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文:為什麼論文造假層出不窮?

近日,藝人翟天臨被疑“博士學位摻水”。對此,北京大學和北京電影學院分別作出反應,表示“對學術不端行為零容忍”併成立調查組進行調查。

學術誠信是學者最基本,也是最低的要求!對此,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撰文:為什麼論文造假層出不窮?小編分享給大家。

翟天臨在網上秀自己北大博士後錄用通知時,絕沒有想到他會因此演出另外一個連續劇:論文涉嫌作假。演藝界的大學霸,現在博士學位不保。翟是否涉嫌作假,最後肯定需要北京電影學院做出權威的學術認定,但更需要我們深思學術造假為什麼層出不窮。

想起兩年前寫的一篇文章,基本看法沒有變,這裡再次重發。

翟天臨涉嫌的論文作假,如果被認定,目前看是最低級的,是抄襲。比翟更高明的,大有人在。

陳志文:為什麼論文造假層出不窮?

2016年,斯普林格大規模取消了來自中國的107篇論文,名校,名醫院,名醫成為重災區。之前的2015年,斯普林格也曾經大規模撤銷了一批做假的論文,在最後這一次取消時,斯普林格說的很清楚,是上次發現一些舞弊後,再次人工核查,又查出這麼多。取消的原因都因為一個原因,涉嫌同行評議作假!

什麼叫同行評議作假?國際學術論文的出版管理有一個基本的審稿制度,就是同行評議。即讓同行專家評價你的論文是否有價值,如何進一步修改等等。同行審稿人制度被公認為最科學的評價制度,也是國際學術界是一個通行的做法。因為隔行如隔山,尤其是一些新的,微觀的領域,一些學術雜誌並沒有足夠的專家庫來完成同行評議,擔心埋沒你,因此一些學術雜誌並不是完全依賴自己的專家庫完成同行評議的,而是作者可以提供同行專家名單,選擇使用,以幫助完善這個評價。我們被撤銷的107篇文章,就是在這個環節上做了假,提供了假的聯繫方式(郵箱),甚至是子虛烏有的專家,目的就是自己評價自己,最後實現發表論文的目的。

學術誠信是學者最基本,也是最低的要求,為什麼這麼多著名學校與醫院的大學鋌而走險?道理極其簡單,可以獲利,甚至是巨大的利益,而且成本很低!比如正高、副高的職稱,有些人甚至還想過把教授的癮,甚至更高榮譽,於是就不惜一切手段造假。有人批評說,大規模醫生論文造假,實際上是因為不恰當地用論文評價醫生造成的。這個說法有一定道理。醫生忙於治病救人,一臺手術幾個小時,高強度的勞動,真的很難有更多時間做科研,但如果想更進一步,就需要論文了,於是就鋌而走險。

改變評價醫生的尺子,可能會讓醫生在論文作假上的數量降低,但恐怕無法根本杜絕,更不可能改變我們更大範圍的學者論文作假。

早在2009年,《晶體學報》就發文宣佈撤銷來自井岡山大學兩位教師為主的70篇文章,涉及該校以及中國一些高校很多教師,原因是晶體結構數據造假。根據近年國際學術論文不斷的撤稿聲明就可以發現,中國學者花樣百出的論文作假,已經遍佈各個領域,生化,醫學等基礎學科是論文高發領域,因此成為重災區。

其實論文作假,在國內早已完全產業化,大行其道,不僅限於學者。打開百度,輸入論文兩個字,鋪天蓋地都是代寫代發論文的廣告,中文核心期刊,SCI,不一而足。論文兩個字已經成為百度最緊俏的熱銷關鍵詞。同樣,“論文查重”四個字也成為淘寶發佈的2016年淘寶教育熱搜的關鍵詞。為什麼要查重?怕抄襲被發現,找個軟件自己先檢查一下。

有人說,論文頻繁舞弊,是我們以論文評價人導致的,這句話根本經不起推敲。國外就不這樣評價嗎?與我們區別只是我們更惟論文而已,但絕不是不看論文,他們怎麼就沒有?

