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焦點」寧夏有撥60後,連續30多年給同學父母拜年……

「新焦点」宁夏有拨60后,连续30多年给同学父母拜年……

如今愛宅的年輕人過春節,不少人認為微信問候已是表達,電話也不太願意打,更別提專門見面走訪拜年了。但是,總有些人會戀舊。今年春節記者瞭解到,寧夏就有這樣一撥60後,他們每年不只是給同學拜年,還給同學的父母拜年,而且堅持了30多年。

「新焦点」宁夏有拨60后,连续30多年给同学父母拜年……

新消息報記者 何玉玲

大年初一一連拜

小時我們的記憶,大多是初一先給家人拜年。在寧夏銀川的蔣先生、王先生、韓先生、江先生等幾位60後,卻是看完自己父母去給同學父母拜年。

他們是1978年“文革”後恢復初中升高中考試首屆考到寧夏大學附屬中學的同學。從當時的相識到相知,關係一直不錯,畢業後同學們各奔東西。工作後,又相互聯繫起來了。

「新焦点」宁夏有拨60后,连续30多年给同学父母拜年……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由蔣先生、王先生等幾位同學牽頭,聯繫了在西夏區居住的一些同學,開始了大年初一的拜年活動,他們專門去看望同學的父母,然後同學一起又可交流敘舊。每年臘月二十九或除夕就會提前相約,初一一大早吃過餃子,他們相約買上牛奶、八寶粥、雞蛋或果籃等,禮不重,情誼重。

當時,年輕,聚一起,只是單純的同學情。同學的父母也很開心,看到了自己孩子的成長及自己孩子之外的其他同學的一份問候和孝心。

從年輕後生到中年油膩男的堅持

剛工作沒成家之前,同學相約去同學家拜年也沒人太在意,但他們先後成家後媳婦們不太理解。

按常理,大年初一都是家人在一起過年,後來隨著他們的不斷聯繫走動,這種做法也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並且,隨著他們的堅持,同學的父母家人也都對每年的拜年有了期待。

「新焦点」宁夏有拨60后,连续30多年给同学父母拜年……

幾位男同學大學畢業後相約班主任在中山公園合影。資料圖片

每到初一那天,老人們也好像是等著這幫同學來家拜年,嘮嘮家常,噓寒問暖,看看變化,心情也大好。而且他們各自的家庭也由此變得更加和睦團結,尊老愛幼,幸福美滿。每次同學離開時,老人們也會拉著同學們的手捨不得分開。

就這樣連續堅持了30多年。每年正月初一去給老人拜年,既成了他們幾個同學的必修課,也成了老人們最期待的事情,老人們也已經習以為常了。而前去看望的同學越來越感覺到拜年已是每年正月初一的一件大事,成為了一種習慣,一種儀式。他們說,每每看到老人們的笑容,倍感欣慰。

有一年有個姓江的同學過年單位值班,不能前去,等他第二年去拜年時,同學的父母還惦記呢。後來,就是有事,他們年後也會補看老人。

即將步入老年的期待

江先生說,同學們的拜年持續到今年,期間先後已有5位同學的父母相繼辭世,給他們留下了終身難忘的回憶,更加深了同學之間的友情。他們共同約定,不管發生什麼,拜年要一年一年持續下去。這些年無論老人住房搬遷到哪,始終沒有中斷,沒有放棄。正是他們有言在先,信守承諾,這30多年的攜手相伴,成就了他們一生一世真摯的友情,同時也成就了一段人間真情。

「新焦点」宁夏有拨60后,连续30多年给同学父母拜年……

除了春節拜年,平時當知道某位同學的老人因病住院,同學們也都會相告及時去看望。如果正月初一某個同學因故不在銀川,不能參加拜年活動,其他同學也都會一如既往去看同學的父母。而不在的同學,也會在回到家後第一時間再去給每個老人拜年。老人離世,同學們都會前去憑弔,送老人最後一程。

現在這些同學將步入花甲之年,馬上就要開始自己的老年生活。如今他們有人已當起了爺爺、姥爺,也期待自己兒女們家庭幸福,更希望老有所樂,安度晚年。

「新焦点」宁夏有拨60后,连续30多年给同学父母拜年……

毛先生感嘆,經過這30多年發展,他們的拜年交通工具也是一個巨大的改變,從上世紀80年代的自行車,90年代的出租車、公交車,到現在家家都有了私家車。歲月在推移,他們的同學情越來越深,並且影響到一家三代人了。

「新焦点」宁夏有拨60后,连续30多年给同学父母拜年……
「新焦点」宁夏有拨60后,连续30多年给同学父母拜年……「新焦点」宁夏有拨60后,连续30多年给同学父母拜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