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臏如果不受臏刑,還能寫出《孫臏兵法》嗎?

很多人都知道《孫子兵法》,“三十六計”。這本書甚至被翻譯成了諸多語言,影響整個世界。而瞭解過《孫臏兵法》的人卻不多,直到如今或許還有人將兩本兵法,作者孫武和孫臏兩人混為一談。

孫臏如果不受臏刑,還能寫出《孫臏兵法》嗎?

孟子云:“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這句話,形容孫臏是再合適不過。

孫臏本名叫孫伯靈(山東孫氏族譜可查),後來之所以被稱為孫臏,是因為他曾受“臏”刑(剔除膝蓋骨)。孫臏之所以會落得這麼慘,全是被他一個多年的好兄弟、好同學所賜。

孫臏如果不受臏刑,還能寫出《孫臏兵法》嗎?

在古代,其實有所著名的“軍校”,那就是由縱橫家的鼻祖鬼谷子創辦的“鬼谷學院”,他的學生可各個都是精英。孫臏和龐涓學習都相當刻苦,雖然性情不一,但比較投緣,關係也一直不錯。他們倆可以說是鬼谷子最得意的兩名弟子。

不過呢,龐涓終究還是比不過孫臏,畢竟99%的汗水有時候真的比不上1%的天賦!

孫臏如果不受臏刑,還能寫出《孫臏兵法》嗎?

孫臏與軍事奇才田穰苴和孫武流的是一條“血脈”,而且從小就待在他的祖父孫姬身邊,言傳身教、耳濡目染。而龐涓呢?卻是出身市井、風餐露宿,嗜武成性。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龐涓同樣深知自己比不上孫臏,於是暗地派人將孫臏請到魏國加以監視。而那時的孫臏,偏偏還是少心眼的那種,以為到了魏國終於能一展自己的抱負。剛到魏國不久,龐涓就捏造了個謀反的罪名結實地扣在他頭上,雖然表面上發發善意留了他一條命,卻將孫臏處以臏刑和黥刑,剔掉了孫臏的雙膝,還在他的臉上刺了字,蓋了個logo上去。好在後來一位齊國使者找到了他,偷偷地將他成功帶回了齊國。

孫臏如果不受臏刑,還能寫出《孫臏兵法》嗎?

孫臏到了齊國後,很快就結識了大將軍田忌。後來“田忌賽馬”的故事大家應該就都知道了,在語文課本里可是學過,並且要求全文背誦的。也就是這件事之後,齊威王任命孫臏為齊國的軍師,孫臏從此開始了他的輝煌軍事生涯。

孫臏如果不受臏刑,還能寫出《孫臏兵法》嗎?

一直到公元前342年,龐涓帶領10萬大軍,進攻河南的韓國(此韓國非彼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齊威王採納了孫臏的計策,派他領兵攻打魏國的都城大梁。

當龐涓趕回魏國,想與孫臏一戰雌雄時,孫臏避其鋒芒,用增兵減灶的辦法誘敵深入。龐涓緊追不放:第一天,見齊軍營地有10萬人的飯灶;第二天,還剩5萬人的灶;到第三天,只剩3萬人的灶了。龐涓以為齊軍膽小怯戰,下令集中騎兵輕裝前進,追殲齊軍。

孫臏如果不受臏刑,還能寫出《孫臏兵法》嗎?

而孫臏這邊早在山東省莘縣馬陵道設下伏兵,傳令:就地伐樹,將小路堵塞;另挑選路旁的一棵大樹,颳去一段樹皮,在樹幹上面寫下“龐涓死於此樹之下”幾個大字。

傍晚,龐涓率領的魏軍騎兵果真來到馬陵道。聽說前面的道路被樹木塔塞,龐涓上前察看。朦朧間他見路旁有一大樹,上面隱約有字,於是命人點起火把。

當龐涓看清樹上的那一行字時,便知中了孫臏的計謀,急令後退,卻為時已晚。埋伏在山林中的齊軍,萬箭齊發,魏軍死傷無數,龐涓身負重傷,最後也拔劍自殺了。孫臏此役不但為自己報了仇,而且名聲大振。

孫臏如果不受臏刑,還能寫出《孫臏兵法》嗎?

孫臏和田忌引起了時任齊國丞相鄒忌的嫉妒,於是想設計除去二人。對,就是《鄒忌諷齊王納諫》裡面講的那位美男子。而齊威王本來就對田忌手握重兵心有疑懼,聽了鄒忌的話,自然也相信田忌有謀反的意圖。

不過聰明如孫臏,在給田忌找好退路之後,自己也找了個地方隱居起來,收了幾個學生,總結、研究早年所學的兵法知識和自己的作戰經驗,最終才撰成了《孫臏兵法》89篇,另附作戰圖4篇。

孫臏如果不受臏刑,還能寫出《孫臏兵法》嗎?

孫臏裝瘋賣傻在魏國保得一命,正如勾踐臥薪嚐膽,一路韜光養晦。一時的不得意並不能說明什麼。即使身處於人生低谷,也終會有絕地反彈的時候。機會肯定是有的,就看機會擺在你面前的時候,你又能否將其一把抓住了。

當一切峰迴路轉,你再回首過去,可能又是另一番心境。失敗不過是一個人一生中的一小段經歷,雖然當初會有挫敗,會有難過,但對於自己,無疑也是一次成長。不妨一想,如果孫臏當初沒有去到魏國,沒有受臏刑,沒有跟隨田忌,沒有得到齊威王的賞識,他還能寫出《孫臏兵法》,名垂千古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