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馬與內地馬的比較,你能從中明白些什麼?

去年8月,在2019港馬啟動的新聞發佈會上,主辦方鄭重其事地宣佈,將首次把選手報名時的名字印在號碼布上。這於港馬,算是一個創舉。可是放在國內馬拉松來看,早已是稀鬆平常之事了。

港馬與內地馬的比較,你能從中明白些什麼?

2019港馬已是第23屆,在國內,比之歷史悠久的,一個巴掌數得過來。儘管港馬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都遠遠超過國內馬拉松,但是在賽事服務的很多環節,都不如國內馬更貼心。

在“馬拉松江湖”之前推送的 一文中,曾說到港馬的辦賽模式更接近於國外馬拉松,比較離我們很近的港馬與內地馬的不同,有助於我們換個視角,看看蓬勃發展的中國馬拉松,有哪些優點和不足。

港馬與內地馬的比較,你能從中明白些什麼?

港馬就是個跑步活動

以去年港馬為例,賽前並沒有專門的博覽會,領取物品在九龍公園內的一個游泳館內。我是提前去的,沒有排隊。有朋友週六下午去領,說是排了兩個小時的隊。

比賽日,港馬不設安檢,也很難見到安保人員,大家就都自發前往起點區集結。起跑儀式、拱門都十分簡單。

起跑後,幾公里後就進入“無人區”,可以看風景,賽道旁可沒有觀眾加油。水、飲料的補給很充足。能量補給比較簡單,就是香蕉和巧克力。

三橋三隧倒沒啥,關鍵你腳底下是一條爛得不能再爛的賽道了,公路上坑坑窪窪的地方很多,我親眼目睹了好幾名跑者摔得見了血。更不友好的是,部分賽道呈傾斜狀,跑起來尤為不適。

衝過終點後,志願者會及時給你掛上獎牌。而後,領取完賽包,取走你賽前寄存的包,港馬,就結束了。

港馬的獎牌贊助商也提供完賽獎牌刻印名字的服務,但要到這家珠寶商的門店去登記,一個月後才能領取,對於我們這樣的“海外跑者”,就沒必要享受這一服務了。

港馬與內地馬的比較,你能從中明白些什麼?

內地馬花樣繁多

作為對比,在此贅述一下內地馬參賽體驗。

幾個頂級馬會有較大規模博覽會,主要方式是讓參賽者去“薅羊毛”,佔用你的時間成本,然後送你小東西。一般馬,就是贊助商展示會,會設置一些互動遊戲等。

賽前參賽物品除了常規的號碼布、T恤外,還會有不少贊助商提供的食品等。

比賽日去往集結區時,都會有安檢,嚴格的連水也不讓帶進去。賽道補給非常豐富、充裕,不少賽事,提供的能量補給會有十來種之多。而且,多數在12.5K就會有食品,有的甚至7.5K就開始了。

場邊,你會看到很多組織來的拉拉隊,或歌或舞,也是熱鬧。還有市民、學生為參賽者加油。

終點過後,不少賽事第一時間就能收到成績短信。獎牌一般不會馬上掛,都是走了很遠後,跟完賽包一起發放。

賽後,專業拉伸和冰水泡腳已成為優秀賽事的標配。只要你願意排隊,有泡好的方便麵吃,還有些其他的食品之類,吃飽都沒問題的。

最終,再坐上免費的接駁車,或者可以免費搭乘地鐵、公交等,離開賽場。

港馬與內地馬的比較,你能從中明白些什麼?

從港馬看內地馬拉松

好了,可以具體比較一下了。跟港馬比,內地馬有哪些優點呢?

香港跑友的切身體會是:1、內地馬有時候有旅遊和交通方面的優惠,比如城市景點免票或半價、比賽日地鐵、公交免費乘坐,十分便利;2、內地馬賽道旁氣氛較好,能感受到一種熱情;3、報名較為簡單。

在一些跑過港馬的內地跑者看來,跑內地馬,最大優勢首先是報名費和交通住宿成本低;其次,內地馬服務太上心了,不過這樣的服務,很容易慣壞跑者;第三,內地馬工作人人員、志願者較為充足。

那麼跟港馬比,內地馬有哪些不足呢?

