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致傷、致死 最高檢明確正當防衛界限標準

允許防衛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一定損害 崑山“反殺案”納入指導性案例

19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印發第十二批指導性案例,涉及的四個案例均為正當防衛或者防衛過當的案件,社會普遍關注的崑山“反殺案”入選其中。最高檢副檢察長孫謙表示,正當防衛是法律鼓勵和保護的正當合法行為,允許防衛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一定損害,甚至可以致傷、致死。

孫謙介紹,近年來一些案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比如於歡案、於海明案等,輿論曝光後,是故意傷害、防衛過當,還是正當防衛,爭論非常激烈。“這些案件雖然已經塵埃落定,取得較好的效果,但社會各界都希望最高司法機關進一步具體、形象地明確正當防衛的界限把握,解決適用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認定正當防衛行為,需要同時具備起因、時間、對象、限度等要件,而每個要件涉及很多具體問題,受執法理念和執法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使得各地對正當防衛的尺度把握不夠統一。有的認定正當防衛過於苛刻,往往是在“理性假設”的基礎上,苛求防衛人作出最合理的選擇,特別是在致人重傷、死亡的案件中不善或者不敢作出認定;有的作簡單化判斷,以誰先動手、誰被打傷為準,沒有綜合考量前因後果和現場的具體情況。

孫謙認為,在一般防衛中,要注意防衛措施的強度應當具有必要性,若防衛措施的強度與侵害的程度相差懸殊,則成立防衛過當,負刑事責任。“這次發佈的朱鳳山案和此前社會關注的於歡案,防衛過當的問題比較明顯,這兩個案件都是為了制止一般侵害,而持刀捅刺侵害人要害部位,最終造成了侵害人重傷、死亡的重大損害,就防衛與侵害的性質、手段、強度和結果等因素的比較來看,既不必要也相差懸殊,因而成立防衛過當,應當負刑事責任。”

此次發佈的指導性案例中還包括了社會普遍關注的崑山“反殺案”。刑法規定,“對正在進行行兇、殺人、搶劫、強姦、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司法實踐通常稱這種正當防衛為“特殊防衛”。該案的指導意義是,在司法實踐中,如果面對不法侵害人“行兇”性質的侵害行為,仍對防衛人限制過苛,不僅有違立法本意,也難以取得制止犯罪,保護公民人身權利不受侵害的效果。

孫謙表示,正當防衛不是“以暴制暴”,而是“以正對不正”,是法律鼓勵和保護的正當合法行為。法律允許防衛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一定損害,甚至可以致傷、致死,這不僅可以有效震懾不法侵害人甚至潛在犯罪人,而且可以鼓勵人民群眾勇於同違法犯罪作鬥爭,體現“正義不向非正義低頭”的價值取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