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了16年的“酸鹼體質”是假的,創始人被判罰(語音播報版)


酸鹼體質,不管您是否相信,您一定都聽過這套理論。它被不少養生達人奉為真理,大量的保健品也誕生在這套理論基石上。就在11月2日,這套理論終於被“官宣”偽科學。美國聖地亞哥法庭判一個叫做羅伯特·歐·陽(Robert O. Young)的人,賠償一名癌症患者 1.05億美元。而這位羅伯特·歐·陽就是大名鼎鼎的酸鹼體質理論的創始人。

信了16年的“酸鹼體質”是假的,創始人被判罰(語音播報版)


判罰天價罰款

美國人羅伯特·楊(Robert Young)可謂一個標準的“江湖醫生”。沒有學歷、沒有執照,他編造“小蘇打治百病”、“酸性體質”等理論,其撰寫的書籍還曾被翻譯成18國語言,在全球大賣,影響了很多人的生死。


信了16年的“酸鹼體質”是假的,創始人被判罰(語音播報版)

最近羅伯特·楊攤上了事。一位經他“治療”的患者,體內癌細胞擴散已成晚期,只有4年可活了。這名病人把羅伯特·楊告上法庭,後者近日被判將支付1.05億美元(約7億人民幣)的賠償金。

據《聖地亞哥聯合論壇報》11月2日消息,當地陪審團法院當天判決羅伯特·楊賠償原告凱莉(Dawn Kali)1.05億美元,這遠超原告最初尋求賠償金額的2倍之多。法院當天怒斥被告,是個“詐騙犯”。

信了16年的“酸鹼體質”是假的,創始人被判罰(語音播報版)


凱莉今年45歲,有4名兒女。早年(並未公開確切時期)被確診患有癌症的她,在羅伯特·楊的建議下,暫緩化療,並開始嘗試“小蘇打抗癌療法”,即在生理鹽水中加入蘇打粉製成點滴液。一瓶這樣的小蘇打鹽水,在羅伯特·楊那兒要賣500美元。凱莉因此花了“數萬美元”。

然而在2013年,凱莉體內的癌細胞已經擴散到骨頭,她開始轉投正規療法,卻為時已晚:癌症已經在她體內進入第4期(共5期)。截至2018年,醫生稱凱莉只有4年可活。

凱莉在2015年向羅伯特·楊提出訴訟。法院對其的判決終於在今年11月出爐。但面對高額的賠償金,羅伯特·楊表示不服,準備上訴。他的律師表示,“不管你信不信羅伯特的理論,反正他是信的。他真心相信自己乾的事情。”

羅伯特·楊堅信的理論就是:人體內的酸性物質是疾病的來源,鹼性食物就是健康的答案。從2002年起,他開始撰寫《pH值奇蹟》系列書籍,提倡鹼性飲食療法,聲稱可以“減肥”、“治糖尿病”、後來又補充了“治療艾滋病”、“治療癌症”的功效。

信了16年的“酸鹼體質”是假的,創始人被判罰(語音播報版)


其中一本名為《pH值奇蹟:平衡飲食,恢復健康》的書,將他推上“神壇”。這本書不僅成為當年(2002年)美國的最賣座書籍,還被翻譯成18種語言,在全球範圍內大賣。

羅伯特·楊觀點遭到很多醫學界人士的質疑,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醫學委員會自2014年起開始對他進行調查。

隨後發現,羅伯特·楊只有高中學歷:其個人網站上雖然放了一張自己在猶他大學的照片,但他並沒有畢業。同時,他也沒有行醫資格證。

這些“酸鹼”理論都是騙人的!

酸鹼體質是偽科學

1、食物酸鹼理論

比如,用這套理論給某些食品,包裝上“健康”的外衣,加價賣,忽悠大家“多吃鹼性食物”。要知道,食物自身的酸鹼性和胃裡的酸、腸道里的鹼相比,弱得可以忽略不計,根本不可能改變原本就穩定的酸鹼值。

至於網絡上類似下面這種,煞有介事整理出的酸鹼食物表,真的是……毫無意義!

