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马与内地马的比较,你能从中明白些什么?

去年8月,在2019港马启动的新闻发布会上,主办方郑重其事地宣布,将首次把选手报名时的名字印在号码布上。这于港马,算是一个创举。可是放在国内马拉松来看,早已是稀松平常之事了。

港马与内地马的比较,你能从中明白些什么?

2019港马已是第23届,在国内,比之历史悠久的,一个巴掌数得过来。尽管港马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都远远超过国内马拉松,但是在赛事服务的很多环节,都不如国内马更贴心。

在“马拉松江湖”之前推送的 一文中,曾说到港马的办赛模式更接近于国外马拉松,比较离我们很近的港马与内地马的不同,有助于我们换个视角,看看蓬勃发展的中国马拉松,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港马与内地马的比较,你能从中明白些什么?

港马就是个跑步活动

以去年港马为例,赛前并没有专门的博览会,领取物品在九龙公园内的一个游泳馆内。我是提前去的,没有排队。有朋友周六下午去领,说是排了两个小时的队。

比赛日,港马不设安检,也很难见到安保人员,大家就都自发前往起点区集结。起跑仪式、拱门都十分简单。

起跑后,几公里后就进入“无人区”,可以看风景,赛道旁可没有观众加油。水、饮料的补给很充足。能量补给比较简单,就是香蕉和巧克力。

三桥三隧倒没啥,关键你脚底下是一条烂得不能再烂的赛道了,公路上坑坑洼洼的地方很多,我亲眼目睹了好几名跑者摔得见了血。更不友好的是,部分赛道呈倾斜状,跑起来尤为不适。

冲过终点后,志愿者会及时给你挂上奖牌。而后,领取完赛包,取走你赛前寄存的包,港马,就结束了。

港马的奖牌赞助商也提供完赛奖牌刻印名字的服务,但要到这家珠宝商的门店去登记,一个月后才能领取,对于我们这样的“海外跑者”,就没必要享受这一服务了。

港马与内地马的比较,你能从中明白些什么?

内地马花样繁多

作为对比,在此赘述一下内地马参赛体验。

几个顶级马会有较大规模博览会,主要方式是让参赛者去“薅羊毛”,占用你的时间成本,然后送你小东西。一般马,就是赞助商展示会,会设置一些互动游戏等。

赛前参赛物品除了常规的号码布、T恤外,还会有不少赞助商提供的食品等。

比赛日去往集结区时,都会有安检,严格的连水也不让带进去。赛道补给非常丰富、充裕,不少赛事,提供的能量补给会有十来种之多。而且,多数在12.5K就会有食品,有的甚至7.5K就开始了。

场边,你会看到很多组织来的拉拉队,或歌或舞,也是热闹。还有市民、学生为参赛者加油。

终点过后,不少赛事第一时间就能收到成绩短信。奖牌一般不会马上挂,都是走了很远后,跟完赛包一起发放。

赛后,专业拉伸和冰水泡脚已成为优秀赛事的标配。只要你愿意排队,有泡好的方便面吃,还有些其他的食品之类,吃饱都没问题的。

最终,再坐上免费的接驳车,或者可以免费搭乘地铁、公交等,离开赛场。

港马与内地马的比较,你能从中明白些什么?

从港马看内地马拉松

好了,可以具体比较一下了。跟港马比,内地马有哪些优点呢?

香港跑友的切身体会是:1、内地马有时候有旅游和交通方面的优惠,比如城市景点免票或半价、比赛日地铁、公交免费乘坐,十分便利;2、内地马赛道旁气氛较好,能感受到一种热情;3、报名较为简单。

在一些跑过港马的内地跑者看来,跑内地马,最大优势首先是报名费和交通住宿成本低;其次,内地马服务太上心了,不过这样的服务,很容易惯坏跑者;第三,内地马工作人人员、志愿者较为充足。

那么跟港马比,内地马有哪些不足呢?

香港跑友认为:1、内地马较很多政治色彩,标语多;2、起跑出发的安排不够完善;3、国内马较多限制,安保太多;4、有些赛事交通方面不够便利;5、国内跑友在赛道上礼仪还有很大改善空间。

内地跑者的感受有:首先跟港马比,内地马不足是盈利为主,不少比赛不以为跑者服务为本;其次,国内马缺乏执行能力强的人才太少,派系五花八门,良莠不齐;第三,赛道控制过严,人为地拉开跑者跟观众的距离。

眼下还有一些香港跑友仍对国内抱有负面评价,有香港跑者建议,国内大型、优秀马拉松可以出台一些便捷的措施,吸引香港跑友参加,可进让他们进入内地,多看看国内发展。

内地马对于香港跑者吸引力不足,还有一个原因:因为大环境,有些香港跑者总在“踩”内地马,加之香港前往内地交通费不便宜,跑日本、东南亚马都要比参加内地马花费少,所以香港很多跑友爱跑外国马。

有香港跑友表示,参加内地马最让人“讨厌”的一点,是內地很多酒店,不能接待香港佬,把他们当外宾看,让他觉得很不爽。

现在有港澳台人士长期国内居住,可申请居住证,很多酒店就误认为前来住宿的香港跑者一定有此证,结果就闹成订了酒店,赛前又不能入住,有点闹心。

港马与内地马的比较,你能从中明白些什么?

港马与内地马的比较,你能从中明白些什么?

从内地马拉松看港马

再换个视角,跟内地马比,港马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香港跑者对于港马十分自豪,他们眼中,港马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跑者参加,国际代表性强;经常与亚洲马拉松锦标赛放在一起搞成赛中赛;港马的成绩也是全世界公认的;给国内跑者感觉由自度、自觉性较大。

在跑过多届港马的内地跑者看来,港马最大优势是政府支持,香港全民健身开展得较早,也比较成熟,在此基础上办赛事,有条有理、周到。像分区分时跑、生肖奖牌等,都做得很好。香港又是个旅游城市,跑完还可以吃喝玩乐。

内地马几乎找不到一条像港马这样的赛道,“三桥三隧”的港马赛道,能够让来自内地的跑者体验香港的城市生活和文化,也可以说是每个内地跑者的“必修课”。

那么跟内地马比,港马最大的不足是什么?

香港跑者也没有“护短”,主要有以下几点:1、港马大部分路段在行人止步的高架、封闭路面,不能让观众参与助威;2、港馬沒有节日气氛,较多严肃跑者;3、报名较为复杂。

内地跑者对港马印象最深的,也是赛道:很多地方路比较窄,道路粗糙不平,斜坡多,起伏大。另外,内地跑者从出发起,一路上需要太多照顾,港马并没有太多志愿者可以给跑者提供服务的。

总而言之,港马和内地马是两种不同基调的马拉松。内地马形式感强,服务好,还被赋予了很多其他意义。港马更单纯些,就是一个跑步活动。

办赛思路上的差异,决定了港马不可能像内地马一般,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港马如今的模式也已固化,不会出现任何大的变化。

内地马可以在赛事管理上向港马学习,当然,这也需要众多跑友在自律、自觉性上的配合与支持。

一些看得到的东西学习起来,还不算难,内地马与港马最大的差距,体现在一种全民马拉松文化上,这包括参赛者对于马拉松的理解、认知,市民对马拉松的支持和接纳,这些,需要漫长的时间,方可弥补。

(感谢跑友香港黄圖、大声声、大闸蟹、只看一人、经典-Jack对此文的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