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媽媽半年為限“表格式逼婚”:年齡、家庭、長相、收入一表列盡 兒子:兩年處12個女友 越急越出差頭

瀋陽媽媽半年為限“表格式逼婚”:年齡、家庭、長相、收入一表列盡  兒子:兩年處12個女友 越急越出差頭

網絡圖片,與文章內容無關

31歲的瀋陽小夥小張,高,帥,有事業,可是因為被媽媽逼婚、並且一定要按照媽媽的標準找對象,要崩潰了。正月初七過後,小張母親給兒子下了最後通牒:“半年後不把媳婦領回家,你就別回來了。”愁眉苦臉的小張面對著讓自己愛恨交織的單親媽媽,無奈中向心理專家、婚戀家庭指導師宋明錦求助。

媽媽 用這個“表格”去找對象

瀋陽晚報、沈報融媒記者瞭解到,小張父親過世得早,母親為了全身心照顧他,沒有再嫁,母子相依為命。

看到媽媽獨自撫養自己很艱辛,小張很努力地學習,並很早就像個“小大人”一樣照顧媽媽。小張很優秀,也很孝順,兩年前在美國讀完博士後,擔心媽媽孤單,他放棄美國高薪的工作,回瀋陽邊創業邊陪著媽媽。

母子相依為命,感情很深,可是唯獨在小張的婚戀問題上,兩個人相處得很擰巴,兩年來,孝順的小張因為被媽媽逼婚,幾乎要崩潰了。

媽媽對小張說,感情這個東西沒有物質基礎就是泡沫,不能太相信自己感覺,感覺容易把人衝昏頭腦,讓人在擇偶上不理性。

媽媽為小張制定了一個具體化的擇偶標準,包括年齡、家庭、長相、個頭、收入、工作性質、健康狀況。更為滑稽的是,媽媽竟然為未來的兒媳婦列出了一個細緻的表格。如果不按照這個標準去找,最後別想通過她這關。

在國外生活多年的小張雖然接受了西方的思想,可是內在卻很傳統,覺得媽媽的出發點是愛自己的,自己不能讓媽媽傷心。

兒子 找啥樣的?我也不知道了

瀋陽媽媽半年為限“表格式逼婚”:年齡、家庭、長相、收入一表列盡  兒子:兩年處12個女友 越急越出差頭

網絡圖片

兩年來,小張相處了12個女朋友,每一次談戀愛都很不順利,總是出差頭。有的是在購置新房上出分歧導致分手,有的是在辦理登記手續時出意外導致分手,有的竟然是兩個人在照結婚照時發生衝突導致分手……

小張感嘆:“我這是越著急結婚就越結不成,越按照媽媽標準找越出差頭。”

今年春節,小張對媽媽表達了自己的想法,現在按照媽媽標準找了兩年,相處了12個女朋友,自己身心疲憊,可能是沒到結婚的機緣,自己想休息幾年先創業再成家。

媽媽看到小張的態度,先是驚詫,隨後大哭,委屈地說:“我白養你這麼大了,我這樣做都是為了你好。現在我還年輕,有時間有精力給你帶孩子,等我老了,以後誰管你的孩子?”

看到媽媽傷心的表情,小張只得表示服從媽媽的意願,加快找女友的速度。可是,從此,小張臉上沒了笑容,對婚姻沒有了憧憬,他說,只要女孩願意、媽媽願意,我就可以去結婚。

專家 逼婚緣於“心理依賴”

瀋陽媽媽半年為限“表格式逼婚”:年齡、家庭、長相、收入一表列盡  兒子:兩年處12個女友 越急越出差頭

網絡圖片,

愁眉苦臉的小張面對著讓自己愛恨交織的單親媽媽,在糾結中向心理專家、婚戀家庭指導師宋明錦求助。

宋明錦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小張高大帥氣,文質彬彬,對人很謙和,就是愁眉不展。他面對媽媽的感情很複雜,既有對媽媽的愛和關心,也有對媽媽對自己控制的抱怨。”

宋明錦說,小張和媽媽之間的關係既相互依賴又相互排斥。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媽媽由於失去丈夫的支撐會不自覺地依賴兒子,內心深處害怕兒子離開自己,但是另一方面又覺得兒子大了必須讓他獨立有自己的生活和婚姻,又有很強的逼婚動力。媽媽給孩子的擇偶標準制定的如此細則,這既是她內心對兒子控制感的作用,也是她害怕離開兒子的一種潛在的心理,那麼細緻的標準是很難找到的。而小張對單身媽媽也既有依賴又有反抗的心理,這就是他屢屢婚戀不順利的根本原因。

當聰明的小張通過幾次心理諮詢後終於明白了和媽媽之間微妙、複雜的狀態後,突然醒悟了。他一直是在為了滿足媽媽的心理需求來找對象,不是從內心需求來找,戀愛本身就是快樂和愜意的,因為被媽媽這樣的逼迫讓自己失去了戀愛的美好感。小張明白了,真愛、彼此欣賞、相同的價值觀才是戀人之間最重要的。

宋明錦和小張說,如果他媽媽願意和自己談談,歡迎她來。難能可貴的是,小張的媽媽走進了宋明錦老師的心理諮詢室。

宋明錦告訴記者,他們談了4個小時,主要是激發媽媽的換位思考能力,讓她體會孩子內心的真實需求和導致他不快樂的原因。尤其是讓她瞭解自己失去丈夫後對兒子潛在的依賴和控制。

最後,這個媽媽說:“我原來不懂這些,對孩子的尊重不夠,都是從家庭責任、傳宗接代的角度考慮問題,更看不到自己對他的依賴和控制。擇偶本來是孩子自己的事,我放手讓他自己去找吧。”

建議 孩子選配偶,家長要放手

宋明錦說,單親家庭的孩子總體來說對婚姻比較謹慎,部分人比較恐懼進入婚姻。然而又會不自覺地承擔父親或者是母親的意願。所以這個群體的孩子面對婚姻容易出現糾結的心理狀態。

這個群體的孩子承擔家庭的責任感強,但是對婚姻的態度又比較消極,所以在選擇伴侶的時候,會無意之中挑對方的缺點,這是潛意識恐懼自己走父親或者母親的“老路子”。

宋明錦說,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家長和孩子共同努力。家長要學會放手,給予孩子尊重,鼓勵,信任,接納。孩子需要努力去做的是保持獨立的自我意識,完成和家長的內在的情感分離。在擇偶標準上要了解自己要什麼,什麼樣的人適合自己。

瀋陽晚報、沈報融媒主任記者 吳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