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手術全麻和半麻,到底哪一種方式更好?

中世紀時期的手術過程是令人痛苦萬分,十分恐怖的,由於醫學的落後,病人需要遭受無比巨大的痛苦,疾病才有可能得以治療,人們為了減輕手術中疼痛,使用捆綁式、冷凍式,甚至放血的方法,待病人意識喪失後再進行手術,造成很多病人死亡,因為病人沒有麻醉!

做手術全麻和半麻,到底哪一種方式更好?

現代麻醉學,史學家將其作為人類文明發展的分水嶺,對促進人類健康發展、人類文明社會的進步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現代醫學做手術無論是用局麻、半麻,還是全麻,都需要在麻醉狀態下進行,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各種麻醉藥相繼問世。各種麻醉手段也層出不窮,全身麻醉、椎管內麻醉、局部麻醉、表面浸潤麻醉、神經阻滯麻醉,等等……現代麻醉學開始了飛速發展,外科醫學的進步離不開麻醉學的發展。

那麼,做手術怎樣選擇麻醉方式?全麻和半麻,到底哪一種方式更好?

其實,就麻醉方式而言,沒有什麼好與不好之分,只有合適不合適。

半麻,是民間的稱謂,有人籠統的理解為半身麻醉,比如腰麻等,半麻相對全麻,是保留了病人意識清醒和自主呼吸,而全麻最主要的特點就是意識消失而無疼痛感覺的過程。

椎管內麻醉都可以理解為半麻,包括腰麻,硬膜外麻醉, 腰硬聯合麻醉。

做手術全麻和半麻,到底哪一種方式更好?

半麻的優點在於保持病人清醒和自主呼吸,所需要的麻醉藥物種類,用藥量較少,操作相對簡單,對病人生理功能影響較小,以及恢復快等優點。而半麻清醒的優點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缺點,病人意識是清醒的,也就意味著病人有焦慮、緊張、甚至恐懼心理的可能。

全麻,是全身麻醉的的簡稱,指麻醉藥經呼吸道吸入、靜脈或肌肉注射進入體內,產生中樞神經系統的暫時抑制,臨床表現為神志消失、全身痛覺消失、遺忘、反射抑制和骨骼肌鬆弛。即,對意識水平的抑制和對傷害性刺激引起的體動反應抑制,這就意味著醫生可以最大程度的減少或消除病人面臨手術的恐懼、消除病人圍手術期的疼痛、保證病人的安全,而全麻用藥多,技術相對複雜,副作用也更多,麻醉的管理要複雜的多。

做手術全麻和半麻,到底哪一種方式更好?

麻醉醫生選擇麻醉方式,都有嚴格的適應症,根據病人的一般狀況、手術方式、病情特點、麻醉耐受性,等等做出“最合適”的選擇。

比如,剖宮產,麻醉方式可以是局麻、椎管內麻醉(硬膜外麻醉或腰硬聯合麻醉),也可以在全麻下進行,一般剖宮產麻醉主要是椎管內麻醉(半麻),如果病人有椎管內麻醉禁忌症,比如腰椎穿刺部位有感染,脊髓或脊神經根病變等,就要採用其他麻醉方式;對於那些精神高度緊張、合併精神病、腰椎疾病或感染的產婦,全麻可消除產婦的緊張恐懼感;對於飽胃產婦,全麻容易嘔吐或反流至誤吸甚至死亡,因此,吃了東西做手術,最合適的麻醉方式就是局麻。剖宮產麻醉的選擇,是依據母胎情況、設備條件以及麻醉技術掌握情況而定。

總之,對於病人,對於一臺手術而言,無論是半麻還是全麻,只有“更合適”的麻醉方式,,如果非得要說哪種麻醉方式更好,那我的回答是:安全、簡單、併發症少的麻醉方式,更好!

推廣醫學科普,評述醫患關係,講述醫患故事,請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麻醉超人鋼鐵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