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江南记忆的深处

走进江南记忆的深处


朋友,一听到或者一写上“江南”这个词,你会想到一些什么?你肯定会想到小桥流水、春江花月、园林楼阁、烟雨亭台......你还会想到杭州、苏州、南京、上海......的确,江南是区域地名,江南是诗情画意,江南是凝重与轻灵的完美交织,江南是历史与现实的深长记忆。

走进江南记忆的深处


就地域概念而言,江南自古以来一直是个不断变化、富于伸缩的地名。在今天有关江南的所有研究论著中,它也从未有过统一的定义和标准。江南,在古代指的是“江东弟子多才俊”的“江东”区域,经过历史的变迁,文人墨客诗词间的美化,渐渐地改“江东”为“江南”。广义的江南涵盖了长江中下游以南,南岭、武夷山脉以北地区,包括湘赣浙沪全境与鄂皖苏长江以南地区;狭义的江南多指江苏的苏州、扬州、南京、无锡等地区,浙江的杭州、绍兴、嘉兴、湖州等地区,和上海共同组成的江浙一带。其核心区通常指苏浙沪境内长江以南与钱塘江以北地区,其显著特征是当地居民普遍使用吴侬软语。其实,又有多少人关心江南地域的大小呢?人们喜爱江南这个词,应当喜爱的是江南所蕴涵的独特的人文意象。多少年以来,江南常与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发达富庶、美丽温婉联系在一起,是人们心目中的世外桃源与向往之地。

走进江南记忆的深处


我们看一看古代文人墨客对江南的描绘:如《送人游吴》诗曰:“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相思在渔歌。”一幅小桥流水图,满怀融融月光情,写尽了苏州的美丽与诗人的情感。又如《江南春》中“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毋庸置疑,有着“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都”美誉的南京自然是江南的代表。再如《忆江南》中“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描写的是江州的春色。还如《忆江南旧游》中“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道尽了绍兴的诗情画意和千古风流,堪称最有深度和底蕴的江南城市。举世皆知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千古名句,是对“堆金积玉地,温柔富贵乡”——苏州与杭州的最高赞誉。苏杭二城的确是江南独具特色的享有盛名的最富代表性的城市。

江南一词最早出现在何时候何文献,似乎无此考证。那么,汉代乐府中的诗篇《江南》是否为其源头呢?此诗曰:“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据说是当时江南民间采莲时所唱的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一词在文献里出现的频率逐渐增多,如南朝柳恽《江南曲》:“汀洲釆白萍,日暖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华复应晚。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难。”那么,“江南”一词作为一种意象而非地名而非风景始于何时呢?应该是在南宋时期。翻阅宋词,“江南”一词随处可见。江南,此时已经意味着一种诗意的想象,一种美学的境界。

走进江南记忆的深处

水乡,是江南风景最显著最鲜明的特色。水,构成了江南风景最基本的自然元素。太湖和长江三角洲的地理演变,揭示了江南的地理身世。作为江南核心区域的太湖流域,在最初时候,是一片海湾,经历漫长的沧海桑田的过程,变成了天然的湖泊。围绕“一湖一冮”,环布无数的江河,孕育了江南的富饶和美丽。人们习惯于把江南看作水乡,于是,“江南水乡”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个固定词组。江南也好,江南水乡也罢,在国人眼里,早已是一个可供不断消费、不断增值的时尚符号。

说江南,必言及江南水乡;说江南水乡,不能不提及乌镇和周庄,这是两个最为典型而又各具韵味的江南水乡古镇。具有六千多年悠久历史、有着“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美誉的乌镇,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水镇一体,组织起水阁、桥梁、石板巷等独具江南韵味的建筑元素,体现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浑然一体的和谐美,呈现出江南水乡古镇的异常魅力。被誉为江南第一水乡的周庄,四面环水,咫尺往来,都需靠舟楫。全镇依河成街,桥街相连。河埠廊坊、过街骑楼、临河水阁,一派古朴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

走进江南记忆的深处


是的,江南是美丽的,然而,仅仅如此么?在江南的时空隧道里穿越,我似乎能够嗅到江南的空气里弥漫着一种特有的味道——那些历史记忆中美丽与哀怨的故事。梦幻般的江南浸淫出梦幻般的气质,沉淀着沉默着多少迷人和无奈。人们常常用灵秀来形容江南,可有多少人能够意识到江南的灵秀,往往以凝重的历史为背景。江南的岁月沧桑与时光流转,始终交织着国运兴亡的血泪、繁华衰落的传奇。

一个卧薪尝胆的故事,引得人们几千年的悠长思考。春秋战国时,吴国、越国先后成为江南的霸主,在这里写下了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也让江南从一开始就带着辉煌与沧桑走进了中国历史的大门。所以直至今天人们仍然把江南文化称作吴越文化。吴越之间的争斗,以及吴越与其他各国之间的争斗,以传说或历史的形式,留存在国人的记忆里。关于卧薪尝胆,关于伍子胥,关于勾践与夫差,关于范蠡与西施......这些建基立业、报仇雪恨、英雄美人的故事,充满了起起落落的传奇与腥风血雨的搏杀。

走进江南记忆的深处


那位吟唱出千古绝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一代诗人皇帝——南唐后主李煜,也曾在这里留下了悲怆的故事。一千多年前,宋太祖赵匡胤征战天下,堂而皇之地道出了“江南主亦有何罪,然天下一家,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耶”之言,毫不客气地灭掉了南唐。那时候,南唐建制于长江下游以南地区,建都于今南京。后主李煜惧怕宋太祖,自动取消国号,改南唐国主为江南国主,但最终也难逃亡国的命运,只余长叹空悲切:“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人们熟悉李煜这些流传千古的名句,可未必能够体会到诗句里的那种无可奈何与凄楚悲凉。

走进江南记忆的深处


江南有诗性,江南有记忆。江南承载了太多,江南给予了太多。江南,就象一位风姿卓约的贵妇,奢华里遮掩不住岁月风霜的印痕;江南,又象一位温柔婉娴的少女,眉眼里尽是梦幻般的耐人韵味与迷人风情......

走进江南记忆的深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