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保攜e電梯推電梯險 8000萬保單已落地


人保攜e電梯推電梯險 8000萬保單已落地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老盈盈 記者從e電梯獲悉,2019年1月1日,由e電梯與人保等多家保險企業聯合推出的“智慧電梯安全保障險”保單正式落地。從2018年9月正式推出到落地,截至發稿日期,共計簽約保單8000萬,服務物業企業超300家,為超17000臺電梯提供維保服務新模式,覆蓋電梯品牌近200家。

e電梯相關負責人告訴經濟觀察網記者,8000萬保單的完成主要集中在2018年12月底和2019年1月初,電梯險保單密集落地的原因與投保方(物業公司)運營模式相關。“目前國內物業公司運營基本上都是年成本預算制。在年初的時候物業公司會定一個預算,這個就是它今年可以支出的費用,超過了就是超預算,沒用完就是成本節省,所以在新舊年交接之際做預算的時候就比較容易大規模的落地。此外傳統電梯維保的付費方式是後付模式,相比起來其實物業公司更願意接受我們的方案。”上述負責人表示。

智慧電梯安全保障險,是由e電梯(深圳百城精工有限公司旗下產品)聯合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公司(以下簡稱“人保”)等9家保險企業共同對外推出的電梯安全服務保險產品。該保險產品改變了電梯行業只保第三者責任的歷史,為電梯行業保險提供售中和售後服務的保障,建立電梯保險“保險+運營+服務”的新模式。

據悉,該9家保險企業形成的共保體,為目前電梯行業最大的共保體。由中國人保財險、中國太保財險、中國平安財險、國壽財險、太平財險、陽光財險、永誠財險、恆邦財險、中華聯合財險9家一流保險公司組成,智慧電梯安全保障險投保人就同一個保險標的同時與多家保險公司簽訂一份保險合同,發生賠償責任時,保險公司按承擔份額比例分擔,共同為項目提供保險背書,風險保障和賠償。

在“智慧電梯安全保障險”剛剛推出的時候,經濟觀察網記者已經對此做過相關報道,傳統電梯維保的付費方式是後付模式,是由業主支付物業費給物業公司,物業公司支付電梯維保費用給電梯維保公司。傳統模式下,由於業主及物業缺乏對電梯維保的專業知識及對維保團隊質量判斷,因此存在電梯實際維保不足,導致電梯故障頻出,從而推高維保成本。物業公司存在直接支付壓力,行業整體結算週期滯後。

而“智慧電梯安全保障險”採用的是新的預付性 “保險+運營”模式,由業主支付物業費給物業公司,物業公司支付保費(購買電梯保險)給保險公司,在發生電梯維保需求時,由e電梯篩選合格的維保公司進行保養,並定期按時支付賠款給到維保公司,保險公司定期按時與e電梯進行結算。

在發生維保需求時,物業公司作為投保方直接 “報保險”,維保公司在e電梯平臺完成接單,由e電梯平臺完成維保監控驗收,保險公司直接支付費用。據已經落地電梯險的某項目管理人員反饋,預付費形式的保險,加上搶單/派單制維保,清減了結算程序,激發維保公司積極性,在維保效率上效果體現明顯。原本一個電梯維保平均修護時間50多個小時,通過保險模式後降到10小時。

新模式下,無論是對物業公司、維保公司還是對政府機構、保險公司都有利。對於物業公司而言,一方面可以獲得保險公司的多種類保險及全面保障,物業公司能夠以低保費獲得高額賠付,降低物業公司成本費用及運營風險;另一方面可以通過e電梯平臺解決對維保團隊專業判斷能力不足問題,杜絕無效維保。對於維保公司,可以提高結算效率,加速資金回籠,同時好的維保企業通過平臺獲得集約化訂單實現高效增長;目前市場上維保公司數量多,難以進行業務擴張,該模式可以幫助維保公司獲取大量業務訂單,獲取更高的收益。對於政府機構,新“保險+運營”模式可以減少電梯事故風險、有助於進行權責劃分,同時為政府提供大量的數據信息支持以協助有效監管。對於保險公司來說,原本電梯維保專業度較高,難以直接深度參與,通過“保險+運營”模式,藉助e電梯平臺開發新業務領域。

E電梯創始人何錫霖表示,“目前電梯險是一個比較新的東西,因此各物業公司都還在試水的階段。但它是順勢而為的。所以受到保險公司和業主廣泛歡迎。未來平臺通過運營和服務積累大數據,將可以推出更智能化的電梯險。”未來電梯保險的趨勢會像汽車交強險一樣,一次性保障,專業人服務。

e電梯平臺成立於2016年,作為全國最大的電梯服務平臺,目前,平臺電梯保有量超17萬臺,合作物業公司方近5000家,平臺維保公司近2000家,緊密合作供應商超100家,平臺擁有專業維保人員超9000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