香港跑友認為:1、內地馬較很多政治色彩,標語多;2、起跑出發的安排不夠完善;3、國內馬較多限制,安保太多;4、有些賽事交通方面不夠便利;5、國內跑友在賽道上禮儀還有很大改善空間。

內地跑者的感受有:首先跟港馬比,內地馬不足是盈利為主,不少比賽不以為跑者服務為本;其次,國內馬缺乏執行能力強的人才太少,派系五花八門,良莠不齊;第三,賽道控制過嚴,人為地拉開跑者跟觀眾的距離。

眼下還有一些香港跑友仍對國內抱有負面評價,有香港跑者建議,國內大型、優秀馬拉松可以出臺一些便捷的措施,吸引香港跑友參加,可進讓他們進入內地,多看看國內發展。

內地馬對於香港跑者吸引力不足,還有一個原因:因為大環境,有些香港跑者總在“踩”內地馬,加之香港前往內地交通費不便宜,跑日本、東南亞馬都要比參加內地馬花費少,所以香港很多跑友愛跑外國馬。

有香港跑友表示,參加內地馬最讓人“討厭”的一點,是內地很多酒店,不能接待香港佬,把他們當外賓看,讓他覺得很不爽。

現在有港澳臺人士長期國內居住,可申請居住證,很多酒店就誤認為前來住宿的香港跑者一定有此證,結果就鬧成訂了酒店,賽前又不能入住,有點鬧心。

港馬與內地馬的比較,你能從中明白些什麼?

港馬與內地馬的比較,你能從中明白些什麼?

從內地馬拉松看港馬

再換個視角,跟內地馬比,港馬最大的優勢是什麼?

香港跑者對於港馬十分自豪,他們眼中,港馬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跑者參加,國際代表性強;經常與亞洲馬拉松錦標賽放在一起搞成賽中賽;港馬的成績也是全世界公認的;給國內跑者感覺由自度、自覺性較大。

在跑過多屆港馬的內地跑者看來,港馬最大優勢是政府支持,香港全民健身開展得較早,也比較成熟,在此基礎上辦賽事,有條有理、周到。像分區分時跑、生肖獎牌等,都做得很好。香港又是個旅遊城市,跑完還可以吃喝玩樂。

內地馬幾乎找不到一條像港馬這樣的賽道,“三橋三隧”的港馬賽道,能夠讓來自內地的跑者體驗香港的城市生活和文化,也可以說是每個內地跑者的“必修課”。

那麼跟內地馬比,港馬最大的不足是什麼?

香港跑者也沒有“護短”,主要有以下幾點:1、港馬大部分路段在行人止步的高架、封閉路面,不能讓觀眾參與助威;2、港馬沒有節日氣氛,較多嚴肅跑者;3、報名較為複雜。

內地跑者對港馬印象最深的,也是賽道:很多地方路比較窄,道路粗糙不平,斜坡多,起伏大。另外,內地跑者從出發起,一路上需要太多照顧,港馬並沒有太多志願者可以給跑者提供服務的。

總而言之,港馬和內地馬是兩種不同基調的馬拉松。內地馬形式感強,服務好,還被賦予了很多其他意義。港馬更單純些,就是一個跑步活動。

辦賽思路上的差異,決定了港馬不可能像內地馬一般,提供無微不至的服務,港馬如今的模式也已固化,不會出現任何大的變化。

內地馬可以在賽事管理上向港馬學習,當然,這也需要眾多跑友在自律、自覺性上的配合與支持。

一些看得到的東西學習起來,還不算難,內地馬與港馬最大的差距,體現在一種全民馬拉松文化上,這包括參賽者對於馬拉松的理解、認知,市民對馬拉松的支持和接納,這些,需要漫長的時間,方可彌補。

(感謝跑友香港黃圖、大聲聲、大閘蟹、只看一人、經典-Jack對此文的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