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高”發佈司法解釋嚴懲涉地下錢莊犯罪(全文+答記者問)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

關於辦理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

非法買賣外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2018年9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749次會議、2018年12月12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三屆檢察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自2019年2月1日起施行)

為依法懲治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非法買賣外匯犯罪活動,維護金融市場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規定,現就辦理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非法買賣外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的若干問題解釋如下:

第一條違反國家規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第三項規定的“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

(一)使用受理終端或者網絡支付接口等方法,以虛構交易、虛開價格、交易退款等非法方式向指定付款方支付貨幣資金的;

(二)非法為他人提供單位銀行結算賬戶套現或者單位銀行結算賬戶轉個人賬戶服務的;

(三)非法為他人提供支票套現服務的;

(四)其他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的情形。

第二條違反國家規定,實施倒買倒賣外匯或者變相買賣外匯等非法買賣外匯行為,擾亂金融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第四項的規定,以非法經營罪定罪處罰。

第三條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或者非法買賣外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非法經營行為“情節嚴重”:

(一)非法經營數額在五百萬元以上的;

(二)違法所得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

非法經營數額在二百五十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五萬元以上,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為非法經營行為“情節嚴重”:

(一)曾因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或者非法買賣外匯犯罪行為受過刑事追究的;

(二)二年內因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或者非法買賣外匯違法行為受過行政處罰的;

(三)拒不交代涉案資金去向或者拒不配合追繳工作,致使贓款無法追繳的;

(四)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

第四條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或者非法買賣外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非法經營行為“情節特別嚴重”:

(一)非法經營數額在二千五百萬元以上的;

(二)違法所得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的。

非法經營數額在一千二百五十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二十五萬元以上,且具有本解釋第三條第二款規定的四種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為非法經營行為“情節特別嚴重”。

第五條 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或者非法買賣外匯,構成非法經營罪,同時又構成刑法第一百二十條之一規定的幫助恐怖活動罪或者第一百九十一條規定的洗錢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六條二次以上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或者非法買賣外匯,依法應予行政處理或者刑事處理而未經處理的,非法經營數額或者違法所得數額累計計算。

同一案件中,非法經營數額、違法所得數額分別構成情節嚴重、情節特別嚴重的,按照處罰較重的數額定罪處罰。

第七條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或者非法買賣外匯違法所得數額難以確定的,按非法經營數額的千分之一認定違法所得數額,依法並處或者單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

第八條符合本解釋第三條規定的標準,行為人如實供述犯罪事實,認罪悔罪,並積極配合調查,退繳違法所得的,可以從輕處罰;其中犯罪情節輕微的,可以依法不起訴或者免予刑事處罰。

符合刑事訴訟法規定的認罪認罰從寬適用範圍和條件的,依照刑事訴訟法的規定處理。

第九條單位實施本解釋第一條、第二條規定的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非法買賣外匯行為,依照本解釋規定的定罪量刑標準,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定罪處罰。

第十條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非法買賣外匯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地,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用於犯罪活動的賬戶開立地、資金接收地、資金過渡賬戶開立地、資金賬戶操作地,以及資金交易對手資金交付和匯出地等。

第十一條涉及外匯的犯罪數額,按照案發當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或者中國人民銀行授權機構公佈的人民幣對該貨幣的中間價摺合成人民幣計算。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或者中國人民銀行授權機構未公佈匯率中間價的境外貨幣,按照案發當日境內銀行人民幣對該貨幣的中間價折算成人民幣,或者該貨幣在境內銀行、國際外匯市場對美元匯率,與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進行套算。

第十二條本解釋自2019年2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騙購外匯、非法買賣外匯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1998]20號)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以本解釋為準。

為依法懲治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非法買賣外匯犯罪活動,維護金融市場秩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發佈《關於辦理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非法買賣外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解釋》共12條,自2019年2月1日起施行。

