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年前,全國三分之二的銅錢在這裡鑄造,成為中國的鑄幣中心


會澤因綿延三千多年的“銅商文化”而聞名,素有“天南銅都”的讚譽,清乾嘉時期,會澤的冶銅業達到鼎盛時期。

明清時期,會澤府城以東、西、南、北四門對應的中軸線為經緯,建成“十”字形的街道,稱東西街,南北街。在“十”字形的主街上再連接次要街巷,形成棋盤式的道路格局。

會澤民居建築仍然保存有二進院、三進院、一顆印、重堂式、三間兩耳式、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馬串角樓、青磚歐式等風格不同,類型各異的各式建築。

會館是會澤古城的一大特色,記載著會澤銅商文化興盛時期的歷史迴音。明清時期,各省商會在會澤建蓋會館、寺廟、祠堂共計108座,現保存完好的還有36座,古民居民宅117處,稱“會館之都”。

會館建築,很多時候是與祀神的廟宇聯為一體甚至合二為一建立的。實際上,最早建立起來的會館,其主要功能就是祀神、祭祖,聯合起來實現共同利益的訴求是會館發展到一定階段的事了。

會館又稱江西廟、萬壽宮,建於清康熙五十年,既是一座宗教建築,也是江西人相聚和議事的活動場所。飛簷斗拱的門樓,精美的建築,體現了江西銅老闆的財力。

經濟重鎮、鑄幣中心,當年人來車往,市井繁榮。會澤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古街和二道巷、三道巷那片民宅區。故居被新居圍著,沒有其他城市的被拆遷的命運,也沒用被強行翻新裝修的遭遇,故而土味十足。

這裡的老房子是幸運的,逃脫了被剷除的厄運。一條條東西和南北走向的街道組成的街坊,老房子仍唱主角。這些老房也沒有被刻意翻新,至今當地居民仍在其中生生不息。

會澤因銅礦開採鑄幣盛極一時 ,東漢時期會澤鑄造煅打 的“堂琅銅洗”聞名遐邇。現存一枚直徑57.8釐米,重41.4公斤,鑄有“嘉靖通寶”的開爐紀念幣,不論從直徑和質量上都堪稱世界古金屬之最。

“嘉靖通寶”是在原型基礎上放大 39 倍而成,高 22.62 米,重 7777 公斤,120米長的彩虹橋,從嘉靖通寶方孔中斜穿而過。為紀念這份歷史上的榮譽和輝煌,一個碩大的錢幣聳立在會澤廣場,成為當地是搶眼的風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