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骨真人”的傳說!

白骨真人”的傳說!

白骨真人”的傳說!

世傳老子出關圖中,除了以老子騎青牛的形象為主,同時還會伴有一書童在前面牽牛引路。這名童子並不是後人的牽強附會,而是在道教中頗有來歷的一位名人——徐甲。樓觀臺“說經臺”上的老子大殿內,在老子塑像的兩側還有兩個較小的塑像:一為跪拜師長狀,此為尹喜;一為站立侍奉狀,則是徐甲。關於徐甲的最早傳說,出自於葛洪《神仙傳》。

晉朝葛洪《神仙傳》中記載,徐甲是老子的傭人,追隨老子多年,卻一直沒有拿到報酬,於是心懷不滿。有一天,他向老子算賬,討要錢財,老子卻一言不發,把徐甲化成一具枯骨。之時徐甲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不過是一具枯骨,自己的生命是怎麼來的難道還不清楚麼?區區人間小事又有何計較的價值?於是懺悔不已。

史載太上於周朝降臨鹿邑,出生時已經八十一歲,故名老子,生於李樹下指樹為姓,又名李耳,曾在周朝大內做過藏書吏,相當於現在國家圖書館管理員,其實隱匿凡間,將天地玄機之道學整理成上下兩冊,曰《道德經》,準備選拔有緣傳道。

一日,見周朝禮樂之法日衰,知其不久,故辭官歸故里鹿邑。回家路上,他看見道旁有一堆嶙嶙白骨,慧眼一觀,有魂魄未散,頓起惻隱之心,小施道術,用“聚形符”將白骨點化成人。這便是年輕英俊,為老子牽牛的徐甲。函谷關令尹喜迎老子到樓觀臺講學時,他已為老子牽牛牧牛二百多年了。老子原先許諾過他:等傳道至西方出關後,再付給他黃金作為工錢。

老子到樓觀臺,終日與尹喜對坐無言,往往半日不曾道出一句話,絕口不提工錢之事。徐甲心中狐疑不已甚為不悅,一方面覺得終日牧放青牛,風餐露宿,苦不堪言;另一方面感到學道清苦寂寞,太勞神費力不知究竟何為。於是打算向老子討了工錢去紅塵中過逍遙自在的舒心日子。

有一天,他在化女泉這個地方放著牛,心裡又撥拉起來,一時想不出良策。忽然眼前出現了一座美麗的莊園。園裡群芳爭豔,鳥鳴啁啾,良田百頃,騾馬成群,一位老員外手拄柺杖,正笑嘻嘻地望著他,旁邊還跟著一位嬌滴滴的標緻姑娘。老者問:“小夥子,你給誰放牛呀?”徐甲滿臉不高興,甕聲甕氣地說:“給老子。”老者又問:“給工錢嗎?”徐甲不滿地說:“說是一月三串錢,可至今連一個子兒也沒見!”老者聽罷,長嘆一聲說:“小夥子,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何必想修道成仙,受那些苦折磨!你看老夫有這麼大的莊園,膝下又只有這麼一個女兒,她雖無天姿國色,這方圓百里卻是挑著燈籠也找不著的。你若不嫌棄,便向老子討清工錢,給我做個上門女婿,你們小兩口便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不知你意下如何?”徐甲聽言,滿心歡喜,不由得又偷偷覷著那姑娘,那姑娘也正在向他暗送秋波。他如痴如醉,急不可耐地說:“好極了!我這便去討工錢!”他剛要動身,說來奇怪,那莊園、老者、姑娘倏忽之間化為烏有。徐甲大驚失色,只見老子不知什麼時候已站在他的面前。

原來,老子想把道家的玄妙真經傳給徐甲,但他發現徐甲常有慍色,又不肯吃苦,便化出了一個莊園來試探其心。那個姑娘是他用“吉樣草”變的,他自己則變成了那個老員外。他見徐甲道心不堅,私慾過多,不由得慨然長嘯,現出了真身並用手裡鐵鏟在那美女站過的地方輕輕捅了一下,地下霎時出現一眼清泉。這就是如今的“化女泉”。

徐甲見自己的隱私被老子窺破,羞愧難言,滿臉通紅,惱羞成怒,便告到尹喜那兒,說老子賴他工錢,尹喜沉吟再三,覺得師父絕不是那等賴賬之人,這其中必有蹊蹺。於是他問老子,這是怎麼回事。老子笑說:“你把徐甲給我叫來。”徐甲悻悻而來。老子又問:“你知道你的來歷嗎?”徐甲茫無所知。老子說:“你張開口。”尹喜知道其中緣故,大驚失色,急忙拉住老師連喊“使不得”,但徐甲莫名其妙,便將嘴張開。老子將“聚形符”立即收回,徐甲頃刻之間又復原為一堆嶙嶙白骨。尹喜見狀,大驚失色,當即跪倒在地,苦苦哀求:“師父,徐甲雖然罪有應得,但念起他跟你二百年之情,還是饒恕他這一次吧,讓他悔改前衍,重新做人!”在尹喜的百般哀求之下,老子用手一指,白骨又變成了徐甲。徐甲滿面羞慚,恨無地洞可鑽。

老子將他的來龍去脈講了一遍,喟然長嘆道:“原來我答應到西出函谷關時用黃金付你工錢,是想返金丹大道予你,讓你得太上玄妙,永世解脫,逍遙萬法之上,誰知你——”說著說著老子笑曰,“區區白骨,僅存一線生機,都如此貪財好色,好逸惡勞,似這樣道心不堅,將來何以能成正果?尹喜,付給他二百年的工錢七百二十串錢,讓他走吧!”

徐甲聽了老子的一席話,如當頭棒喝,方才明白自己辜負了師父的一片苦心,捶胸頓足,懊悔不迭。他痛哭流涕,哀懇老子將他留下。

老子為了讓徐甲牢記這個教訓,便堅意讓他走。徐甲死也不肯走。老子點點頭說:“等你以後真正回心轉意,還可以再回來,記住,只要你真心學道,咱們還會有見面的日子的。”徐甲明白是老子要繼續考驗自己,便只好灑淚而別。此後,徐甲把“化女泉”的事情銘刻在心,去除了一切私心雜念,精心鑽研,終於得道成仙。這就是道教中被人們推崇的“白骨真人”。

至今,樓觀臺“說經臺”上的老子大殿內,在老子塑像的兩側還有兩個較小的塑像:一個站著,是徐甲;一個跪著,是尹喜。內容正是表現上述那段故事。至今,人們望著他們三人的逼真塑像,重溫“化女泉”的傳說,從中不難受到這樣的啟發:要想學習到一些真學問,不專心致志下一番苦功,那是永遠也得不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