涉地下錢莊刑事犯罪日益增多

《解釋》明確定罪量刑標準

近年來,隨著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恐怖主義犯罪國際化,走私犯罪和跨境毒品犯罪增加,以及我國加大對貪汙賄賂犯罪的打擊力度,從事非法資金支付結算業務、非法買賣外匯等涉地下錢莊犯罪活動日益猖獗,涉地下錢莊刑事案件不斷增多。地下錢莊已成為不法分子從事洗錢和轉移資金的主要通道,不但涉及經濟領域的犯罪,還日益成為電信詐騙、網絡賭博等犯罪活動轉移贓款的渠道,成為貪汙腐敗分子和恐怖活動的“洗錢工具”和“幫兇”,嚴重擾亂金融市場秩序,嚴重危害國家金融安全和社會穩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就涉地下錢莊犯罪相關法律適用問題進行了深入調研,全面收集相關情況和案例,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系統梳理,結合司法工作實際,制定了本《解釋》。

《解釋》主要內容包括:

一是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非法買賣外匯的認定標準,以及“情節嚴重”“情節特別嚴重”的認定標準;

二是非法經營罪、洗錢罪、幫助恐怖活動罪的競合處罰原則;

三是非法經營數額、違法所得數額的認定標準、處罰原則及判處罰金的標準;

四是單位犯罪的定罪量刑標準;

五是從寬處罰的認定條件和標準;

六是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非法買賣外匯刑事案件犯罪地的認定;

七是《解釋》的時間效力。

規定三種“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情形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迅猛發展,支付結算方式發生很大變化,由於刑法修正案沒有明確資金支付結算的具體情形,司法實踐中對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的認定存在爭議。從近年查處的涉地下錢莊犯罪刑事案件看,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主要是不法分子通過設立空殼公司,採取網銀轉賬等方式協助他人將對公賬戶非法轉移到對私賬戶、套取現金等進行非法支付結算。

結合司法實際和有關案例,《解釋》規定了三種屬於“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的情形:

第一種是虛構支付結算情形,即使用受理終端或者網絡支付接口等方法,以虛構交易、虛開價格、交易退款等非法方式向指定付款方支付貨幣資金的;

第二種是公轉私、套取現金情形,即非法為他人提供單位銀行結算賬戶套現或者單位銀行結算賬戶轉個人賬戶服務的;

第三種是支票套現情形,俗稱“支票串現金”,即非法為他人提供支票套現服務。

此外,第四項兜底項規定了其他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的情形,以適應支付結算方式不斷變化的需要。

明確非法買賣外匯的認定標準

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實踐中,地下錢莊非法買賣外匯主要有較為傳統的以境內直接交易形式實施的倒買倒賣外匯行為和當前常見的以境內外“對敲”方式進行資金跨國(境)兌付的

變相買賣外匯行為

倒買倒賣外匯,是指不法分子在國內外匯黑市進行低買高賣,從中賺取匯率差價。此類錢莊俗稱為“換匯黃牛”。變相買賣外匯,是指在形式上進行的不是人民幣和外匯之間的直接買賣,而採取以外匯償還人民幣或以人民幣償還外匯、以外匯和人民幣互換實現貨幣價值轉換的行為。

資金跨國(境)兌付是一種典型的變相買賣外匯行為。跨國(境)兌付型地下錢莊,不法分子與境外人員、企業、機構相勾結,或利用開立在境外的銀行賬戶,協助他人進行跨境匯款、轉移資金活動。這類地下錢莊又被稱為跨國(境)兌付型地下錢莊,即資金在境內外實行單向循環,沒有發生物理流動,通常以對賬的形式來實現“兩地平衡”。

現在多數地下錢莊的主要業務是資金跨國(境)兌付,導致鉅額資本外流,社會危害性巨大,屬重點打擊對象。據此,《解釋》規定實施倒買倒賣外匯或者變相買賣外匯等非法買賣外匯行為,擾亂金融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以非法經營罪定罪處罰。

