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是怎樣對待他親生父親的?

劉邦對待他父親劉太公不咋地,人人皆知。

先說當皇帝之前。

一、不聽父親責勸。劉邦兄弟四人,排行老三。與三兄弟不同,劉邦不務正業、遊手好閒、混跡市坊、尋花問柳,老大不小了也不曾娶妻婚配,到當亭長時還與曹氏私通生子。在父親眼裡是個不成器的兒子,經常遭父親責罵、規勸,但全當耳旁風,仍我行我素,父親拿他沒辦法。

二、不顧父親死活。楚漢相爭,項羽佔領劉邦老家豐縣,捉了劉邦的父親和妻子,要求其投降,不然就陣前烹食他父親。劉邦不顧父親死活說,我們曾結拜為兄弟,我父即你父,你烹食好了,別忘了也給我留碗肉湯。依項羽那性格脾氣,要不項伯及時阻勸,結局怎樣也未可知。至今叫人唏噓不已:這是親兒子嗎?!

再說當皇帝之後。

一、不惜給父親戴綠帽子。劉邦出身於微末,要不是受“帝王將相寧有種乎”的感召,恐怕不敢起義造反,更不用說稱孤道寡當皇帝了。可真當了皇帝又感到心虛,一介草民的出身怕誰以服眾。為神化和塑造真龍天子的形象,提高當皇帝的合理性和權威性,大玩皇權天授伎倆,不惜給老父親戴綠帽子,編造出“龍伏母身,遂產高祖”的離奇故事,來證明自己身世尊貴和不凡。故事的具體情節就不講了,司馬遷的《史記》上早有記載。劉邦是成了真龍天子了,可他父親的綠帽子卻戴了兩千多年!

二、不屑其父,假意孝道。對父親早年的責勸,劉邦一直耿耿於懷,甚至忌怨在心,但還要做天下人的榜樣,“百善孝為先”嗎!隔三差五的都要拜見父親,內心是不情願的,對父親是不屑的,是做給人看的。所以,當家臣提醒他父親“天無二日,國無二主”,皇帝到來,父親也要出門迎接時,正稱劉邦心意。有一天,當老父親真的擁篲相迎,劉邦雖然假意謙讓,心裡卻很歡喜,回頭賞了出主意的家臣五百金。

更有甚者,一次宴會上,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公開輕蔑父親,戲謔當年的責備:你說我不能持家,當今我卻擁有天下,你說我們兄弟幾個誰更有能耐?弄得老父親尷尬至極,一時語塞,下不了臺。此後的歲月,在若大的皇宮裡窩窩囊囊的鬱鬱而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