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世峰被判了20年,為什麼人們還不放過江歌案中的劉鑫?

令人矚目的江歌案終於到了最後的時刻,案件當中的另一個關鍵人物劉鑫,即將被遇害者江歌的母親向法院起訴,在日本被害的中國女留學生江歌的媽媽近日發文:“今天,我愛女江歌被害711天。今天,我收到了經過中日國家相關部門公證好的,有關江歌被害案的法律文件,接下來,我將依法啟動對劉鑫的法律訴訟!”江歌媽媽說:“閨女,讓你等待太久了,媽媽對不起你!對不起!對不起!”兇手陳世峰在這之前已經被日本法院判了二十年有期徒刑,總算是受到了應有的處罰,對於劉鑫,不但是痛失愛女的江母恨意難平,不放棄對她的聲討,廣大群眾也始終心存芥蒂,希望看到劉鑫受到應有的處置,如此方能讓死者在九泉之下得到安寧,讓受害者的親屬受傷的心靈得到安慰,如今,江母做出把劉鑫起訴至法院,應該也是廣大群眾希望看到的結果。

陳世峰被判了20年,為什麼人們還不放過江歌案中的劉鑫?


廣大群眾與江歌案沒有什麼直接關係,為何如此關切這個案子呢?其一是因為這個發生於異國的案子具備情殺,誤殺,舉證困難,被告翻供這些吸引人的情節,一開始就抓住了人們的眼球,其二則是因為這個案件當時發生在日本,而兇手和受害者都是中國人,對兇手的審判又是在案件發生地日本的法院進行,牽扯到一定的國際關係在裡面,大家都很關心外國的法律會怎樣處置這種刑事案件。第三是這個案子觸及到了人們的道德情感,受害者江歌生前為人仗義,敢於為好友出頭乃至為朋友冤枉而死,是人們心目中的好姑娘,受害者的母親在異國他鄉為自己的女兒討回公道之艱難讓人們深為同情,而案件的第三方劉鑫本來是兇手的首要目標,讓江歌替自己出頭自己躲在屋裡而躲過劫難,事後不但不感激江歌的俠義行為,還在千方百計的推卸自己的責任,自私自利的個性暴露無遺,引起了人們的痛恨和義憤。

陳世峰被判了20年,為什麼人們還不放過江歌案中的劉鑫?


中國古代社會有著重視道德的傳統,尤其是在儒家思想成為主導思想之後,道德禮教更是成為治國安邦的重要工具。一些宣揚道德的故事,被人們廣為傳頌,為人們熟知,潛移默化的影響人們的思想,情感和行為。在民間,影響最大的道德故事除了尊老孝親就是忠誠信義的,這裡撇開尊老孝親這個與本案無關的話題不談。江歌一案觸動人們的就是看待人與人之間尤其是朋友之間的忠誠信義。為何保利棄義,謂之至賊。 ——戰國《荀子·修身》。在儒家思想裡面,一個人如果為了利益而拋棄忠誠信義,就等同於賊了,“婊子無情賊無義”,這個意思老百姓就說的更直截了當了。桃園三結義,千里走單騎的故事,一千多年以來被人們津津樂道,就是被劉備,關羽和張飛這三個結拜的兄弟寢則同床,恩若兄弟的深厚情誼感動了,尤其是對於關羽身上的忠誠信義精神,人們更是推崇備至,從各個地方建立的關帝廟數量就可以看的出來。

陳世峰被判了20年,為什麼人們還不放過江歌案中的劉鑫?


江歌一案當中的江歌,一心維護朋友劉鑫,獨自出門與因為和劉鑫談戀愛失敗而氣急敗壞的陳世峰周旋,不可謂對朋友不夠意思,然而劉鑫呢?自己惹的麻煩,自己不去處理,反而讓朋友江歌獨自一人在門外與陳世峰周旋,當門外面的陳世峰開始情緒失控,對江歌行兇時,她不但不出來制止陳世峰的行為,反而為了自己的安全把朋友江歌反鎖於門外,面對江歌呼救時充耳不聞,到後來不承認鎖門,不承認聽到門鈴,不承認看到門外情形,不承認知道江歌出事,在江歌媽媽到達日本之後,不承認殺人犯與自己有關的原因。這一切她做的心安理得,甚至理直氣壯,而她之所以這樣做,全部都是為了避免使自己承擔責任,一個薄情寡義的人竟然可以厚顏無恥到如此的地步,不但讓江歌的母親徹底心涼,也讓知情群眾看不下去了,很多人開始站出來支援江母,表達理解和同情江母,譴責劉鑫的立場。

陳世峰被判了20年,為什麼人們還不放過江歌案中的劉鑫?


劉鑫的所作作為,讓我們看到了部分人人性的惡劣和醜陋,也讓有正義感的人們深惡痛絕,即使她在此次法院審判中被認定為無罪,她也已經被道德法庭審判為“有罪”了,被釘上恥辱柱了。古今中外,那些陷害忠良,或者背信棄義的小人,都成為了人們唾棄的對象,東漢末年的武功超群的呂布,因為多次背叛主子,被嘲笑為三姓家奴,南宋時期以莫須有的罪名陷害忠臣岳飛的奸臣秦檜,不但本人被老百姓做成跪姿的石像,而且後代也受到排擠和打壓。如今迫於輿論的壓力,劉鑫表達了一定的歉意,可是人們又怎麼會輕易饒恕一個如此自私自利,對朋友無情絕義的人呢?

在聊齋志異當中,有不少女主角生前被人陷害致死,因為難以抹平心中的怨恨,死後化身鬼狐或者附體來報仇的故事,如果死去的人真的還有靈魂的話,死去的江歌現在的心中是否已經平靜,如果她還不安的話,她會希望劉鑫得到怎樣的處置呢?如今,江歌的媽媽終於把劉鑫起訴至法院,也是為了讓女兒能夠在黃泉之下的靈魂得到撫慰吧。雖然法不容情,法律的判決有它的客觀標準,不會因為對於受害者的同情,或者因為大家對於過錯方的憎惡就格外追究過錯方的責任。但是我們相信,在維護社會良知和基本道德方面,法院一定會做出公正的判決,讓死者的靈魂能夠得到安息,讓死者的家屬受傷的心靈得到安慰,讓有過錯的人承擔應有的責任,這樣才可以鼓勵善行,遏制惡行,穩定社會的秩序。這一次對劉鑫的法院審判,對於廣大群眾而言,不僅僅是一次法治教育,也是一次道德教育。

本號的主要方向是深入分析大家矚目的社會熱點事件,從中挖掘內在價值和意義,如果您覺得對您有所幫助的話,請點擊標題右下方的“關注”按鈕,歡迎您與我一道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