嚴厲打擊洗錢、幫助恐怖活動犯罪

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地下錢莊和洗錢、恐怖融資有著天然的聯繫,已成為不法分子從事洗錢和轉移資金的最主要通道。在司法實踐中,對於地下錢莊實施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或者非法買賣外匯行為,通過轉賬或者其他結算方式協助資金轉移,或者協助將資金匯往境外,構成非法經營罪,同時又構成洗錢罪或者幫助恐怖活動罪的,按照競合犯處罰原則,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解釋》第五條明確了非法經營罪與洗錢罪或者幫助恐怖活動罪競合時的處罰原則,彰顯了我國依法嚴厲打擊洗錢、幫助恐怖活動犯罪的態度和決心。

附: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最高人民檢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負責人就《解釋》主要問題答記者問

1.請介紹一下《解釋》出臺的背景及意義。

答:近年來,隨著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恐怖主義犯罪國際化,走私犯罪和跨境毒品犯罪增加,以及我國加大對貪汙賄賂犯罪的打擊力度,從事非法資金支付結算業務、非法買賣外匯等涉地下錢莊犯罪活動日益猖獗,涉地下錢莊刑事案件不斷增多。

地下錢莊已成為不法分子從事洗錢和轉移資金的最主要通道,不但涉及經濟領域的犯罪,還日益成為電信詐騙、網絡賭博等犯罪活動轉移贓款的渠道,成為貪汙腐敗分子和恐怖活動的“洗錢工具”和“幫兇”,嚴重擾亂金融市場秩序,嚴重危害國家金融安全和社會穩定,必須依法予以嚴懲。

全國人大常委會於1998年12月29日頒佈了《關於懲治騙購外匯、逃匯和非法買賣外匯犯罪的決定》,規定非法買賣外匯,擾亂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依照非法經營定罪處罰。2009年2月28日《刑法修正案(七)》在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第三項中增加了“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的情形,規定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擾亂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以非法經營定罪處罰。有關刑事立法為依法懲治地下錢莊非法買賣外匯、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犯罪活動提供了法律依據。與此同時,司法實踐反映的具體定罪量刑標準尚不明確,一些法律適用問題存在爭議,需要通過司法解釋作出規定。

啟動《解釋》起草工作至今,歷時近二年時間。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經過深入調研論證和廣泛徵求意見,結合司法工作實際,制定了本《解釋》。《解釋》的出臺,是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的需要;是依法嚴厲懲處涉地下錢莊犯罪,維護金融市場秩序和國家金融安全的需要;是統一法律適用,提高辦案質量,確保辦案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需要,意義十分重大。

2.《解釋》制定過程中有哪些原則和考慮?

答:在起草制定《解釋》過程中,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則和考慮:

一是堅持罪刑法定原則。正確理解和把握立法精神,嚴格依法準確解釋法律,是起草司法解釋所堅持的首要原則。《解釋》以刑法規定為依據,嚴格在刑法規定範圍進行解釋,對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非法買賣外匯犯罪行為的界定和確定的定罪量刑標準等內容,都沒有超出刑法的規定範圍,確保罪刑法定原則在司法實踐中得到貫徹落實,確保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二是堅持立足司法實際。立足司法實踐,解決實際問題,是制定司法解釋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起草《解釋》過程中,就涉地下錢莊犯罪相關法律適用問題進行了深入調研,全面收集相關情況和案例,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系統梳理。在此基礎上,堅持以問題為導向,結合司法實際,明確了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非法買賣外匯“情節嚴重”“情節特別嚴重”等具體的定罪量刑標準,以及一些有爭議的法律適用問題,以便統一司法標準,統一法律適用,確保刑法得到正確實施。

