走進江南記憶的深處

走進江南記憶的深處


朋友,一聽到或者一寫上“江南”這個詞,你會想到一些什麼?你肯定會想到小橋流水、春江花月、園林樓閣、煙雨亭臺......你還會想到杭州、蘇州、南京、上海......的確,江南是區域地名,江南是詩情畫意,江南是凝重與輕靈的完美交織,江南是歷史與現實的深長記憶。

走進江南記憶的深處


就地域概念而言,江南自古以來一直是個不斷變化、富於伸縮的地名。在今天有關江南的所有研究論著中,它也從未有過統一的定義和標準。江南,在古代指的是“江東弟子多才俊”的“江東”區域,經過歷史的變遷,文人墨客詩詞間的美化,漸漸地改“江東”為“江南”。廣義的江南涵蓋了長江中下游以南,南嶺、武夷山脈以北地區,包括湘贛浙滬全境與鄂皖蘇長江以南地區;狹義的江南多指江蘇的蘇州、揚州、南京、無錫等地區,浙江的杭州、紹興、嘉興、湖州等地區,和上海共同組成的江浙一帶。其核心區通常指蘇浙滬境內長江以南與錢塘江以北地區,其顯著特徵是當地居民普遍使用吳儂軟語。其實,又有多少人關心江南地域的大小呢?人們喜愛江南這個詞,應當喜愛的是江南所蘊涵的獨特的人文意象。多少年以來,江南常與山清水秀、人傑地靈、發達富庶、美麗溫婉聯繫在一起,是人們心目中的世外桃源與嚮往之地。

走進江南記憶的深處


我們看一看古代文人墨客對江南的描繪:如《送人遊吳》詩曰:“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閒地少,水巷小橋多。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遙知未眠月,相思在漁歌。”一幅小橋流水圖,滿懷融融月光情,寫盡了蘇州的美麗與詩人的情感。又如《江南春》中“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毋庸置疑,有著“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都”美譽的南京自然是江南的代表。再如《憶江南》中“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描寫的是江州的春色。還如《憶江南舊遊》中“山陰道上桂花初,王謝風流滿晉書”,道盡了紹興的詩情畫意和千古風流,堪稱最有深度和底蘊的江南城市。舉世皆知的“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千古名句,是對“堆金積玉地,溫柔富貴鄉”——蘇州與杭州的最高讚譽。蘇杭二城的確是江南獨具特色的享有盛名的最富代表性的城市。

江南一詞最早出現在何時候何文獻,似乎無此考證。那麼,漢代樂府中的詩篇《江南》是否為其源頭呢?此詩曰:“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據說是當時江南民間採蓮時所唱的歌。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一詞在文獻裡出現的頻率逐漸增多,如南朝柳惲《江南曲》:“汀洲釆白萍,日暖江南春。洞庭有歸客,瀟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華復應晚。不道新知樂,只言行路難。”那麼,“江南”一詞作為一種意象而非地名而非風景始於何時呢?應該是在南宋時期。翻閱宋詞,“江南”一詞隨處可見。江南,此時已經意味著一種詩意的想象,一種美學的境界。

走進江南記憶的深處

水鄉,是江南風景最顯著最鮮明的特色。水,構成了江南風景最基本的自然元素。太湖和長江三角洲的地理演變,揭示了江南的地理身世。作為江南核心區域的太湖流域,在最初時候,是一片海灣,經歷漫長的滄海桑田的過程,變成了天然的湖泊。圍繞“一湖一冮”,環布無數的江河,孕育了江南的富饒和美麗。人們習慣於把江南看作水鄉,於是,“江南水鄉”成了人們耳熟能詳的一個固定詞組。江南也好,江南水鄉也罷,在國人眼裡,早已是一個可供不斷消費、不斷增值的時尚符號。

說江南,必言及江南水鄉;說江南水鄉,不能不提及烏鎮和周莊,這是兩個最為典型而又各具韻味的江南水鄉古鎮。具有六千多年悠久歷史、有著“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美譽的烏鎮,以河成街,街橋相連,依河築屋,水鎮一體,組織起水閣、橋樑、石板巷等獨具江南韻味的建築元素,體現了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渾然一體的和諧美,呈現出江南水鄉古鎮的異常魅力。被譽為江南第一水鄉的周莊,四面環水,咫尺往來,都需靠舟楫。全鎮依河成街,橋街相連。河埠廊坊、過街騎樓、臨河水閣,一派古樸幽靜,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

走進江南記憶的深處


是的,江南是美麗的,然而,僅僅如此麼?在江南的時空隧道里穿越,我似乎能夠嗅到江南的空氣裡瀰漫著一種特有的味道——那些歷史記憶中美麗與哀怨的故事。夢幻般的江南浸淫出夢幻般的氣質,沉澱著沉默著多少迷人和無奈。人們常常用靈秀來形容江南,可有多少人能夠意識到江南的靈秀,往往以凝重的歷史為背景。江南的歲月滄桑與時光流轉,始終交織著國運興亡的血淚、繁華衰落的傳奇。

一個臥薪嚐膽的故事,引得人們幾千年的悠長思考。春秋戰國時,吳國、越國先後成為江南的霸主,在這裡寫下了中國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頁,也讓江南從一開始就帶著輝煌與滄桑走進了中國歷史的大門。所以直至今天人們仍然把江南文化稱作吳越文化。吳越之間的爭鬥,以及吳越與其他各國之間的爭鬥,以傳說或歷史的形式,留存在國人的記憶裡。關於臥薪嚐膽,關於伍子胥,關於勾踐與夫差,關於范蠡與西施......這些建基立業、報仇雪恨、英雄美人的故事,充滿了起起落落的傳奇與腥風血雨的搏殺。

走進江南記憶的深處


那位吟唱出千古絕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一代詩人皇帝——南唐後主李煜,也曾在這裡留下了悲愴的故事。一千多年前,宋太祖趙匡胤征戰天下,堂而皇之地道出了“江南主亦有何罪,然天下一家,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耶”之言,毫不客氣地滅掉了南唐。那時候,南唐建制於長江下游以南地區,建都於今南京。後主李煜懼怕宋太祖,自動取消國號,改南唐國主為江南國主,但最終也難逃亡國的命運,只餘長嘆空悲切:“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人們熟悉李煜這些流傳千古的名句,可未必能夠體會到詩句裡的那種無可奈何與悽楚悲涼。

走進江南記憶的深處


江南有詩性,江南有記憶。江南承載了太多,江南給予了太多。江南,就象一位風姿卓約的貴婦,奢華里遮掩不住歲月風霜的印痕;江南,又象一位溫柔婉嫻的少女,眉眼裡盡是夢幻般的耐人韻味與迷人風情......

走進江南記憶的深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