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募|羅伯特·威爾遜與杜塞爾多夫戲劇院《睡魔》導賞

《睡魔》

羅伯特·威爾遜與杜塞爾多夫戲劇院的《睡魔》是第二十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主板節目之一。在《睡魔》之前,美國戲劇大師羅伯特·威爾遜曾攜《克拉普的最後碟帶》(2016年)、《關於無的演講》(2017年)先後兩次來華,均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招募|罗伯特·威尔逊与杜塞尔多夫戏剧院《睡魔》导赏

羅伯特·威爾遜與杜塞爾多夫戲劇院《睡魔》是根據德國浪漫主義和哥特式恐怖故事大師E.T.A.霍夫曼(1776 - 1822)的同名短篇小說改編而成的。這部1816年出版的德國浪漫主義心理故事以童年的創傷為出發點:小納撒尼爾的父親,一位神秘的鍊金術士,死於爆炸。這個男孩相信,他母親經常提到的那個沙人(睡魔),一定與這場悲劇有關聯。傳說中的這個沙人在那些不想睡覺的孩子們的眼睛裡撒沙子——直到他們的眼睛從他們的腦袋裡掉出來,鮮血淋漓。這是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睡前故事,以至於納撒尼爾再也沒有擺脫它的陰影。

招募|罗伯特·威尔逊与杜塞尔多夫戏剧院《睡魔》导赏
招募|罗伯特·威尔逊与杜塞尔多夫戏剧院《睡魔》导赏

《睡魔》劇照

導演羅伯特·威爾遜(Robert Wilson)以他的原創美學聞名於世,迷人的眼鏡,栩栩如生的木偶和神奇的火焰——羅伯特·威爾遜微妙的光線組合、精確的動作順序和大膽的舞臺佈景,消除了現實與錯覺之間的界限。安娜·卡維用她那充滿戲劇性搖滾音樂創造了音樂對位。

招募|罗伯特·威尔逊与杜塞尔多夫戏剧院《睡魔》导赏

《睡魔》劇照

招募|罗伯特·威尔逊与杜塞尔多夫戏剧院《睡魔》导赏

如果你對上述內容感興趣

或者

想要思考更深領悟更多

那麼

就仔細閱讀下述內容

趕快加入

我們吧

從《睡魔》看西方當代劇場

與德國杜塞爾多夫戲劇院合作的《睡魔》,其底本來自霍夫曼童話,前工業時代的暗黑故事,在當下我們很大程度上被技術改變了質感的生活情境裡,能喚起什麼樣的感受和情緒?

羅伯特·威爾遜的作品,輸出的並不是對戲劇的視聽化處理,觀看他的作品,觀眾在現場被喚起的感受參與構成了作品的一部分。基於“後戲劇劇場”的觀點,又可以追問:文本不在場,它就不存在了嗎?

本次活動,我們將從《睡魔》出發,與學生和觀眾們聊一聊羅伯特·威爾遜的創作,也聊一聊如今的西方當代劇場,別再猶豫了,點擊閱讀原文,趕快加入我們吧!

招募|罗伯特·威尔逊与杜塞尔多夫戏剧院《睡魔》导赏

活動時間 | 2018.11.16 14:00-15:00

活動地點 | 上海大劇院 多功能廳

嘉賓

《睡魔》劇組代表

陳恬 | 南京大學文學院戲劇影視藝術系

柳青 | 《文匯報》

奚牧涼 | 安妮看戲wowtheatre·觀劇評審團

招募|罗伯特·威尔逊与杜塞尔多夫戏剧院《睡魔》导赏招募|罗伯特·威尔逊与杜塞尔多夫戏剧院《睡魔》导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