三是堅持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是制定司法解釋一貫堅持的重要原則。《解釋》在從嚴懲治涉地下錢莊刑事犯罪的同時,切實體現區別對待,分化瓦解犯罪分子,規定對於行為人符合定罪處罰標準,如實供述犯罪事實,認罪悔罪,並積極配合調查,退繳違法所得的,可以從輕處罰;其中犯罪情節輕微的,可以依法不起訴或者免予刑事處罰。同時切實貫徹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規定符合刑事訴訟法規定的認罪認罰從寬適用範圍和條件的,依照刑事訴訟法的規定處理,確保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更好地實現懲罰和預防犯罪的目的。

四是堅持凝聚法治共識。制定司法解釋的過程是一個發揚民主、凝聚共識的過程。在起草《解釋》過程中,先後多次組織召開專家論證會聽取意見和建議,並徵求全國法院系統、檢察院系統以及公安部、中國人民銀行、證監會等有關部門的意見,同時徵求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的意見,達成廣泛共識。《解釋》集中了全國法院、全國檢察院的實踐經驗和司法智慧,也凝聚了有關部門有關專家學者的法治智慧,必將有利於社會的認同和支持,也有利於在司法實踐中得到貫徹落實,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3.《解釋》規定了哪些主要內容?

答:《解釋》共12條,主要內容包括:

一是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非法買賣外匯的認定標準,以及“情節嚴重”“情節特別嚴重”的認定標準,

二是非法經營罪、洗錢罪、幫助恐怖活動罪的競合處罰原則,

三是非法經營數額、違法所得數額的認定標準、處罰原則及判處罰金的標準,

四是單位犯罪的定罪量刑標準,

五是從寬處罰的認定條件和標準,

六是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非法買賣外匯刑事案件犯罪地的認定,

七是《解釋》的時間效力。

4.《解釋》就認定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是如何規定的?

答: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辦法》的規定,支付結算是指單位、個人在社會經濟活動中使用票據、信用卡和匯兌、託收承付、委託收款等結算方式進行貨幣給付及其資金清算的行為。銀行是支付結算和資金清算的中介機構。未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和其他單位不得作為中介機構經營支付結算業務,但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國務院《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取締辦法》規定,未經中國人民銀行依法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設立金融機構或者擅自從事金融業務活動。《刑法修正案(七)》對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規定的非法經營罪作了進一步完善,規定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擾亂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應認定為非法經營罪。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迅猛發展,支付結算方式發生很大變化,由於刑法沒有明確資金支付結算的具體情形,司法實踐中對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的認定存在爭議。從近年查處的涉地下錢莊犯罪案件看,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主要是不法分子通過設立空殼公司,採取網銀轉賬等方式協助他人將對公賬戶非法轉移到對私賬戶、套取現金等進行非法支付結算。

結合司法實際和有關案例,《解釋》規定了三種屬於“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的情形:

第一種是虛構支付結算情形,即使用受理終端或者網絡支付接口等方法,以虛構交易、虛開價格、交易退款等非法方式向指定付款方支付貨幣資金的;

第二種是公轉私、套取現金情形,即非法為他人提供單位銀行結算賬戶套現或者單位銀行結算賬戶轉個人賬戶服務的;

第三種是支票套現情形,俗稱“支票串現金”,即非法為他人提供支票套現服務。

此外,第四項兜底項規定了其他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的情形,以適應支付結算方式不斷變化的需要。

5.《解釋》就認定非法買賣外匯是如何規定的?

答:我國對外匯實行強制管理制度,任何組織、個人在我國境內從事外匯買賣、結匯業務,必須獲得國家外匯管理部門的許可並在指定場所進行。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懲治騙購外匯、逃匯和非法買賣外匯犯罪的決定》的規定,在國家規定的交易場所以外買賣外匯,擾亂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以非法經營定罪處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的規定,非法買賣外匯主要包括倒買倒賣外匯、變相買賣外匯等情形。