論文舞弊走出國門,覆蓋面更大的不是學者,而是我們的留學生。日前,在澳洲的悉尼大學,衛生間裡貼滿了代寫論文的中文小廣告,引起學生之間的攻擊與爭論,掀起軒然大波。澳洲政府近年已經多次抓獲了代寫論文,代為考試的留學生犯罪團伙。根據美國一個機構的調查,我們在美留學生,舞弊已經成為被退學的主要原因,上升勢頭明顯。

陳志文:為什麼論文造假層出不窮?

論文舞弊作假,幾乎不分人群,也無論在國內還是在國外,絕不是因為以論文評價人這麼簡單,有著更為深刻的社會文化特點。表面看是誠信問題,但再進一步,就會發現,實際上是我們過於功利化的文化特性的體現而已。只要論文能給我帶來價值,我就不擇手段,就如應試教育在中國大行其道是一樣的,就如中學生追求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一樣:學術論文在高校自主招生中有重要價值。2018年,河南考卷掉包案意外揭露出說謊的考生與家長為謀取自主招生資格,涉嫌發表剽竊論文,就是最新的一例。

我們不拿論文評價,改變一個評價的尺子,你能保證這把尺子不會被作假?恐怕沒有人敢保證。更重要的是,我們更進一步問一句:為什麼會用論文數量去評價醫生,評價教授學者?道理很簡單,這種量化評價舞弊難度比較大,可以最大程度確保公平,就如我們用分數評價學生一樣,不科學,但卻可以保證最大的公平。只是萬萬沒有想到,我們的學者在這方面也窮盡一切手段去作假,作弊,就如高考舞弊獲取高分一模一樣。

舞弊既然是我們文化中的一個頑疾,那麼直面解決就是。

解決誠信問題當然是根本,逐步改變我們的功利文化傳統也是根本,但這些都需要一個很長的時間過程,甚至是上百年的時間,目前最有效的,還是需要嚴懲,斬立決,讓舞弊成本大到不敢嘗試,不敢犯險,讓舞弊者因此丟掉一切,職稱,職位,待遇等等,甚至是法律的懲處。

但可惜的是,我們因為種種原因,做不到。

陳志文:為什麼論文造假層出不窮?

107篇論文撤銷,正好給了我們相關部門一次嚴懲的好機會,殺無赦,以警示更多的人。

但當年中國科協領導立即約見了斯普林格駐中國總經理,中國科協領導除承認作者等責任外,指責斯普林格出版方:2015年撤稿事件發生後,沒有采取積極有效措施防止類似事件發生,出版集團和期刊編輯存在內控機制不完善,審核把關不嚴格等問題,理應對此承擔責任。

中國科協這一說法的荒誕之處顯而易見。西方學術z雜誌的同行評議的審稿人制度,審核流程是基於個人誠信與自律為基礎的治理辦法,就如美國大學錄取制度搞綜合評價多元錄取一樣,讓你自己提交資料。前提是不懷疑你會作假,因為作假的後果嚴重到無法承擔。按科協的說法,難不成讓國外學術雜誌改變其上百年的學術審核流程規則,對中國學者單列一套“有罪推論”審核機制,你就不怕說對中國人搞歧視?

對此說法做法,輿論譁然,有人評論說,這就像學生作弊被抓抱怨說你監考不嚴給了我機會一樣。中國科協的這一說法,典型地反映了我們社會各界,無論在意識還是理念上,在舞弊這個問題上缺少了大是大非,總想強調一些場外因素,強調一些客觀因素,給舞弊找理由。正是這種可怕的社會意識作祟,導致我們在舞弊發生後,多數沒有斬立決,給予最嚴厲的懲處,讓舞弊的成本過低,從而不斷縱容舞弊的發生,這也才是我們學術造假層出不窮的根本原因。

同樣,河南那位說謊的家長與考生最後也平安無事,萬一當年他們成功了呢?沒有成本只能教唆更多的人說謊作假。

當然,這是一個系統性的問題,不僅僅是相關的權威部門,學術機構與高校缺少嚴懲的問題,淘寶上那麼多代寫論文的,我們又抓了幾個?我們的論文查重其實在另外一個維度上看就是論文剽竊神器,我們又是怎樣的態度?

如果不嚴懲,不大幅度提高作假的成本,我們的文化,我們的相關制度在說謊作假上仍然寬縱的話,假論文必然還會層出不窮,只是下次再換一個主角而已!

又一起學位摻水!為什麼論文造假層出不窮?期待您的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