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歲的未婚女性想找高富帥,是應當鼓勵,還是不切實際?

48歲的未婚女性想找高富帥,是應當鼓勵,還是不切實際?

1

今天在網上看到一條新聞很有意思:山西太原某相親角,一位82歲的老奶奶來為自己的女兒找對象。

老奶奶說,閨女今年48歲,至今未婚,職業是銀行大堂經理,長得還不錯。

找對象的要求是:個子高,長得好看,有一個好的工作。

有人問老奶奶,閨女為啥拖到48歲還沒結婚?老奶奶的回答一是因為工作忙,還有一點就是曾經遇人不淑。

老奶奶還說,女兒自身條件不錯,始終不願將就,“個子低的不願意,長得難看的不願意,工作不好也不願意,著急也沒辦法。”

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女兒都48歲了,終身大事還得靠82歲的老母親操心。我不知道母女倆就這個問題是否仔細溝通過?如果女兒一直沒遇到合適的,願意過單身生活,作為母親應該充分尊重女兒的選擇,時代早就進入二十一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單身沒什麼不好。

但如果女兒還想嫁人,這擇偶條件大叔覺得有點不切實際,你想啊:個子高,長得好看,還得有個好的工作,這不就是傳說中的高富帥嗎?

48歲的未婚女士還想找高富帥?這是長期看韓劇的結果?還是內心從未長大?以為自己是許晴?看來,這公主病不僅病情嚴重,還病程不短......

當然,大叔並非認為女人單身到一定年紀,就得降低要求,可老這麼不現實,估計到60歲了,您同學都兒孫滿堂了,您說不定還每天眼瞅著窗外等著白馬王子從天而降吧?

也許有人會不以為然,憑什麼48歲、58歲的中年油膩男、半老頭子可以找年輕貌美的,48歲的大齡單身女子就不能惦記高富帥?你這是性別歧視!

對於前者,大叔也是堅決鄙視的,因為很多老少配都摻雜了金錢和功利的因素,那種“郎財女貌”絕對是“豺狼配虎豹”,而此類“各取所需”且“各懷鬼胎”的婚姻也必然會催生出各種新時代的潘金蓮和西門慶!

然而,大叔厭惡那種“錢色交換”式的婚姻,也不贊成把婚姻變成不切實際的幻想。

如果說,兜裡有幾個臭錢的中老年油膩男總喜歡用自己的權勢去換取年輕美女的身體資源,不少優秀的單身女性的擇偶卻往往陷入了另一個誤區:她們對未來的另一半存在理想化、偶像化甚至完美化的傾向。

因為擇偶要求高,只好孤單寂寞冷。

2

這些年,大叔一直在全國各地許多相親交友節目中擔任情感導師的角色,確實親眼看到很多非常漂亮、非常優秀、非常出眾的女孩子,在相親臺上左顧右盼、左選右選、左挑右挑,最後一個又一個男人在她身邊擦肩而過,她站成了“釘子戶”,愛情始終沒來,怨氣卻已爬滿雙頰。

她們不懂得“夢想照進現實”的道理,死抱著夢中情人的模板不放,甚至用套數學公式的方法來選擇另一半,稍有不符就拒絕,就退縮,就放棄,自然在尋愛的道路上總是形單影隻、孤獨寂寞了。

我記得曾經在南方某電視臺的一個相親節目中,看到一個人氣極高、當場拒絕過無數男嘉賓求愛的美女模特小嫣,通過一個VCR公開了自己的擇偶要求:

他要身高一米80以上,他要帥氣的好似翻版吳彥祖或金城武;他的學歷不能低於碩士,他要月入3萬,房子必須北京四環以內,車子不能是國產的;他要有責任感、幽默感,他要聲音有磁性,晚上說話聽起來就像趙忠祥,不能有地方口音;他不能抽菸、喝酒、不能手機經常關機,不能有異性好友;要隨叫隨到,要溫柔體貼,要會說甜言蜜語,生氣了要會哄她,在家裡要絕對服從她,她說一他就不能說二......

當VCR在不停播放她沒完沒了的擇偶條件時,現場作為情感導師的我就忍不住直言相告:“對不起,此人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

小姑娘還老大不樂意,當場反駁我:“誰說沒有這種男人,言情小說,韓國偶像劇裡大把啦,憑什麼那些電視劇裡的女主角可以擁有,我不行?如果找不到,我寧可不嫁!”

小嫣的一番話說得我無言以對。是啊,現在電視臺天天播放的偶像劇不一直在渲染這些完美無缺的情人嗎?女人天生愛做夢,既然她們愛看電視劇,就會相信電視劇裡描繪的生活,就會情不自禁地愛上電視劇裡那些帥哥明星扮演的白馬王子,然後被這種想象複製到生活中。這位女模特顯然就是這樣按圖索驥。

作為一名情感大叔,我不禁痛恨起那些“不負責任”的偶像劇,是你們在誤導那些單純的小姑娘!是你們在毀掉她們一生的幸福!

