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身“第三品牌”捷達還能吸粉多少年輕人呢?

2018年車市下行,但對於南北大眾來說依然成功擠掉了上汽通用而位居前兩名。另一方面,2019年的車市註定展開新一輪爭奪戰,大眾作為一家深耕多年的車企,在中國市場可謂是遍地開花。向上還是向下?大眾給出的答案是:“都要走!”


變身“第三品牌”捷達還能吸粉多少年輕人呢?


面對消費升級,大眾用奧迪品牌贏了個盆滿缽滿,而面對市場的年輕新晉消費者,在繼斯柯達之後,大眾又將在2019年推出“捷達”品牌與之應對。


變身“第三品牌”捷達還能吸粉多少年輕人呢?


就在前不久,一汽-大眾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經營範圍已經更變為大眾、奧迪、捷達系列乘用車。那麼這也就預示著捷達將作為一個全新的品牌而非之前的車系。定位方面,捷達品牌將主打5-10萬元市場,其目的就是為了與該價格區間的自主品牌競爭。

“捷達”存在的意義


變身“第三品牌”捷達還能吸粉多少年輕人呢?


我們都知道,捷達作為進入中國較早的一批合資車型,在大眾的產品體系中怎麼也是元老級別身份。在老一輩人心目中,捷達與桑塔納、富康並稱為老三樣從而獲得了極高的認可。可以這樣說,捷達對於大眾更像是打下口碑的根基!但回到現實,如今的捷達在歷經滄海桑田之後已不再是曾經的MK2,也就是現在的速騰車系,而是由PQ25平臺打造的的廉價車款。


變身“第三品牌”捷達還能吸粉多少年輕人呢?


但是隨著自主品牌的崛起,現款的捷達在產品力層面的優勢已幾乎消耗殆盡,單純憑藉信仰和口碑加持還能撐多少時間或許大眾也心知肚明。所以與之繼續耗著,倒不如將捷達獨立為全新品牌,以更低的身份去攻佔三四五線城市。


變身“第三品牌”捷達還能吸粉多少年輕人呢?


其次,上汽大眾目前已經擁有斯柯達品牌來打“低端牌”併為其貢獻了超過35萬輛的銷量。俗話說一碗水得端平,那麼對於一汽大眾而言,自然也需要類似的品牌佈局。再加上上汽奧迪計劃的推進,捷達品牌對於一汽大眾而言可以說是一種安撫情緒的工具。


變身“第三品牌”捷達還能吸粉多少年輕人呢?


最後就是市場,要知道大眾最直接的競爭對手通用在華已經中高低端全面佈局,下有寶駿上有凱迪拉克,那麼對於捷達品牌而言,即便成不了寶駿,無論如何扮演一個雪佛蘭的角色也是很有必要的。

或成為西雅特在華的又一途徑

2019年,捷達品牌將推出三款車型,其中包括兩款SUV和一款轎車。而從此前曝光的圖片來看,在轎車產品序列將繼續沿用現款捷達車型而換標銷售,對於部分配置進行調整,但車身構架整體還維持著PQ25平臺。


變身“第三品牌”捷達還能吸粉多少年輕人呢?


而SUV方面,捷達品牌或將成為西雅特在華的又一途徑,因為從曝光的圖片來看,捷達品牌的首款SUV將會是現有西雅特旗下的ATECA,而針對中國市場或許會對其進行加長。我們都知道,西雅特同為大眾集團旗下的子品牌。但這個誕生於西班牙的品牌在被大眾收購後並未在中國市場討到甜頭,旗下的LEON、伊比颯、歐瑞博也只能淪為小眾玩家的心頭好。


變身“第三品牌”捷達還能吸粉多少年輕人呢?


相比起斯柯達,西雅特在華銷量根本不值一提。而捷達則很好地為西雅特產品尋求了另一種途徑,因為整體來說,西雅特品牌的產品定位偏向年輕化、運動化。那麼正好與未來捷達品牌在華主打的年輕化一拍即合,再加上捷達的口碑和大眾對其樹立的純種德系品牌形象,可以說西雅特換標捷達是比較圓滿的結果。

年輕消費者會買單嗎?

既然捷達品牌已經板上定釘,並且2019年的產品規劃也基本確定。那麼市場又多大呢?換言之有多少年輕消費者會買單呢?首先,如今的自主品牌上升勢頭明顯,以5-10萬家轎市場為例,雖然掛著大眾標的捷達相對穩定,但其增幅以僅為1%不到,而自主品牌車型卻上升勢頭明顯,而捷達對於年輕消費者而言地位真的有那麼地高嗎?


變身“第三品牌”捷達還能吸粉多少年輕人呢?


或許相比起一個上世紀的金字招牌或許動力、科技、車聯網等配置的吸引力會更大吧。再加上VW車標的缺失,捷達作為新晉品牌,論耕耘程度甚至連斯柯達都不及。所以對於捷達品牌的未來,真的還不好說,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些車型在三四線城市應該還是有一定市場,而對於年輕消費者的吸引力恐怕真沒有十年前大眾那麼大了。

寫在最後

站在宏觀的角度,我認為捷達品牌的誕生也有功於自主品牌對大眾構成的壓力,從側面也凸顯出中國汽車工業的崛起。但從消費者角度來看,我認為捷達品牌在中國市場的表現還是需要看產品力。少了信仰加持,倘若因為年輕化就縮水簡配,捷達品牌的新車和現款的捷達還有什麼區別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