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整理:爸爸媽媽,請和我們一起小碎步往前

年末整理:爸爸媽媽,請和我們一起小碎步往前

彭彭寫這一篇的時候,在公婆家,剛吃過年夜飯4個小時。

公婆維持著幾十年不變的習慣:

年夜飯上必須有雞鴨魚肉,而且這些吃的絕大多數早在過年前就做成半成品,露天放著,整個過年期間不過是反覆加熱了吃罷了。


年末整理:爸爸媽媽,請和我們一起小碎步往前


Topic 01

禁忌與傳統?

從年三十開始,家裡客餐廳,陽臺的燈24小時不關,哪怕外面豔陽高照,也是如此。

過年期間,不允許洗澡,洗床品,初五之前,再多垃圾也不能倒掉,我還記得去年婆婆一大早把滿地的垃圾掃了堆在一起,笑嘻嘻地跟我說這都是財(我只能回報一個包藏驚訝和尷尬的微笑)。


年末整理:爸爸媽媽,請和我們一起小碎步往前


萬幸,這些要求,公婆只用來要求自己,並不要求晚輩照做。吃的我們可以自己做自己喜歡的,洗澡洗衣隨意,只是白天我們關掉的燈,公婆會堅持不懈地悄悄開起來(持續幾年後,我已經不關了)。

今年年夜飯上,公公欣然同意我炒了個西蘭花炒雞片,而且最後出來大家居然也還買帳,吃完了。

我還炒了個湖北傳統的臘肉炒菜薹,事先把臘肉的肥肉部分去除大半,切片焯水,用植物油炒,炒出來很清淡,完全不是公公炒的那種油汪汪的樣子。一向挑剔炒菜薹品質的公公也接受了。


年末整理:爸爸媽媽,請和我們一起小碎步往前


時間往前推三天,我還在跟父母一起同住的家裡。媽忍無可忍地要求爸爸把他囤積的舊報紙、紙箱子處理掉。爸爸的表情很痛苦,媽媽的也是,最終媽媽贏了。

媽媽老早瞥見鄰居買了很漂亮的蝴蝶蘭回家,說是那麼大那麼美的蝴蝶蘭,只怕要七八百一盆吧,但我看上了,我也會買回來的。然而,媽媽還是沒有買,在花市,她對粉色杜鵑一見鍾情,但最終買了不到一百塊一盆的海棠和橙玫瑰。


年末整理:爸爸媽媽,請和我們一起小碎步往前


-圖片來自居和理家彭彭家:海棠和橙玫瑰

回到家她就開始整理花架,整理花架時,以前花架上囤積的雜物就自然被清理乾淨了。我一開始以為心疼錢的爸爸會叨叨,畢竟丟個針頭線腦,紙殼子塑料袋他都會心疼,然而他看到漂亮的花,居然瞬間接受了價格。


我家明年或許真會買蝴蝶蘭,哈哈。

Topic 02

界限是什麼?怎麼做?

作為整理師和心理諮詢師,我喜歡研究人們對物品取捨的態度,因為這裡面反映的是當事人的生活方式,態度,價值觀,更重要的是,反映了每個當下當事人的狀態。

過年期間看老人家對物品的選擇,我腦洞大開。


年末整理:爸爸媽媽,請和我們一起小碎步往前


我猜想,公公婆婆對大魚大肉,和不熄燈的堅持,有點強迫行為的意味。他們的理由是,這是規矩,這是講究,更深一點是,如果做了,來年運勢會如何如何好,不做,可能會糟糕。

每個人都會發展自己應對不確定性的機制,有人選擇聽天由命,有人信教,占星。

我的公公婆婆信規矩,來年是否風調雨順,生意是否好做,孩子們是否孝順,一家子是否健康平安,誰也沒辦法掌控,但如果心裡某個角落相信過年時遵循特定的生活習慣有助於掌控這些,那麼就做吧。


年末整理:爸爸媽媽,請和我們一起小碎步往前


我還猜想,這或許也是一種壓力的釋放。平常他們真的很節省,也許過年這幾天的鋪張浪費,是在用過度消費,釋放保持勤儉節約一整年的壓力,享受一下富足的感覺。


我都只是想想而已,我不會真跟公婆說我的分析。他們的習慣,他們的家,這是最基本的尊重。我只在他們的行為對我有直接具體的影響,而我自己沒辦法消除這種影響的時候提出我的意見。比如,除了年夜飯,我和孩子的一日三餐都跟公婆不同步,也不同內容,我都是自己做。

公公有嚴重的糖尿病,所以偶爾他吃得太誇張,我也會干涉下,但絕不用強,不上火。婆婆捨不得吃好吃的,我開小灶的時候也會攛掇她吃一點,她每次都很開心地吃。


年末整理:爸爸媽媽,請和我們一起小碎步往前


分析再多,我知道,這個年紀的老人家,生於底層,為生計為兒女勞作了一生,在變化劇烈的年代裡活得有點驚慌失措,他們試圖掌控自己人生的樣子,讓人心疼。

我爸爸跟公婆很像,只是或許因為我跟爸爸更親近,我覺得他的恐慌更重一些。

而我媽是一朵奇葩。所有新鮮的東西,從網絡遊戲,到日式整理術,再到新鮮的烹飪方法,稍加勾引,假以時日,她都是一定會願意試試的。她身上也有跟公婆和我爸爸類似的部分,但越來越多地被新的東西替代了。