信了16年的“酸鹼體質”是假的,創始人被判罰(語音播報版)

2、生男生女“酸鹼”理論

再比如,用這套理論指導生男生女,讓沒用的藥丸銷量飛漲。

生男生女“酸鹼”理論認為:分別帶有X、Y染色體的精子在酸鹼值不同的環境裡,遊動的速度不相同:帶有Y染色體的精子在鹼性環境中活力較強,而帶有X染色體的精子在酸性環境裡較為活躍。所以,如果夫妻倆希望生女孩,可用少量而乾淨的溫開水稀釋醋酸之後,沖洗婦女陰道,讓陰道呈酸性。反之則生男孩。

這裡只想告訴你,這個理論沒有任何科學性!

記住!醫學上沒有酸鹼體質說法!

醫學上並沒有酸鹼體質的說法,人的體液ρH值會精確保持在7.35~7.45之間,也就是呈弱鹼性。

其實,從這一理論誕生的十幾年以來,國內外眾多科學家、醫生和科普工作者,就在強調它就是一場騙局。關於酸鹼性體質,壓根就連一篇像樣的文獻、一點最簡單的研究都沒有!所以“酸鹼體質理論”是偽科學不要再被騙了!

養生謠言別輕信

養生謠言在老人們中很有市場

事件一出,旋即在朋友圈刷屏。但如果你平時是堅定的“科學黨”,就會知道這只是一次遲到的宣判。早在幾年前,對“酸鹼體質”的質疑就已不少,一些專業醫學網站早就將之稱為“養生大騙局”。本次判罰更是證明酸鹼體質這一養生界重大理論基礎是騙局。

可是問題來了:你家裡的老人會看到這一消息嗎?會相信嗎?你會把這個消息轉發到你的家族群裡嗎?或許中國人面臨的最大健康難題,其實是如何讓老人們不相信養生謠言。

網絡一直被視為開啟民智的劃時代工具,對善於學習者來說,它是最好的平臺。但要想達到這樣的效果,需要基本的知識體系和判斷力。如果常識和判斷力匱乏,網絡會讓人變得更加糟糕。在這一點上,很多老人的情況比年輕人更為嚴重。

比如為所謂的養生產品掏錢,把自己辛苦一輩子攢下來的血汗錢拱手送給騙子。比如,酸鹼體質成了騙局,可在此之前,那些賣鹼性水的廠家從人們手中騙了多少錢?又如那些堆滿老人房間的紅外線治療儀、能“殺死癌細胞”的保健杯、所謂的小分子淨水機、各種保健品,還有號稱能防癌的養生床墊,哪個騙的不是老人的血汗錢?

結語

那麼,如何說服老人?對於晚輩來說,所能做的也許只有“細水長流”和“抓大放小”。

“細水長流”不僅僅指正確養生信息和闢謠信息的不斷髮送,更關乎“溝通”二字。養生信息的泛濫,養生騙子的橫行,確實有老人知識匱乏和判斷力不足的原因,但也跟老人的孤獨感有關。

為什麼有些老人更容易相信那些推銷養生產品的人?因為往往能感受到在子女那裡無法得到的關懷——即使這關懷是假的。騙子未必巧舌如簧,他們往往只需要表現出誠懇與關懷,就能俘獲許多老人的心。

態度當然也很重要,在溝通中慢慢實現科普,要比簡單粗暴的“打臉式科普”好得多。

至於“抓大放小”,固然無奈,但不失為良策。要抓的“大”,是那些高價且無用的養生產品,還有那些有害健康的做法,可放的“小”,是指那些雖然有違常識,但對健康沒有太大影響的謠言。

按照這個標準,食物相剋也可算為後者,它口耳相傳,一代代人深信不疑,很難被真正破除,但有些老人遵從這些謠言的後果,僅僅是少吃了點東西。

要想改變“易騙體質”,我們還有漫長的路要走。讓成年人儘量相信科學、瞭解科學,讓孩子們在尊重科學的環境中成長,培養足夠的判斷力,都是當務之急。

綜合:每日經濟新聞、健康時報、北京晨報、新浪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