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見大LS後,雷克薩斯的確不再想努力融入BBA了

以小見大LS後,雷克薩斯的確不再想努力融入BBA了

導讀

總體而言,接觸完新一代LS500h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標題所言,不是說雷克薩斯通過新LS超越了BBA,而是它終於而且極其有勇氣和信心地開啟自己的征程。就如同我們面對米其林餐廳評分一樣,的確權威和受所有人尊敬,但是,從胃口喜好上說,從標準這個根上而言,從內心渴望出發,真的是東方人想要的嗎?

一款旗艦車應該如何理解,雷克薩斯正在挑戰這個選題,而我們從未像對待味蕾一樣去認真思考這個問題。於是雷克薩斯在推廣LS和LC的過程中,與其說在展示產品,不如說同時在喚起東方人對美,對傳統,對車輛的另一維度的理解和重新定義。

以小見大LS後,雷克薩斯的確不再想努力融入BBA了

之所以讓我認同,也源於LS點燃了我內心中那點慾火,就是即便汽車這個商品,從頭到腳都是西方發明以及主導,但LS勾起了作為東方人一個個體可能會乃至整體,對那失去了百年自信的芥蒂。

以小見大LS後,雷克薩斯的確不再想努力融入BBA了

我認為我Get到了雷克薩斯的小心思,當然我也極其希望我們的自主品牌能更加強大和走向世界,只是目前,不管願不願意承認,在這個級別,在世界範圍內,能與BBA抗衡的行政級轎車,也只有雷克薩斯有實力——包括曾經強大的美系也正在無法遏制地歐化。當然必須說,東方對西方,不是也不能是對立的,但至少有自我應有的存在感,至少汽車定義不應該是一個標準,因為汽車是工具,也是一名海量的文化攜帶者。

以小見大LS後,雷克薩斯的確不再想努力融入BBA了

汽車有文化,而東方從未懷疑過自我文化的實力,就如同對經濟實力的信心,對未來的憧憬。若說中日有何不同,可能就是宏觀與微觀的把握。早前看過《菊與刀》這本書,至今對我的認知影響深刻。但說到具體運用上,顯然雷克薩斯更勝一籌。如今,在LS上,感受最深的就在此處。

以小見大LS後,雷克薩斯的確不再想努力融入BBA了

同時也就在此處,雷克薩斯開始創造和體現了與BBA的不同。自1989年誕生,LS無時無刻不想著彎道超車,在技術上,設計上,配置上,做工上,乃至價格上,都嘗試過彎道,可無論早前混動的使用,8AT的搭載,可以說都沒有實現。是因為文化武器的原因嗎?可能,所以,新一代LS獨闢蹊徑了,也許是電氣化的腳步太快而且無疑會讓未來汽車性格更加統一吧。

以小見大LS後,雷克薩斯的確不再想努力融入BBA了

依舊還是領先世界的混合動力系統,又加上讓所有對手都心有所往的10AT,再加上堪稱獨樹一幟的線條和外觀設計,但夠嗎?怎麼就總是不夠呢?品牌實力初級是配置堆疊,其次是技藝的高度,而真正讓人信服的是藝術加持。漆器與瓷器,水墨與浮世繪,皆如此。

以小見大LS後,雷克薩斯的確不再想努力融入BBA了

在試駕溝通會上,雷克薩斯表示,來自於GA-L平臺的LS與此前有根本區別就是,LS脫胎於LC,而LC則源於那款豐田花費巨資投入而產出明顯不成比例的LFA。初聽到時,我還不以為意,而在接觸了LS和LC後,我才明白這個誕生順序的意味。於是,我也放棄了思考LS與BBA這些冤家們的比較。而且選擇這一級別車型的人真的在乎哪個駕駛感受好?哪個配置高?哪個舒適性佳嗎?我覺得未必,當價格不再重要,那就看價值了,而價值恐怕正是是否與它的消費者產生共通的共鳴,而它既具體又虛化,而它的消費者既可以以品牌力閉眼娶之也可以因細微不滿而冷麵休之。

以小見大LS後,雷克薩斯的確不再想努力融入BBA了

那到底LS和LC與BBA有何不同,我覺得還是以其定位出發,既然是頂級的旗艦,在大方面絕不會有太大的差池。只要是這個地球上有的原材料和新技術,任何有實力的一方都可以運用,只是方式方法不同而已了。而若有弱點,在誕生之前就肯定回爐了。所以,評論LS這個級別車型,以小見大就可以了。駕駛感受、內飾設計、乘坐體驗、配置信息,都可以以小見大乃至決定最終。