跟這四位老人的相處,讓我學到了很多。

我學到了界限。

年末整理:爸爸媽媽,請和我們一起小碎步往前

我也曾怒吼,強壓,丟他們的東西,改他們的習慣,最終都失敗了。然後我回看自己,發現這些指責和強迫他們的行為並非出於愛,而是出於沮喪——我想要改變你們,但我卻失敗了。

再往裡看,沮喪的背後是我的擔憂和心疼,以及作為子女輩的無力感。我眼見他們遵循對身心健康不利的生活習慣,心裡很焦急,所以才會越過界限。

慢慢地我看清了一個事實,我阻止不了他們自我折磨,也無法直接改變他們的人生。我開始接受這個事實,接受以後我收穫了一份輕鬆——不用對父母的人生負責的輕鬆。我輕鬆了,再去跟他們相處就很平和,很自然。


年末整理:爸爸媽媽,請和我們一起小碎步往前


再然後我發現,我的怒吼和強壓,我的嘮叨,我隨口的分享,以及整個社會傳遞給他們的信息,也在一點點地推動他們改變。不劇烈,但改變了以後總是比之前要好的。

Topic 03

整理習慣的理念方法

接下來我要說,我學到了如何影響他人的整理習慣的一些方法,尤其是老人的。

每個人的整理習慣,歸屬於ta的價值觀領域。既然是價值觀問題,那麼界限優於對錯,也就是說,不管我做的對不對,你要說我不對,那不對的就是你,因為你管不了我。每個人都會下意識地維護自己的自主權,價值觀,就是最深層的自主權。


年末整理:爸爸媽媽,請和我們一起小碎步往前


所以,絕不要跟一個跟你價值觀不同的人安利你的整理理念,更不要去說服ta,跟ta辯論,證明ta是錯的。這樣很費力,很燒腦,而且基本沒什麼用。

想要影響他人,第一步就是要看清這一點,接受這一點,保持界限分明。


接下來,就是勾引大法了。我建議從三個方面入手。

第一:做給ta看。很多時候ta的選擇跟你不一樣,是因為ta並不知道世上有你提出的這種選擇,也不知道你的選擇有多好。

比如,我曾多次安利我媽使用加厚自封口拉鍊袋而不是普通保鮮袋包裝食物,但由於缺乏演示都失敗了。過年我媽準備用保鮮袋分裝乾果時,我拿拉鍊袋給她示範了下,她看到一包包乾果順利地“站”了起來而且打開合上都很方便時,瞬間接受了。


年末整理:爸爸媽媽,請和我們一起小碎步往前


再接著她答應了,年後儘量不買蔬菜以外的食材,把冰箱吃空,徹底清潔一次,我感覺到那時我們家就是拉鍊袋的天下了,哈哈哈哈。


年末整理:爸爸媽媽,請和我們一起小碎步往前


第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比如子女對父母,最容易說的情,就是對父母身心健康的關懷了;其次,是父母對子孫輩的關懷。不怕死地說一句,其實終極大殺招就是父母的死亡恐懼。

比如很多老人喜歡囤積食物,反覆加熱吃。這個習慣我媽基本改了,我的做法是:

  • 找了權威的文章給她看,讓她知道亞硝酸鹽是如何產生的,有什麼危害
  • 生活點滴中表達對她的愛意,希望她安享晚年身體健康的意願。

做完這兩步我的孩子就不用吃剩菜了,自然父母跟著少吃了。當然,中間少不了反覆提醒,以及溫和(偶爾嚴格地)堅持。

只是遺憾的是,目前四位老人只做通了我媽的工作,對我爸和公婆只能攤手。


年末整理:爸爸媽媽,請和我們一起小碎步往前


這就要說到第三,看人下菜碟。

比如,我媽是比較開放的,願意接收新的知識,而且主要負責家中採買,家居整理,跟她探討很容易,也最能改變整個家庭。

爸爸不那麼開放,而且對“浪費”的恐懼情結實在太深,他也不做飯不做整理,所以我放棄了。

公婆嘛,一年見不了幾次面,這種需要細水長流做的事情來不及做,就算了吧。

總結起來就是:不同思維方式,不同生活習慣的人,影響的時候要使用不同的方法,而且投入的時間精力,可能大不相同。

Topic 04

改變生活狀態其實很簡單

每到過年時,我會下意識審視當下的生活狀態,發現今天的世界真的比我小時候精彩很多了。

想要吃豐富一點,不再是雞鴨魚肉蘋果梨,超市裡,網絡上,各地的海鮮和新奇水果都有。


年末整理:爸爸媽媽,請和我們一起小碎步往前


穿的衣服不再單調,一件衣服的價格也不再貴得讓普通工薪族肉疼,更不用說包包配飾化妝保養品都極大地豐富了

年末整理:爸爸媽媽,請和我們一起小碎步往前

洗澡,不用燒熱水放桶裡了。

洗衣,不用爐子烤乾了。

閒了找點樂子,春節聯歡晚會成為了最末的選擇,電影,劇集,遊戲都是垂手可得。

生活,真的越來越美好。同時慶幸的是,生我們養我們的父母還健在,我們也有能力,讓他們過上更有品質的生活。

只是,比起我們,大多數爸媽們,對這個越來越好的新世界適應起來不那麼快,他們既期待,又有點害怕,時常躊躇不前。


年末整理:爸爸媽媽,請和我們一起小碎步往前


當我們把自己的生活整理得越來越井井有條,精彩紛呈時,可以向爸媽伸出一隻手,邀請他們進入這個新世界。

我們要有耐心,態度要溫和,我們要有準備,伸出去的手,也許舉到微酸才會有一點回復。但最終,我相信大多數爸媽都會跟我們一起小碎步向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