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佩奇》:刷爆朋友圈,感動的要哭,但還是沒哭

《啥是佩奇》上線之後,一下就火爆了全網,所有的社交媒體上都在瘋狂轉發評論,至此中國誕生了第一條病毒式傳播的廣告片。

今年的春節檔競爭異常激烈,總共有九部國產電影逐鹿電影院,這其中就有兩部動畫片。

一個是這幾年雷打不動就會出現的《熊出沒》系列,另一個就是《小豬佩奇過大年》。

《小豬佩奇過大年》是為2019年特製的電影,用小豬佩奇這個卡通形象來對應農曆豬年。


《啥是佩奇》:刷爆朋友圈,感動的要哭,但還是沒哭


小豬佩奇絕對是這幾年最火的“豬”,這隻來自英國的粉紅色小豬得到全球億萬觀眾的喜歡,甚至衍生出了一系列的網絡流行語。

比如這樣的。

“小豬佩奇我配你”。

“小豬佩奇紋上身,一看就是社會人”

我們中國的電影製作公司在商業上還真是有著敏銳的判斷力,巧妙的讓英國的小豬講起了中國故事。

這種面對異國優秀的文化的態度也是值得肯定,兼容幷蓄,洋為中用,取其精華,為我所用,開放包容,讓中華文化搭上世界流行文化的快車。


《啥是佩奇》:刷爆朋友圈,感動的要哭,但還是沒哭


春節檔各種國產大片扎推上映,競爭空前殘酷激烈。要想在這樣的環境生存下來,每一部電影在保證自身質量的情況之下,還必須要在前期的宣發上下出十足的功夫。

一部電影宣發的重要性,早已眾人皆知。最近的《地球最後的夜晚》要是沒有“一吻跨年”的營銷,能有2.5億的票房嗎?

春節檔的這幾部電影,韓寒、甯浩、星爺是天然的掌握著話語權,走一些常規的宣發路線,就會有天下皆知。

而剩下的一些電影,其實手上並沒有多少用來宣發的資源,所以只得另闢蹊徑,走一些非常規路線。

《小豬佩奇過大年》就走起了非常規路線,其導演張大鵬用自己的才華和智慧給這部電影拍了一條名為《啥是佩奇》的廣告短片。

《啥是佩奇》上線之後,一下就火爆了全網,所有的社交媒體上都在瘋狂轉發評論,至此中國誕生了第一條病毒式傳播的廣告片。

從商業的角度上來看,這個5分鐘的宣傳片,非常的成功,絕對是難得一見的佳作。

這個短短的小廣告具有廣闊的藝術表達,深深抓住了觀眾的情緒,然後由情緒直接帶出了最後的表達。

蒼涼的北方農村,獨居的孤寡老人,時尚的流行文化,以及快要過年的時間設定,一下就讓故事有了悲壯的情緒。


《啥是佩奇》:刷爆朋友圈,感動的要哭,但還是沒哭


這種農村獨居老人與佩奇之間的壁壘,給親人之間造成了兩個彼此不相往來的世界。

而最奇怪的是,到了過年的時候,這兩個世界竟然又會彼此融會貫通,幾乎合為一體。

一年到頭,親人之間沒有多少的聯繫,僅僅因為過年這日子,北方農村獨居老人就要進城去看佩奇,這才是真正的魔幻現實世界。

北方獨居的農村老人真是了不起,含辛茹苦把兒子養大,一路供著讀完大學,兒子終於留在了城裡,吃上了商品糧。

現在兒子也成家了,可是過年再也不回從小長大的鄉村了,北方獨居的農村老人為了家庭和諧也只得跟著兒子去城裡過年。


《啥是佩奇》:刷爆朋友圈,感動的要哭,但還是沒哭


帶了一滿滿一大包山貨,得到卻是滿不在乎的眼神,老人最後沒辦法,拿出了親手為小孫子焊出的小豬佩奇,才得到了一個祥和的節日氣氛,和看似圓滿的結局。

北方獨居的農村老人是真苦,一輩子從來沒有為自己活過一天,臨了也是各種遷就著兒孫,只要人家日子過得好,自己算個什麼。

這個小短片,真的快要看哭了,但還是沒哭。不想為這種父母反方面一味付出而換來的親情大團圓的故事而哭。

我們這類表現親情和解的故事創作,多半會塑造一個悲壯的父輩形象,而後通過表現父輩的老牛的般的付出,來感動屏幕前為人兒女的觀眾。

然後讓觀眾用自己的感動的淚水來彌補自己為人兒女的遺憾,但是哭完之後顯示又是如何呢?

我們現在不需要一味付出的父輩形象,我們缺的是更加細心,更加理性,更加人性的子女形象。

這樣就不會有過多的獨居老人。

這樣就不會讓獨居老人有啥是佩奇的困擾。

這樣就不會讓獨居老人在大年三十還在等著兒女回家。


《啥是佩奇》:刷爆朋友圈,感動的要哭,但還是沒哭


我們中國是個具有傳統文化的古老國家,我們的在這片土地上長起來的人也會帶有古老的氣質。

我們的氣質告訴我們長輩就是長輩,父母就是父母,子女就是子女。有子女千里回父母家過年的傳統,沒有父母去子女家過年的習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