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控制好了,還會出現併發症嗎?

有一些糖尿病患者自從確診就一直在飲食和用藥方面很注意,吃藥也從來不馬虎,血糖也一直控制得不錯,多次查血糖也都在標準範國內,然而還是被查出冠心病、腦血管疾病等併發症。為什麼血糖控制良好,還會出現糖尿病併發症呢?

血糖控制好了,還會出現併發症嗎?

什麼是糖尿病併發症?

在糖尿病早期階段,除了血糖偏高以外,患者可以沒有任何症狀,但如果放鬆治療或乾脆放任不管,長期血糖增高,就會使大血管、微血管受損並危及心、腦、腎、周圍神經、眼睛、足等。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糖尿病併發症高達100多種,是目前已知併發症最多的一種疾病。為此,預防糖尿病的併發症是至關重要的社會問題。糖尿病患者得病之後的路還很長,除了經常查血糖外,還要定期檢查血生化,檢測心、腦、腎功能和檢查眼底,防止糖尿病的併發症,因為到併發症後期,特別是器官衰竭以後,會耗費大量財力、物力和精力。糖尿病後期幾乎80%的花費都用在併發症上,假如40歲得了糖尿病,活到70歲,其間的30年當中的15年就是與併發症作鬥爭的階段。可對於長期治療的患者,怎樣更好地預防併發症的發生呢?首先血糖肯定要保持穩定,此外,糖尿病60%~70%合併高血壓,還有60%~70%合併高血脂。因此糖尿病要想減少大小血管的併發症,就要做到降糖、降壓、調脂、抗凝,這四步控制好,就可以減少一半的併發症。

血糖控制好了,還會出現併發症嗎?

血糖控制好了為何還會出現併發症?

有些糖尿病患者儘管血糖控制得不理想,但沒有出現心血管病、腎病等併發症;有些患者在得知患了糖尿病以後,積極進行飲食治療、藥物治療、運動治療,從不馬虎,血糖控制得一直不錯,但依然出現了併發症。為什麼血糖控制良好還會出現併發症呢?

1.餐後高血糖的影響更大。國內外大量臨床研究均已證實,控制高血糖能有效減少糖尿病併發症。但是不能忽略的是,即便空腹血糖控制得還不錯,也不能表明餐後血糖控制得好。與空腹高血糖相比,餐後高血糖的影響更大。所以,糖尿病患者檢測血糖時不能只查空腹血糖,還要查餐後血糖。偶爾一兩次血糖正常,並不意味著患者的血糖完全正常。很多血糖“正常”是在併發症已經發生之後,而患者本人可能還不知情。

2.早在糖尿病前期大血管併發症可能就已開始。糖尿病的大血管併發症是多種危險因素導致的,因此,預防大血管併發症不僅要控制血糖,還必須同時控制血壓、血脂、血黏度及體重。早在糖尿病前期,大血管併發症可能就已經開始,並非都是患了糖尿病之後才出現的。所以,嚴格控制高血糖並不能預防所有的併發症。

血糖控制好了,還會出現併發症嗎?

3.併發症與遺傳有關。例如,在同樣長的病程和同樣高的血糖條件下,有的患者發生了眼底病、腎病,有的則沒有。這是由遺傳因素造成的差異。

4.波動性高血糖比穩定性高血糖的危害更大。血糖波動大,容易造成組織器官的損傷。血糖波動性越大,慢性併發症的發生率越高、預後越差。因此,要嚴格控制血糖波動,以減少血糖波動所帶來的危害。

5.糖尿病併發症的危險因素中,高血壓有著重要影響。有些重要因素與併發症的發生發展關係密切,如高血壓、血脂異常、吸菸、肥胖等。在糖尿病眼底病、腎病、心血管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高血壓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因此,控制糖尿病併發症應建立在控制多種相關危險因素的基礎上。

6.降血糖的同時必須避免低血糖。嚴重的低血糖可以加重併發症的發展。例如,一次嚴重的低血糖可以引起嚴重的眼底出血,誘發高血壓而導致心衰,甚至致殘、致死。

血糖控制好了,還會出現併發症嗎?

7.併發症只是顯著減少,並不等於不會發生。嚴格控制血糖可使糖尿病微血管併發症大大減少,對大血管併發症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並不等於完全沒有併發症的可能。當然,也不能因此就放鬆對血糖的控制。

因此,要想更好地防治糖尿病併發症,在治療中,必須早期干預,全方位控制各種心血管危險因素(如血糖、血壓、血脂、血黏度、肥胖等),聯合多種藥物治療,加強多種危險因素的控制,才能大大減少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發生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