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中心引入“共享經濟”,是話題還是碰雷?

购物中心引入“共享经济”,是话题还是碰雷?

购物中心引入“共享经济”,是话题还是碰雷?

“花28元就能用到價值8000元的化妝品”,這樣的概念對於大部分愛美的女孩子來說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日前,武漢一商場內就出現了一臺粉色共享化妝間,引來不少女性市民“嚐鮮”,而大部分已經體驗過的女性顧客們的反饋卻是“便利歸便利,但就口紅來說,那麼多人使用的話會很在意衛生問題”。

購物中心引入共享經濟類業態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如何挖掘購物中心新的價值點,更大程度地激活流量、內容、空間,使其能過隨著時代發展產生相對應的使用價值,是當前所有新建或者舊改購物中心能夠創新發展關鍵路徑。

购物中心引入“共享经济”,是话题还是碰雷?

購物中心借力“共享經濟”

說到近幾年大火的共享經濟概念,網絡上是被人議論紛紛,MBA智庫對於“共享經濟”的釋義是:指擁有閒置資源的機構或個人有償讓渡資源使用權給他人,讓渡者獲取回報,分享者利用分享自己的閒置資源創造價值。

而諸如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以及上文提到的共享化妝間,則弱化了“閒置資源”的部分,改為重新制造出“資源”(單車、充電寶、雨傘)再有償讓渡資源使用權給他人,說白了就是一種新型租賃模式,儘管這種打著“共享經濟”概念的產物仍然有許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但不得不承認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等等給人們生活提供了許多便利之處。

购物中心引入“共享经济”,是话题还是碰雷?

社會經濟發展對購物中心形態的演變起著一定作用,當大家的生存需要得到滿足後,品質生活的意義開始變得更加重要。這個階段就要賦予購物中心以新的生活內涵,需要將人離不開的生活及社會服務與購物中心進行融合。共享時代帶來的諸如共享化妝間、共享嬰兒車這樣的產品則讓購物中心在完善社會服務智能時變得更為輕鬆。

增加更多的亮點和吸引點

購物中心持續發展的有力支撐來自於引入更高的流量或者增強流量黏性,增加更多的亮點和吸引點、建立購物中心與消費者之間更緊密的連接關係,使其煥發更大的能量、產生更大的市場引力,並拉動業績增長或人氣抬升。無論是導入流量,還是激活流量,都需要以內容和空間的再造作為關注點和突破口。

購物中心具備了參與共享經濟的條件之一—“閒置資源”,比如商場內一些空置且無法有效利用的場地。

案例:共享市集

所謂共享市集就是“拿出場地資源來參與共享的一種方式”,目前,正佳廣場、太陽新天地、維多利廣場、萬菱匯都推出了市集。

购物中心引入“共享经济”,是话题还是碰雷?

據悉,正佳的創意市集由來已久,2016年暑期曾推出“共享市集”,2017年又引入了“優薈市集”,到了2018年年初,正佳創意市集逐漸分化為兩大類型:一種是常態型市集,以“優薈市集”為代表;另一種則是非常態型即活動型市集,不定期推出各種主題市集,如瘋兔節期間的“瘋兔市集”、暑期檔小丑節期間的“歡樂市集”等。

购物中心引入“共享经济”,是话题还是碰雷?

市集作為一種新興業態,在其他購物中心同樣備受歡迎。太陽新天地將市集做成了特色的“墟文化”,以其靈活多變、互動體驗性強的特點,作為原有商鋪的補充。購物中心以提供場地的方式參與共享,最大的好處是吸引客流、為顧客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購物體驗,讓市民在名牌大牌之外有更多選擇,並且通過市集來帶動社群經濟,打造“市集文化”。而對年輕的創業者而言,市集能夠為他們提供分享、展示與獲益舞臺,降低他們的創業成本,對他們下一步發展起到一個非常大的助推作用。

提升社會服務價值,增強號召力

購物中心已然成為生活方式中心,成為城市發展離不開的功能型設施。隨著購物中心的社會服務價值得到突飛猛進的提升,也讓購物中心的吸引力和競爭優勢日益強大。

案例:共享童車

去年9月寧波多個購物中心為方便家庭投入了共享童車,共享童車的兒童座位設有安全帶,前方設置了聲光電益智遊戲,推車把手處設有家長觀察窗、物品收納籃和手機充電處。手壓住壓桿就能推走,一旦鬆手車輛便會自動剎車。像共享單車一樣,掃一掃二維碼就能推走。對於定位家庭人群的購物中心來說,共享童車極大的方便了帶娃家庭。

购物中心引入“共享经济”,是话题还是碰雷?

建立充滿精神感染力的空間

物質極大豐富的時代裡,越來越多的購物中心開始追求建立充滿精神感染力的場景設施和環境氛圍,以期滿足顧客的多樣化訴求,從而培養一批“忠實粉絲”。

购物中心引入“共享经济”,是话题还是碰雷?

在共享時代,催生了不少炒概念的產品,甚至造成了新一輪的資源浪費,但並非毫無可取之處,購物中心如何利用“閒置”空間展現出更強大的價值創造力,為購物中心自身增加話題度導入流量並激活流量,在購物中心這個空間彙集共享互聯服務,也將成為購物中心需要認真思路新課題。

购物中心引入“共享经济”,是话题还是碰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