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古董攤販,東晉書籍,明代瓷器,古老銅錢,看後開眼界長見識


這裡是小鎮週末古玩市場,一大早,就帶著無限的好奇,和朋友來到這裡,看看稀罕物件,學習學習收藏知識,瞭解瞭解文化歷史,比泡在遊戲廳,賴在家裡聊微信、打麻將,做宅男強得多。

古代銅幣,是指秦漢以後的各類方孔圓錢,它們一直延伸到清末民國初年。幾千年的中國的貨幣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與才能。如今,它們已成為新的收藏投資熱點,有些錢幣外貌看上去很普通,實則是珍品,行家們則很容易從不太懂古錢幣價值的賣家手中獲得珍寶。

大家都比較喜歡乾隆通寶,這主要是大家衝著乾隆高齡,一直活到了89歲;多子女,有17個皇子、10女兒;還是實際在位最長、功勞不小的皇帝等多個方面,你認同大家的觀點嗎。

這位大哥手裡拿的大口,細脖,大肚的金屬壺,是一個做工精緻的清朝溫酒器,看來像是一個貨真價實的老物件。

攤販手裡拿著兩個玉掛件,一個大的,一個小的,大家都覺得大的要比小的貴,誰知他說,這大的材質少次些,非常便宜,小不點的和田玉卻貴的很,要是依大小論價,就賠多了,看來這攤販很有誠意。

這幾個老物件如今很少見了,老木稱帶稱盆一個三十,後面兩個像鐵叉又不是鐵叉的工具,是磚窯廠做磚坯用的磚坯叉50塊錢一個。如今,它們已經非常少見了。

攤位上除了銅器、玉器、瓷器外,還放著一本李翰林集,看來年份也十分久遠。據瞭解,李翰林集為唐李白(701—762)撰,共三十卷。

翻開破爛不堪的封面,竟然發現這還是一本線裝版,上面大明洪武三年,左下面有博古齊藏板等字格外醒目, 就這樣一本老書,攤販一張嘴就是一萬,真是不得了。

在李翰林集旁邊,還放著兩幅小畫,一個齊白石和黃胄的畫,這可是大師名作,能擺到路邊攤位上的,絕對不是真跡,每幅600元的價格就說明了一切。不過說過來,不管是贗品,還是山寨的,能讓咱這小百姓開了眼界,就很不錯了,你說呢?

東晉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被譽為“二十八驪珠”,被古人稱為“天下法書第一”與王獻之《中秋帖》、王洵《伯遠帖》被乾隆合稱為“三希”,且此帖列於首位。

竟然也出現在攤位上,不過攤販實話實說,這不是真跡,即便這樣,價格也是高不可攀,可能看大家都不是買主,他竟然連價格都沒有說出來,一個不是真跡的書況且如此,真不知道王羲之的真跡能值多少錢?

光緒二十年,廣州提督鄭紹鍾題的“貴為和”門匾,如果,家裡裝修風格比較傳統,具有仿古特色,這個門匾就可以考慮考慮了,畢竟650元的價格,也能讓人接受。

在另外一個攤位上,一位大哥對一個跟暖壺膽相似的瓷器,拿在手裡仔細端詳,這東西,還真是第一次見過,都覺得十分稀奇。

攤販說,這是一個明代青華釉裡紅瓷,俗稱“青花加紫”或“釉裡紅”,它始於元代,流行於明初。是釉下彩瓷的一種,在青花間用銅紅加繪紋飾,然後施透明釉經過高溫還原氣氛燒成,在釉裡透出紅色的紋樣,以色彩絢美而著稱,是一個不可多得的珍品,價值800塊錢。

明知這些攤販兜售的古董古玩,大部分都是山寨、贗品,或者現在的仿製品,貨真價實的寥寥無幾,但是能把這些外形相似,內在相仿的物件從各地收集、收購而來,攤販也是付出了不少心血和精力,賺些錢也是理所當然的,畢竟,讓我們平民老百姓開了眼界,長了見識,就非常不錯了,再一個,買不買在你,人家也沒強求,你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