實踐中,地下錢莊非法買賣外匯主要有較為傳統的以境內直接交易形式實施的倒買倒賣外匯行為和當前常見的以境內外“對敲”方式進行資金跨國(境)兌付的變相買賣外匯行為。倒買倒賣外匯,是指不法分子在國內外匯黑市進行低買高賣,從中賺取匯率差價。此類錢莊俗稱為“換匯黃牛”。變相買賣外匯,是指在形式上進行的不是人民幣和外匯之間的直接買賣,而採取以外匯償還人民幣或以人民幣償還外匯、以外匯和人民幣互換實現貨幣價值轉換的行為。

資金跨國(境)兌付是一種典型的變相買賣外匯行為。跨國(境)兌付型地下錢莊,不法分子與境外人員、企業、機構相勾結,或利用開立在境外的銀行賬戶,協助他人進行跨境匯款、轉移資金活動。這類地下錢莊又被稱為“對敲型”地下錢莊,即資金在境內外實行單向循環,沒有發生物理流動,通常以對賬的形式來實現“兩地平衡”。

現在多數地下錢莊的主要業務是資金跨國(境)兌付,導致鉅額資本外流,社會危害性巨大,屬重點打擊對象。據此,《解釋》規定實施倒買倒賣外匯或者變相買賣外匯等非法買賣外匯行為,擾亂金融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以非法經營罪定罪處罰。

6.《解釋》是如何規定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非法買賣外匯“情節嚴重”“情節特別嚴重”的定罪量刑標準的?

答:1998年9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騙購外匯、非法買賣外匯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規定,非法買賣外匯二十萬美元(根據當時人民幣對美元的利率計算,約相當於二百萬元人民幣)以上的,或者違法所得五萬元人民幣以上的,屬於“情節嚴重”。2010年5月7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二)》第七十九條規定,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數額在二百萬元以上的,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五萬元以上的,應以非法經營罪立案追訴。

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結合司法實踐和案例數據,《解釋》對數額認定標準作了適當調整,規定非法經營數額在五百萬元以上的,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情節嚴重”。同時考慮從嚴打擊涉地下錢莊犯罪的需要,又以“數額+情節”的形式,規定了可以認定為“情節嚴重”的四種情形。具體而言,非法經營數額在二百五十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五萬元以上,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為非法經營行為“情節嚴重”:

(1)曾因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或者非法買賣外匯犯罪行為受過刑事追究的;

(2)二年內因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或者非法買賣外匯違法行為受過行政處罰的;

(3)拒不交代涉案資金去向或者拒不配合追繳工作,致使贓款無法追繳的;

(4)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

司法實踐中,由於相關司法解釋沒有明確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非法買賣外匯“情節特別嚴重”的認定標準,導致適用法律存在困難。為從嚴懲處涉地下錢莊犯罪,參照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解釋》按照“情節嚴重”數額標準的五倍確定“情節特別嚴重”的認定標準,並規定可以認定為“情節特別嚴重”的“數額+情節”的情形,即——

非法經營數額在二千五百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非法經營行為“情節特別嚴重”;

非法經營數額在一千二百五十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二十五萬元以上,且具有《解釋》第三條第二款規定的四種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為非法經營行為“情節特別嚴重”。

7.《解釋》就非法經營罪與洗錢罪或者幫助恐怖活動罪競合時的處罰原則是如何規定的?

答:地下錢莊和洗錢、恐怖融資有著天然的聯繫,地下錢莊已成為不法分子從事洗錢和轉移資金的主要通道。我國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條、第一百二十條之一分別規定了洗錢罪、幫助恐怖活動罪。司法實踐中,對於地下錢莊實施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或者非法買賣外匯行為,通過轉賬或者其他結算方式協助資金轉移,或者協助將資金匯往境外,構成非法經營罪,同時又構成洗錢罪或者幫助恐怖活動罪的,按照競合犯處罰原則,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據此,《解釋》第五條明確了非法經營罪與洗錢罪或者幫助恐怖活動罪競合時的處罰原則。《解釋》第五條的規定,也彰顯了我國依法嚴厲打擊洗錢、幫助恐怖活動犯罪的態度和決心。

8.《解釋》就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非法買賣外匯犯罪數額累計認定和處罰原則是如何規定的?

