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為16噸黃金,已經投降的60萬日本人落了個悲慘結局

只因為16噸黃金,已經投降的60萬日本人落了個悲慘結局

1917年的蘇俄十月革命之後,原來的沙俄帝國退出了戰爭。但是俄國國內戰爭還遠沒有停止,前有布爾什維克政權與資產階級政權的明爭暗鬥,後有各國列強虎視眈眈,大家想要從這個倒下的北極熊屍體上分一杯羹。

只因為16噸黃金,已經投降的60萬日本人落了個悲慘結局

這種情況下怎麼會少了一直喜歡趁火打劫的日本呢?日本覬覦俄羅斯遠東地區已久,一直在等待一個合適的機會。終於這個機會來到了。

原來在一戰期間,沙俄帝國在戰爭進程中曾經將奧匈帝國戰俘中的捷克族和斯洛伐克族士兵抽調出來所組成部隊,稱之為“捷克斯洛伐克軍團”。現在停戰了,這支部隊需要從俄國撤回來。

十月革命後,蘇俄政府一度同意將這支沙俄的僱傭兵繳械之後經西伯利亞送往海參崴,讓其登上西方列強所提供的船隻回國,但這支成建制的部隊很快便為反對蘇維埃政權的白軍所利用,成了蘇俄內戰中的一顆棋子。

只因為16噸黃金,已經投降的60萬日本人落了個悲慘結局

與此同時,中華民國海軍出動“海容”號巡洋艦,運載陸軍第9師第33團先遭部隊以護僑名義進駐海參崴,由此正式開啟了中華民國對蘇俄革命的干涉之旅。“海容”號抵達海參崴之時,港內已經停泊了英、美兩國海軍的“薩福克”號裝甲巡洋艦、“布魯克林”號巡洋艦。日本海軍也派出了以“肥前”號戰列艦為首的4艘軍艦。英、美、日三國之所以如此大張旗鼓地進軍海參崴,打的就是拯救捷克斯洛伐克軍團的旗號。

只因為16噸黃金,已經投降的60萬日本人落了個悲慘結局

協約國陣營認為,捷克斯洛伐克軍團既然已經同意繼續對德作戰,那麼就屬於必須拯救的戰友。不過此時德國正集結最後的力量在西線發動號稱“皇帝之役”的連續進攻,1917年4月對德宜戰的美國此時也不得不全力以赴地向歐洲戰場輸出陸軍,因此協約國陣營中唯一有力量深人蘇俄領土的似乎就只有日本了。日本雖然既有利用蘇俄內戰擴張其東北亞勢力範圍的野心,又有實力將其實現,

經過一番外交上的扯皮之後,8月2日日本政府發佈出兵聲明,被日本史料稱為“西伯利亞干涉戰爭”的軍事行動由此展開。說好各出一哨人馬,大家一起去。日本12000人,美國7000人,法國2200人,中國1000人,英國800人,一共23000人。可到出發那天一看,日本兵來了72000人!現在蘇俄發生了革命,日本人覺得趁火打劫的最好機會來了。

只因為16噸黃金,已經投降的60萬日本人落了個悲慘結局

這日本陸軍想打什麼劫呢?出兵前大家說好了,到海參崴為止,可日本人卻一直跑到了貝加爾湖東面,想像漢武帝一樣來個燕然勒功,弄一個像後來的“滿洲國”似的傀儡政權出來。一開始想弄來實際上受蘇俄控制的“遠東共和國”的領導權,後來發現布爾什維克不像以前的沙皇那樣好欺負,就又想搗鼓一個“沿海州共和國”。

只因為16噸黃金,已經投降的60萬日本人落了個悲慘結局

反對布爾什維克,英美還不一定有意見,但是成立親日政權就完全是兩碼事了。於是,接回來了捷克大兵們後,英美法於“凡爾賽條約”簽訂、大戰結束之後的1920年1月撤軍。

而日軍則一直賴到了1922年10月,歷時四年兩個月,先後輪換10個師團(當時全軍總共才有21個師團),耗軍費9億日洋(日俄戰爭耗軍費17億日洋)。隨著夏天的逐漸過去,在未來幾年的嚴寒之中,日軍將悲哀地發現他們的盟軍日益減少,最終只剩下他們在獨自挨凍。

只因為16噸黃金,已經投降的60萬日本人落了個悲慘結局

1920年2月7日,高爾察克被蘇俄政府秘槍決。他的死不僅標誌著全俄臨時政府的崩潰,也宣告了協約國陣營對蘇俄干涉行動的破產。在英、美陸續撤軍的情況下,日本雖然增派第13師團前往蘇俄遠東地區,但也不得不極度地收縮戰線,將兵力集中於海參崴、廟街及滿洲里之間的鐵路幹線地區。

日本政府本以為憑藉4個師團的雄厚兵力,至少可以維寺對蘇俄遠東地區的實質性佔領。2月中旬,廟街卻傳來了守軍遭遇蘇俄游擊隊圍困的消息。位於廟街的日本領事館和兵營被紅軍游擊隊炮擊,該地的345名守備隊還有大量的僑民也被殺死。

只因為16噸黃金,已經投降的60萬日本人落了個悲慘結局

廟街事件證明了在遼闊的蘇俄遠東地區,少數孤立的日軍已經無力抵抗蘇俄的游擊隊。日本費了老大力氣的出兵換來了什麼?從高爾察克那個傻瓜那裡騙來16噸黃金。這位高爾察克上將當時掌握了沙俄中央銀行的黃金,他拿著16噸黃金向日本關東軍買軍火,剩下的請日本人幫忙保管。

只因為16噸黃金,已經投降的60萬日本人落了個悲慘結局

後來高爾察克失敗了以後,那黃金就被日本人貪汙了。蘇聯人要過幾次,日本人裝傻,就是不給,後來蘇聯人也就只能忍氣吞聲了。除此之外什麼都沒有換來。只是與英美關係的惡化和國內軍國主義思潮的泛濫。

只因為16噸黃金,已經投降的60萬日本人落了個悲慘結局

日本人到現在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戰後斯大林扣留日軍戰俘60萬人達數年之久,是在報日本陸軍出兵西伯利亞的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