因為你們編織的所謂“夢幻愛情”勾勒出了一副完美主義的生活藍圖,是本來就容易沉浸在夢幻中的女孩子上了 “完美主義”的大當!也造就了很多完美主義者。

過去,人們一提完美主義,就會豔羨不已,認為這是一個美好的想象,是一個圓滿的人生。

然而,凡事過猶不及,追求完美是好事,但過分追求完美就是一件苦事,甚至會成為一件壞事。因為完美主義意味著不切實際、意味著挑剔不滿、求全責備和心靈潔癖。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克里斯多夫·孟有句名言:“過分期望就是憤恨的前身。”而對於完美主義者來說,他們就是在對他人的完美期待中不斷的收穫失望和憤恨。

首先明確一個概念,什麼是完美主義者?

簡單的來講,對感情過分追求完美的人就是完美主義者。完美主義者會在心中樹立一個完美的標杆,然後以此來衡量自己和對方的思想和行為,並選擇伴侶。完美主義者對自己,對他人都不是天堂,往往是地獄。

完美主義者的主要性格特質以及對待感情的方式

1

無論對自己還是對他人都要求嚴格,既嚴於律己,同樣也嚴以待人

2

事事追求完美,不能接受失敗和打擊

3

性格經常在兩極徘徊,有時候固執己見,剛愎自用,有時候又搖擺不定,特別在意別人的評價

4

關注細節,喜歡鑽牛角尖

5

無時無刻不感覺到壓力,很少被快樂充盈

6

很小就在心中樹立起了夢中情人的完美典範

7

嚴格按照夢中情人的標準來擇偶,且寧缺毋濫

8

喜歡對伴侶吹毛求疵、百般挑剔

9

面對感情總是處於極端狀態:要麼飛蛾撲火,要麼心如死灰

10

容易一見鍾情,容易陷入夢中情人的光環效應

11

和伴侶爭吵時,喜歡揪住對方的缺點不放

12

總是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到對方身上,總想按照對理想情人的要求來改造伴侶

13

習慣於居高臨下、頤指氣使,很少主動認錯

14

自尊心很強,無法忍受別人的輕視和怠慢,哪怕是伴侶也不行

15

常常有種孤獨感,覺得這個世界上沒人可以真正理解自己

你可以自測一下,如果具備以上15條特質中的10條以上,那麼你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完美主義者,如果你具備13條以上,不好意思,你就是比較嚴重的完美主義者了!

在大叔參與的這些相親節目中,我發現來相親的大多數女孩子對自己究竟選擇什麼樣的男人很糾結,如果這個男人溫柔體貼,就會被認為不夠“爺們”;如果他很陽剛威武,又懷疑他有“大男子主義”。

終於,總結出大多數女孩想找的男人其實是這樣一種:在外面路見不平一聲吼,回到家就愛老婆對他吼。一句話,在外面是武松,回家是武大郎;在別的女人面前是柳下惠,在自己面前是西門慶。可惜,這樣“完美”的男人少之又少!

3

如果你認為完美主義者都是從完美家庭裡走出來的完人,那就大錯特錯了!

完美主義者大都是在不完美的成長環境中苦熬出來的。嚴厲的父母,嚴苛的教育,加上嚴格的要求,是培育完美主義者的三大基因。

完美主義者內心都住著一位挑剔的批評家,這位批評家手握戒尺,時刻在提醒他、監督他、敲打他,讓他總是處於自責當中。

這位批評家,小時候是父母、是老師,長大以後是領導、是同事,是社會的輿論,是別人的眼光,是內心的另一個自我,一個總是要求自己趨於完美的自我。

如果說孫悟空頭上的緊箍咒是唐僧強加給他的,完美主義者頭上也有一個類似的緊箍咒,小時候是對孩子過於苛責的父母給戴上的,久而久之,緊箍咒就跟他融為一體,他也就成了完美主義的奴隸。每當他稍有懈怠和懶惰,內心深處就有一個嚴厲的聲音馬上跳出來:“你做的還很不夠!你離完美還差的遠呢!”

