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雲南公務員行測片段閱讀行文脈絡分析,莫把具體當舉例!

2019雲南公務員行測片段閱讀行文脈絡分析,莫把具體當舉例!

在雲南省考行測考試的言語部分,片段閱讀一直是大家學習的難點和重點。尤其是其中的主旨觀點題,要在比較短的時間作出很準確的判斷並不容易。尤其是在做行文脈絡分析的時候,很多同學對於“比如”這樣舉例的判定詞非常敏感,知道這樣的部分往往並非重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思維:只要是具體的內容,全是舉例,不用重點看,可是事實真的是如此嗎?中公教育專家帶大家來看看下面這道例題:

例:馬克•吐溫有一次在教堂聽牧師演講,最初他覺得牧師講得讓人感動,準備捐款。過了十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他就有些不耐煩了,於是他決定只捐一些零錢。又過了十分鐘,牧師還沒講完,於是他決定一分錢也不捐。在心理學上,這種刺激過多和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反抗的現象,被稱為“超限效應”。目前旨在幫助肌肉萎縮側索硬化症患者的“冰桶挑戰”項目,也應警惕因過度娛樂化而產生這種效應。以秀開始,但不以秀結尾,留下慈善真精神而不僅是明星錄影集,這場跨國接力才算圓滿。

對這段文字概括最準確的是:

A.“冰桶挑戰”應避作秀之嫌

B.要弱化明星在慈善中的作用

C.要把握慈善娛樂化的分寸

D.應適時預防“超限效應”

【中公解析】:剛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很多同學讀完題目,認為重點部分應該就是中間的超限效應。無論是前面的馬克吐溫也好,還是後面的冰桶挑戰也罷,都是用來舉例論證超限效應的不良影響。因此選擇了錯誤答案D。然而文段的重點並非“超限效應”。

我們來看看這個文段,一開始用馬克吐溫捐款的例子,引出了超限效應這個概念。隨後,作者指出目前比較火熱的“冰桶挑戰”也應該避免過度娛樂化產生的超限效應。大家要注意到的是這個“應”。這是作者對於冰桶挑戰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希望其避免誤入歧途。如果這一部分是用來舉例證明超限效應的負面影響,它應該表述的是“冰桶挑戰也犯了超限效應的錯誤,造成了不良影響……”。然而內容並非如此,因此文段其實是在運用超限效應的道理,給冰桶挑戰提出建議。因此最後“冰桶挑戰”這一段話並不是舉例,而是具體的話題本身,事實上的重點應該是在這個部分。

通過這個題,中公教育專家想要告訴大家,並不是所有的具體內容都是在進行舉例,很多時候其實作者是想把前文的道理傳達到某個具體事情中給出建議。在這種情況下,重點並不是在前文的道理,而是後文的具體建議。我們同學在做題時,一定要關注到具體內容的表述,到底是和道理完全一致的論證,還是藉助道理提出的建議,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自己文章分析的能力,在行測考試中取得滿意的成績。

更多備考資訊,請持續關注我們!點擊瞭解更多,獲取更多備考乾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