以小見大LS後,雷克薩斯的確不再想努力融入BBA了

以小見大LS後,雷克薩斯的確不再想努力融入BBA了

意外吧?沒有誇張的大屏幕,但有信息有設計,這是方寸間的技藝,並非粗放地用大屏幕展示價值。收放,放容易,收更難。

以小見大LS後,雷克薩斯的確不再想努力融入BBA了

6種模式選擇按鍵位於非中控臺常見位置,莫名有些喜感,突現兩個角讓我總想到謙哥,他父親拉皮手術後太陽穴出現兩個小疙瘩。

以小見大LS後,雷克薩斯的確不再想努力融入BBA了

內外風格差異很大,犀利的中網與柔滑的古箏出現在一輛車上,是的,菊與刀的另一種表現,而中央大屏的邏輯與之前類似。

以小見大LS後,雷克薩斯的確不再想努力融入BBA了

10AT的擋把也並沒有耀武揚威,造型不誇張,也沒有刻意標明10,這很東方。但不得不說,觸摸板依舊並非體驗很好的解決方案。

以小見大LS後,雷克薩斯的確不再想努力融入BBA了

再抬頭,發現巨大無比的HUD,幾乎涵蓋了駕駛所需的所有信息,從方向盤操作快捷鍵,邏輯性也清晰無比。

以小見大LS後,雷克薩斯的確不再想努力融入BBA了

這就是雷克薩斯非常強調的鶴羽折布,純手工工藝,仔細欣賞又撫摸了之後,的確值得讚賞,不過個人認為視覺效果還是大於觸覺。

以小見大LS後,雷克薩斯的確不再想努力融入BBA了

切子工藝的使用真心大膽又獨特,日本人對於文化的融合和保護值得學習,更讚歎的是他們在執行時就像偏執狂和處女座的結合體。

以小見大LS後,雷克薩斯的確不再想努力融入BBA了

以小見大,在這把鑰匙體現的淋漓盡致,重量、手感以及造型,無論正反,造型線條都會讓手指、手掌都感覺到滿足。

以小見大LS後,雷克薩斯的確不再想努力融入BBA了

所以有必要換一個角度再欣賞雷克薩斯LS的內飾,去年我對大屏幕的瘋狂出現其實頗有些意見,因為它佔據越來越多的空間後便讓內飾設計變得乏味和無處發揮了,事實上,現在大屏幕的使用率也依舊有限。大屏幕的好處就是能體現“潮”和高科技,然而卻讓內飾失去了韻味。粗俗的說,很多時候我感覺當設計師不知道內飾那一大空白放什麼的時候,就放一個大屏幕,解決所有問題,但雷克薩斯LS確實做到了不同,它有屏幕,但又不靠屏幕來體現自我價值,這就是文化和設計的力量。

以小見大LS後,雷克薩斯的確不再想努力融入BBA了

如今LS不再有L版本,說空間,說舒適性,都沒有必要驚歎,這不都是正常的嗎?而對於後排屏幕,我想目前所有廠商的確都還沒有有效的解決方案。

以小見大LS後,雷克薩斯的確不再想努力融入BBA了

這才是在後排的正確姿勢,對不起,我的鞋子無法避免地弄髒了前排座椅後背。至於細節,當拉開車門時,座椅會自動歸位,暖!

以小見大LS後,雷克薩斯的確不再想努力融入BBA了

放一塊屏幕是現在最時尚也最不會被抓辮子的方式,是的,這塊屏幕不可取出,另外,我還沒有發現它出現與其它車型類似的發熱現象。

以小見大LS後,雷克薩斯的確不再想努力融入BBA了

LS的駕駛感受重要嗎?還真挺讓我驚異的,在此不是說動力多強大,行駛起來多麼有質感,這些也都是它應該具備的素質。讓我驚異的是,LS真的相比對手“耿直”,它讓駕駛者感到運動,而耿直的概念主要來自於懸架的設定。即使你將模式調節到舒適,也依舊如此。

以小見大LS後,雷克薩斯的確不再想努力融入BBA了

更大的驚異來自於這臺3.5升發動機,之前LS不管排量多少,尾標數字多少,都是V8,如今V6了,讓我驚異的是它的聲音極有穿透力。上面沒有說到安靜,正是因為當發動機努力工作時,V6產生的聲音有些大,大得猝不及防。說實話,主要因素是聲音並不那麼悅耳,讓我有些懷念銷量並不高的GS450h。

以小見大LS後,雷克薩斯的確不再想努力融入BBA了

至於由 E-CVT + 傳統 4AT 所組成的10擋自動變速箱,讓人幾乎無法感覺到它的存在,工作狀態就如同當天杭州的天氣一樣,和風細雨。偶爾在剎車時候,變速箱會出現絲微的疙疙瘩瘩。總之,需要大家明確的是,LS所體現的駕駛性格,就是上文所說的,LS來自於LC,而LC發源於LFA,這很重要。

以小見大LS後,雷克薩斯的確不再想努力融入BBA了

相比印象中的LS,現款車型犀利了,也運動了,我相信這是由內而外的轉變,因為GA-L平臺與TNGA平臺頗有淵源,而凱美瑞的變身大家也都是清楚的。杭州交通狀況絕算不上安逸,但操縱LS在這裡的確感覺不到駕駛壓力,這是因為LS整體性一致,所謂知行合一吧。

以小見大LS後,雷克薩斯的確不再想努力融入BBA了

今年1月,雷克薩斯LS及LC上市,LS的價格從88.8萬元到128.8萬元。如果是我,會選擇LS350,因為動力已然足夠而且它更適合駕馭。這與早前試駕完奔馳S級的想法完全不同,如果選擇S級,坐我會選擇入門級,開我會加銀子。當然,假如選擇雷克薩斯,服務是符合身份和心情另一個重要因素,在試駕中,雷克薩斯中國新任執行副總經理大竹仁先生就表示:今後的工作是進一步提升經銷商服務——彎道超車誰說只能是硬件?

以小見大LS後,雷克薩斯的確不再想努力融入BBA了

在LS試駕之餘也稍微接觸了一下LC,在此可以負責地說,同樣的混合動力系統,搭載到LC身上後,一入包裹性極佳的座椅後,接下來你所聽到的發動機的聲音,感受到變速箱的表現,乃至於腳上油門響應,手中轉向的靈活性,這一切,在LC上,都對了。我真喜歡LC,以短暫的接觸來看,快威脅我心中911的地位了。為126.8萬元到138.6萬元努力搬磚,似乎又多了一個動力。

以小見大LS後,雷克薩斯的確不再想努力融入BBA了

這篇文章沒有數據表,因為我覺得真沒有必要。關於混合動力技術,關於350,關於LS和LC在踢車幫年輕一代編輯心中會產生何種認知,不久我們一定會一一做到。這與價格關係不大,雷克薩斯非常明確地對我表態:混合動力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至於電動和Miria為代表的另一種能源解決方案,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