完美主義者小時候大都遭受過嚴厲的斥責和懲罰,這使得他們普遍自尊心很強,為了避免再次受辱,他們一方面會強迫自己凡事儘量做的最好,另一方面他們會壓抑住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因此,每個完美主義者的心房都有一個地下室,那些真實的情感,包括自己的種種缺點和不足都會關在這個地下室裡,終日不見陽光。長此以往,完美主義者會對這些視而不見。

而在外人眼中,這些完美主義者似乎也成了完美無缺的完人。但是這個世界上怎麼可能會有真正完美的人呢?總有一天,狐狸尾巴還是要露出來的。

一旦自己的缺點被人發現,甚至當面指出來,完美主義者會難以接受甚至拂袖而去,因為自己的缺點都被自己冷藏在地下室多年,別人突然哪壺不開提哪壺,不等於把自己見不得人的東西公佈於眾嗎?所以,完美主義者大都心高氣傲,跟眾人保持著一定的距離,一是他們往往看不起別人,二是也怕自己真實的一面被人看穿。

換句話說,完美主義者大都不太自信,在一顆追求完美的外表下,往往掩飾著一顆脆弱的心,以及不太完美的內在。

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個人越想得到什麼,追求什麼,常常是源自未被滿足的個人需求。這種需求,有的是物質的,有的是精神上的,也有的是屬於感情方面。

完美主義者大都追求完美,因為他們覺得自己不夠完美,甚至很不完美,所以他們總是期待一段完美的愛情,以填補現實的缺憾。

他們在要求自己完美的同時,也要求對方完美,否則就像看到一塊新鮮出爐的白饅頭上飛來一隻蒼蠅一樣難以忍受。

在另一個相親交友節目中,我就遇到了一個極度追求完美的女孩黃小姐。

黃小姐從事的是金融工作,可卻像個大夫。每次上來一個男嘉賓,她都要挑剔對方,要麼嫌這個男的腰挺不直,要不就問那個男的是不是脖子有毛病,要麼看不慣頭髮過長的男生,要麼就對男人白襪子配黑皮鞋的搭配嗤之以鼻。

有的男嘉賓上來直抖腿,她就說“你是不是有多動症?”,有的男嘉賓緊張的臉色發暗,她就單刀直入:“是不是肝不好?”要是男嘉賓說話衝點,她又忍不住扔過來一句:“你有點陰虛火旺。”這位黃小姐就像一個從醫院放射科搬到演播室現場的x光,把所有來相親的男嘉賓都扒得光光的,看得透透的。

後來主持人和男嘉賓都給她取了個綽號,叫“黃大夫”,每次她要向男嘉賓發問,主持人就調侃:“我們的黃大夫又要給你診斷了,你要有心理準備,別給嚇壞了身體。”

一次錄像間隙,我跟她聊天,才知道她的這種故意挑剔來自她過份追求完美的個性。

她告訴我,她的母親是健美教練,從小就嚴格要求她的站姿坐姿,對她如何穿衣打扮更是高標準嚴要求。有一次她在地攤上買了一件廉價的裙子回來,就招來一頓責罵。漸漸的,她用對待專業舞蹈演員的尺度來要求自己。儘管外形甜美,氣質高雅,但這種事事講究完美的個性還是嚇跑了她的兩任前男友,站在相親舞臺上一年了,27歲的她還是孑然一身。

末了,她眼神炯炯地說了這樣一番話:“我要感謝我媽,沒有她的嚴格教育,哪有我的今天?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如果一個男人第一眼看上去就這麼多的毛病,今後怎麼相處?日子怎麼過?在這方面我是寧啃仙桃一口,絕不要爛杏一筐。”

完美主義者對待愛情的方式往往特別極端,要麼寧缺毋濫,“黃大夫”的擇偶觀是“寧啃仙桃一口,不要爛杏一筐!”前面提到的那位女模特的愛情宣言是“寧做齊天大剩,也決不讓劣質男人亂中娶剩!”那位48歲的優秀未婚女士,我相信也絕對是一個完美主義者。

完美主義者也是某種程度上的極端主義者。在他們眼中,世界非黑即白,要麼完美無缺,要麼糟糕透頂。他們不懂得任何事情,任何人都有兩面性。

就像我在《女人不狠,地位不穩》這本書裡寫到: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男人,也很少徹頭徹尾的壞男人,所謂好壞都是相對而言。絕大多數男人都是紳士與流氓、天使與惡魔的結合體。男人何時展現紳士一面,何時暴露出流氓的另一面,要看當時的環境、要看人的心態變化。女人也是一樣,再標準的淑女也有變成蕩婦的基因,就像託翁筆下的安娜·卡列尼娜,你說她是淑女還是蕩婦,不可一概而論,至少在我看來兩者都有:在丈夫卡列寧面前,她是淑女,在情人渥倫斯基面前,她就忘掉了妻子的責任。換言之,安娜不像一個隨便的人,可一旦隨便起來就不像人。

對完美主義者來說,學會接受人性的灰暗地帶是件非常困難的事,也是必須面對的課題。否則,不僅擇偶很難如願以償,人際關係也會特別緊張,內心世界更會異常痛苦。

48歲的未婚女性想找高富帥,是應當鼓勵,還是不切實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