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轉專,你在如何上大學?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學習是一個學生的責任與義務,也是每個人應該終身掌握的技巧與方法。然而近日華中科技大學18名同學因學分不達標本科轉專科,引發廣泛關注。

10月17日,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對華中科大此舉給予肯定。“天天打遊戲、談戀愛,渾渾噩噩的好日子將一去不復返了,不能搞‘玩命’的中學,也不能搞‘快樂’的大學。”他表示,每所大學抓本科教育質量的方式可以有所不同,但目標是一致的。“現在大學裡,有些學生醉生夢死,這樣是不行的。”吳巖認為,大學要合理增負,增負並非是增加課程的量,而是以提升學生質量為目的,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那麼學習究竟能為我們帶來什麼益處呢?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說:“人類最大的樂趣莫過於學習。”很多人不理解,我們為什麼要學習呢?因為學習讓人聰明。他知道別人犯過的錯,他不需要重犯;他知道有些痛苦不必要親自品嚐;他學會了觀察、推理和判斷,能夠從外部信息中獲取讓自己安全的東西。所以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世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一個善於學習的人,總是和睿智、聰明聯繫在一起的人。

學習讓人自信。一個經常學習新知識、新技能的人,他有坦然面對未來的底氣,他站在人來人往的街頭不會茫然,在熙熙攘攘的名利場中不會困惑,在人世浮沉的讚美和批評中不會迷失自己。他會清醒地知道自己要幹什麼,能幹什麼,會幹什麼,可以幹好什麼;而不是聽別人聽命運擺佈自己。他有足夠的把握應對生活。

學習讓人善良。善良不是一個人的本性,而是社會習得的一種優秀品質,是通過學習獲得的一種關愛他人、溫和淳樸的人格力量。一個善於學習的人,他不僅心靈變得細膩、觸角變得敏銳、眼神變得柔軟、胸懷變得仁慈,而且那些來自道德深處的和善,總會像水一樣地浸潤心靈。

學習讓人有尊嚴地活著。如果沒有持之以恆的學習,患肌肉萎縮症、全身癱瘓的霍金就沒有辦法寫出《時間簡史》,更無法獲得世人的崇拜和尊;小學五年級輟學的放牛娃莫言就不可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輪椅上的張海迪就不能夠成為中國的殘聯主席。上帝是公平的,當世界對我們關上一扇門的時候,我們通過學習又獲得了另外一扇門的通行證,去收穫我們應有的尊嚴、價值和榮譽。

大學是人生的關鍵階段。這是因為進入大學後我們終於放下了高考的重擔,第一次開始追逐自己的理想,興趣。這是自己離開家庭生活,第一次獨立參與團體和社會生活。這是自己不再單純地學習或背誦書本上的理論知識,第一次有機會在學習理論的同時親身實踐。這是第一次不再由父母安排生活和學習中的一切,而是有足夠的自由處置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各類問題,支配所有屬於自己的時間。

那我們該如何度過大學生活呢?

自修之道:從舉一反三到無師自通

大學不是“職業培訓班”,而是一個讓學生適應社會,適應不同工作崗位的平臺。在大學期間,學習專業知識固然重要,單更重要的還是要學習獨立思考的方法,培養舉一反三的能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適應熟悉萬變的大千世界。

自學能力必須在大學期間開始培養。許多同學總是抱怨老師教的不好,懂得不多,學校的課程安排的也不合理。但是“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亮蠟燭”。我們老師在一個課時裡通常要涵蓋課本中幾十頁的信息內容,僅僅通過課堂聽講是無法把所有知識學通,學透的。我們應該在老師講課之前就把課本中的相關知識琢磨清楚,然後在課堂上對照老師的講解彌補自己在理解和認識的不足之處。

充分利用圖書館和互聯網,培養獨立學習和研究的本領,為適應今後的工作或進一步深造做準備。首先,除了學習老師規定的課程外,我們一定要學會查找書籍和文獻,一邊接觸更廣泛的知識和研究成果。圖書館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空間,我們要好好利用其中的資源,多花一些時間在圖書館,品讀中外名著,而不是在宿舍無聊的度過一天又一天。其次,在書本之外,互聯網也是一個巨大的資源庫,我們可以藉助搜索引擎在網上查找各類信息。除了搜索引擎以外,網上還有許多網站和社區也是很好的學習園地。

實踐貫通:“做過的才真正明白”

有一句關於實踐的諺語是這樣說的:“我聽到的會忘掉,我看到的能記住,我做過的才真正明白。”

無論學習何種專業,何種課程,如果能在學習中努力實踐,做到融會貫通,我們就可以跟深入的理解知識體系,可以牢牢地記住學過的知識。因此,在平時我們應該更多的參與實踐,在實踐中更好的與同學合作,這樣,既可以經過實踐理解專業知識,也可以學會如何與人合作,培養團隊精神。如果與機會在老師手下做些實際的項目,或者走出校門打工,只要不影響課業,都可以去嘗試。外出打工或做項目,不要只看重薪酬待遇,有時候,即使待遇不滿意,但有許多培訓和實踐的機會,也是值得一試。

培養興趣:開闊視野,立定志向

最好的尋找興趣點的方法是開闊自己的視野,接觸眾多的領域。唯有接觸自己才能嘗試,唯有嘗試才能找到自己的最愛。

大學正是這樣一個可以讓自己接觸並嘗試眾多領域的獨一無二的場所。因此,我們要更好的把握在校時間,充分利用學校的資源,通過圖書館資源,旁聽課程,搜索網絡,聽講座,打工,參加社團活動,與朋友交流等不同方式解除更多的領域,更多的工作類型和更多的專家學者。

人生的路很長,每個人都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興趣愛好。在追求興趣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找尋自己終身不變的志向。有一本書的作者曾訪問了幾百個成功者,問他們是否有今天已經懂得,但在年輕時卻留下了遺憾的事情。在受訪者的回答中,最多的一種是:“希望在年輕時就有前輩告訴我,鼓勵我去追尋自己的理想和志向。”相比之下,興趣固然關鍵,但志向更為重要。

不要把某種興趣當做自己最後的目標,也不要把任何一種興趣的發展道路完全切斷,在志向的指引下,不同的興趣完全可以平衡發展,在必要時再做出最佳的選擇。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談到:適度增加學生不能按時畢業是應該的,本科生有一定的淘汰率也是必然。本科生質量不行,研究生的質量也無法保證;大部分本科生是要就業的,本科生的培養質量影響勞動者的素質,事關國家建設的人才質量需求。

每個人不可能永遠都充滿激情和鬥志,所以,我們需要不斷激勵自己來保持激情和鬥志。不要企圖活在別人的激勵中,自勵才是最有效的激勵方式。沒有人能真正改變你,只有你自己才能改變自己,只有優秀的自我才能承擔起復興祖國的重任。

本轉專,你在如何上大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