答: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非法買賣外匯的非法經營數額或者違法所得數額是定罪量刑的依據,依法應當累計計算,但犯罪數額累計計算的前提條件是,單次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或者非法買賣外匯行為必須是依法應予行政處理或者刑事處理而未經處理的。對於不構成犯罪但超過行政處罰時效期限,或者構成犯罪但超過追訴期限的,不在累計計算範圍。

據此,《解釋》第六條第一款規定:“二次以上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或者非法買賣外匯,依法應予行政處理或者刑事處理而未經處理的,非法經營數額或者違法所得數額累計計算。”

在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或者非法買賣外匯刑事案件中,只要非法經營數額或者違法所得數額達到入罪標準,就構成犯罪。同一行為的非法經營數額、違法所得數額構成不同情節的,一般應按“從一重處斷”原則進行定罪處罰。

據此,《解釋》第六條第二款規定:“同一案件中,非法經營數額、違法所得數額分別構成情節嚴重、情節特別嚴重的,按照處罰較重的數額定罪處罰。”

9.《解釋》對判處罰金是如何規定的?

答: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對非法經營罪判處罰金作出了明確規定,即依法並處或者單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實踐中,對於能查明違法所得的案件而言,判處罰金不存在困難,但對於確實難以查明違法所得數額的,則難以確定罰金數額。根據調研情況和相關案例,地下錢莊的利潤空間(也即違法所得)通常在非法經營數額的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五之間。

為便於實際操作和規範罰金的適用,《解釋》第七條規定:“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或者非法買賣外匯違法所得數額難以確定的,按非法經營數額的千分之一認定違法所得數額,依法並處或者單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

10.《解釋》是如何規定單位犯罪的定罪量刑標準的?

答:根據刑法第二百三十一條的規定,單位可以成為非法經營罪的主體。近年來,地下錢莊的組織模式呈多樣化,既可以是自然人犯罪,也可以是單位犯罪。為加大對地下錢莊單位犯罪的懲治力度,《解釋》第九條明確了單位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非法買賣外匯的,適用自然人犯罪的定罪量刑標準,對於單位實施《解釋》第一條、第二條規定的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非法買賣外匯行為,依照本解釋規定的定罪量刑標準,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定罪處罰。

11.《解釋》就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非法買賣外匯刑事案件的犯罪地是如何規定的?

答: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代支付結算工具日新月異,為地下錢莊跨區域、跨國(境)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非法買賣外匯提供了便利,地下錢莊通過網銀開展業務,有的甚至在國(境)外操作網銀,關聯客戶賬戶遍佈全國各地,此類刑事案件的資金普遍存在跨區域、跨國(境)的特點。司法實踐中,對地下錢莊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非法買賣外匯的犯罪地有不同理解,從而產生管轄爭議。

為依法、有效打擊涉地下錢莊犯罪,考慮此類犯罪的特點,參照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有關規定,《解釋》進一步明確了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非法買賣外匯刑事案件的犯罪地,將與犯罪行為相關聯的各環節所在地,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用於犯罪活動的賬戶開立地、資金接收地、資金過渡賬戶開立地、資金賬戶操作地,以及交易對手資金交付和匯出地等,均認定為犯罪地。

12.《解釋》的時間效力如何確定?

答:《解釋》第十二條規定,《解釋》自2019年2月1日起施行。《解釋》第三條對非法買賣外匯的定罪標準作了新的規定,故《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騙購外匯、非法買賣外匯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1998〕20號)第三條規定的定罪標準不再適用。應當明確的是,司法解釋是對審判、檢察工作中適用法律問題所作的解釋,其效力適用於作為解釋對象的法律施行期間。

對於法律施行後、司法解釋實施前發生的行為,司法解釋施行後尚未處理或者正在處理的案件,依照司法解釋的規定處理;對於司法解釋施行前已經辦結的案件,按照當時的法律和司法解釋,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沒有錯誤的,不再變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