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沭第一書記的扶貧路 亮堂了村民的心

臨近春節,臨沭縣蛟龍鎮後蛟龍村陽光燦爛,平整乾淨的穿村大道、鬱鬱蔥蔥的田野、灰瓦白牆的房屋、夜晚明亮的路燈……整個村莊煥然一新,彷彿在翹首盼望春天的到來。

一年前,這些景象是後蛟龍村的村民,根本不敢想的。產生如此的變化,源於村裡來了兩個人,他們就是臨沭縣人民法院的第一書記尹克振、袁賀濤。

走訪摸底,摸得心裡沒底

後蛟龍村隸屬於臨沭縣蛟龍鎮,地處魯東南,處於兩省三縣四鄉鎮交界地區,東與江蘇省贛榆區班莊鎮和東海縣石樑河鎮接壤,距離縣城12公里,是省級貧困村。

2018年初,臨沭縣人民法院定點幫扶蛟龍鎮的後蛟龍村,並選派尹克振、袁賀濤到當地開展扶貧工作。

駐村後,尹克振、袁賀濤隨即對村裡的低收入人群進行挨個走訪,放眼望去,村裡沒有一條像樣的馬路,基礎設施和村莊環境都很不理想,辦公場所漏雨,電線路老化,村委辦公電費拖欠半年多了,日常的黨員學習教育培訓都無法開展。

“我們村產業結構單一,老百姓以種地為主,勞動力流失嚴重,加上人多地少,村集體已經連續三年收入為零了。”村支部書記胡磊無奈地告訴尹克振,由於資金、技術、市場等多種因素,雖然村委做了很多努力,仍難以擺脫貧困。摸清了基本情況,尹克振、袁賀濤心裡有些沒了底,如果不找對方法改善村集體環境,一味地用資金添補,不是長遠之計。

給錢給物,不如給村民一個好支部


臨沭第一書記的扶貧路 亮堂了村民的心


第一書記走訪群眾

“既然是來扶貧的,就得幹出樣子來,給錢給物不如給村民一個好支部,要讓大家對咱們有信心!”面對村委情況尹克振說。

開展幫扶的第一個項目便是翻新便民服務中心,並結合派駐單位的資源優勢,增設了村民事務調解中心,整合升級了村委會的基本功能,為開展法制宣傳,發放扶貧、助學資金等活動提供場地。

解決了村委辦公場所的問題後,尹克振又把目光放在了村民夜間出行只能“摸黑”的問題上,經過多方努力,村公用設備及路燈全部供電,從此結束了後蛟龍村沒有路燈的歷史。“看看我家的房子到晚上就成紅房子了”,看著亮堂堂的街道,一位村民喜悅的說。

增強村集體經濟“造血功能” 奏響鄉村幸福樂章

搭建好了基礎設施和民生項目,尹克振又馬不停蹄地考慮增加集體收益的產業項目。“只有村集體有了致富平臺,才能帶動村民就業脫貧。”尹克振說道。

如何利用好申請到的扶貧資金,是後蛟龍村的頭等大事,經過多次考察,尹克振把目光瞄準了光伏發電項目,在便民服務中心的房頂安裝53千瓦光伏發電項目,作為村集體的第一個“造血項目”,預計每年收益5萬元左右,將增加村集體收益,目前此項目已併網發電。

物質生活提高了,精神生活同樣不能落下,在第一書記的奔走下,村裡擁有了自己的圖書閱覽室,精品圖書、典藏套書、雜誌等近2000冊,覆蓋了瓜果種植類、法律類、文化類、電子技術類等多類別,隨著圖書室的落成開放,村民和孩子爭相前來借閱圖書,棋牌類文體用品一樣不少農忙之餘,村裡還組建了文藝宣傳隊,並在“舞動新風采·點贊新時代”廣場舞大賽中獲得一等獎。

在後蛟龍村,村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身影,他們腳下沾滿泥土,心裡全是群眾,他們不是村裡的一員,卻勝似村裡的一員,他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村民幸福和村莊脫貧孜孜不倦,他們就是第一書記。“看到村子一天天變好,我打心裡高興,但是這些還遠遠不夠,我們還有很多路要走,很多工作要做!“尹克振說道。

新春伊始,兩位第一書記早已開始籌劃明年的工作,紅外監控攝像頭,播音喇叭全覆蓋,孝心、養老法治宣傳街…………這些都在他們的計劃清單裡。“善為國者,遇民如父母之愛子,兄之愛弟,聞其飢寒為之哀,見其勞苦為之悲。”扶貧路上,不僅需要堅韌和智慧,更需要愛和情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