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樹和鬼有什麼關係?

我們前文也說了槐樹象徵著三公( ),卻為何偏偏和鬼有染?槐字的偏旁要帶一個鬼字?


這個問題帶著嚴重的“種族歧視”傾向,充滿了對鬼的輕視,其實在古代鬼,並不是什麼低賤的物種,《說文解字》上解釋:“鬼,人所歸為鬼。”意思人死去了便是鬼。孔子也說:“非其鬼而祭之,諂也”可見那時候很公平,即便有權享受祭祀,死了之後也都是鬼。鬼在古代並沒有貶義,槐樹作為木鬼並非一種恐怖的木頭,而是因為槐樹根深葉廣,帶有一定的神秘性,我們的老祖先相信他能溝通陰陽,是讓他作為人和鬼神交流的一箇中介,這從後來人們崇拜槐樹,選擇槐樹作為社樹,還賦予了他種種神韻可以看出。天仙配的故事人人皆知,故事裡仙女和董永相遇的時候,便是請槐蔭樹來做媒,故事裡之所以選擇槐樹,就是相信他可以溝通人神。

槐樹和鬼有什麼關係?

在農耕社會里,我們的老祖先所取所用都來自土地,土地可以說也是人類共同的母親。人們十分虔誠崇拜土地,專門建立社廟來祭祀土地,一個廟不行,還要建立好幾個廟,分為太社、東社、南社、西社和北社。立社當然不能光禿禿的只蓋個房子,無論從實用還是從美觀的角度來說,都必然要種樹。《墨子》裡面就明確說了:“必擇木之修茂者,立以為叢社。”於是松柏梓慄槐就被神選中了,《尚書》裡就為他們做了不同的分工,“太社惟松,東社惟柏,南社惟梓,西社惟慄,北社惟槐。”從此槐就成了北方土地神的“寵物”。

《周禮》上說:“二五家為社,各樹其土所宜之木。”很明白地告訴我們社裡的樹木要選擇適合土地生長的樹木。這說明我們的老祖先的禮儀毫不刻板,懂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顯然松柏梓慄槐的分工更多的是一種因地制宜。把槐樹歸在北社,最初可能是因為槐樹多生長於北方,南方較為少見,《大唐傳載》上記過白居易的一句話:“忠州有荔枝一株, 槐一株。自忠之南更無槐, 自忠之北更無荔枝。”忠州就是現在的重慶忠縣,白居易在此地當過刺史,他說這地方有一棵荔枝和一棵槐樹,忠州往南便沒有槐樹了,忠州往北就沒有荔枝了。他顯然是把忠州當成了南北的分界線了。老白同志雖然是一代文宗,談植物與地理卻是外行,這話說得太過絕對,不過也確實反映了槐樹早先生長於北方的事實。

槐樹和鬼有什麼關係?

五行之說興起後,北社種槐就不單單是一個地理問題了,而是被上升到了“哲學”的高度,槐樹雖然是樹木,卻沒有和“木”掛鉤,而是和“水”結緣,因為水在方位上屬北,所以槐樹種在北社就理所應當。《春秋緯》上說:“槐是虛星之精。”把槐樹和天上北方七宿之一的虛星關聯在一起,更是把槐屬北上升到了蒼天的旨意。

古槐不但種在社廟裡,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最重要的一點可以用來生火。槐樹變得乾枯之後,是生火的好材料,有時候乾枯的樹枝在合適的條件下還會發生自燃,這種事情在古人看來就非常神秘,淮南王劉安在他的著作《淮南子》上就把這事說的神乎其神:“老槐生火,久血為磷,人不怪。血精在地,暴露百日,則為磷。”把槐樹自燃的事情解釋為槐樹的血(槐樹的汁液)在地上爆嗮百日就會自動變為磷。乾枯的槐枝如同死去的人一樣會產生磷。

槐樹和鬼有什麼關係?

也不怪劉安把槐樹說得如此神秘,因為早在他之前的七八百年槐樹在取火上就已經變得非常隆重了。西漢之前的七八百年是周朝,這是一個非常講究的朝代,各種各樣的事情都要有禮儀,生火也是如此。那時候雖然沒有國旗、國花這樣的規定,卻有了國火。西周的人們還是按照偉大的“光明導師”燧人氏的教導老老實實的鑽木取火,所謂國火是法定的取某一種木頭的火,這種木頭隨著季節的不同而不同,叫改國火。改國火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國策”,為了保證這項工作的落實,還專門設立了司砫這一官職。《周禮》上說“司砫掌行火之政令,四時變國火,以救時疾。”至於在哪個季節用哪種木頭做國火,《周禮》上沒說,倒是春秋時期的五行專家鄒衍在他的著作《鄒子》上對此做了解釋:“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棗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冬天槐樹和檀樹生成的火就是國火。不過鄒衍只是這麼一說,卻沒有給出解釋,身為五行學說集大成者的專家,這麼說自然脫不了五行的干係。南朝梁時期的皇侃在註解《論語·陽貨》的時候順手對不同時期取國火的原因作了解釋:“……槐檀色黑,冬是水,水色黑,故冬用槐檀也。”他的邏輯很簡單,因為冬天五行屬水,色屬黑,而槐樹和檀樹冬天也是黑色的,所以冬天就要用他們。這和槐樹屬北一樣,是一種很玄的推論,不過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從“槐樹屬北”這扇門走進去,就會看見一個妙趣橫生,盎然有趣的世界。

槐樹和鬼有什麼關係?

唐朝懿宗時在一個莊園裡發現兩棵百年老槐,槐樹腰部刻小字,一棵樹上寫著錦心氏,另一棵寫著繡腹郎。據說村莊主人的祖先特別喜歡這兩棵樹,所以分別為他們取了名字。故事出自《清異錄》,這兩個名字取得恰如其分,因為槐樹的確是錦心繡腹。如果他是一個人,那就一定是那種沉穩厚道,不事張揚的性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