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降雪 催化劑碘化銀不會汙染環境 但這幾天也別貪嘴吃雪

2月13日到15日,山西全省除古交外共有108個縣(市、區)均出現降雪。氣象部門在全省範圍內,成功實施飛機人工增雨雪作業。人工增雪會不會對環境造成影響?雪到底能不能吃?2月15日,山西晚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人工降雪 催化劑碘化銀不會汙染環境 但這幾天也別貪嘴吃雪

晉城市區降雪量最大

2月13日08時—15日08時,全省除古交外共有108個縣(市、區)均出現降雪,各地過程降雪量在0.1—8.2毫米之間,晉城市區最大。

據2月15日08時觀測資料顯示,我省共61個縣(市、區)有積雪,積雪深度在1—8釐米之間,晉城市區最大。

2月16日,全省晴天間多雲。2月17日,北中部晴天轉多雲,南部多雲轉陰天,臨汾、長治、運城、晉城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小雪。

2月13—14日,我省大部分地區普降小雪,雲系深厚,具有較好的增雪潛力。山西省人工降雨防雹辦公室把握有利天氣時機,於2月13日—14日在全省範圍內成功實施飛機人工增雨雪作業10架次。空中飛行時間19小時56分鐘,使用碘化銀7416克,累積影響面積16.2萬平方公里。在飛機人工增雨雪間隙,各市積極組織開展地面人工增雪作業,2月13日—14日15時30分,共開展作業99次,發射37高炮彈169發,火箭彈290枚。燃燒煙條248根。

人工增雪不會對環境和人體造成危害

在氣象部門人工增雪過程中,朋友圈裡就出現了一些其他的聲音。一些所謂的“重要通知”中稱:“人工增雪用的炮彈是碘化銀,會造成環境汙染……”

人工降雪 催化劑碘化銀不會汙染環境 但這幾天也別貪嘴吃雪

人工降雪 催化劑碘化銀不會汙染環境 但這幾天也別貪嘴吃雪

那麼,人工增雪使用的碘化銀等催化劑會造成環境汙染嗎?

山西省人工降雨防雹辦公室總工程師、中國氣象局二級研究員李培仁表示,現在所用的催化劑種類和計量不會對環境和人體造成顯著危害。

經計算碘化銀釋放的催化劑大約每平方公里只有不到一克碘化銀。人工增雨是一個微物理過程,而不是產生新物質的化學變化。雖然碘化銀中的銀離子是重金屬,但碘化銀用量極小,分散在很大的區域裡面,單位面積的含量微乎其微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碘化銀不溶於水,見光易分解,不會長時間漂浮在空中。國內外的檢測表明,即使在長期開展人工增雨雪作業的區域,水中銀離子仍遠低於生活飲用水國家衛生標準(銀離子濃度不超過50微克/升)。也就是說,在人工增雨(雪)中使用的碘化銀,是不會對環境和人體造成傷害的,所以市民不必擔心。

至於雪能不能食用?李培仁總工解釋,人工增雪對環境無影響,空氣中也沒有碘化銀漂浮物。但雪中本身雜質較多,確實應注意不要吃雪,因為的確不衛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