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放新動能 激發新活力——張掖市“放管服”改革工作綜述

為企業鬆綁、為創新除障、為公平護航——近年來,一場深刻的“放管服”改革在張掖大地激盪,成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成為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改善營商環境、提升未來競爭力的有力抓手,政務優質服務的陽光正在照亮金張掖的每一處角落。

“減證”帶動“簡政” 加快登記改革步伐

按照“能放盡放,對應下放”原則,2018年我市取消調整了26項行政審批事項,涉及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報告書審批、環保設施竣工驗收等投資領域審批事項的取消,有力促進了項目落地工作。推進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建設,項目審批時間明顯縮短。至目前,共申報投資項目797項,申報金額677.9億元,已受理2340件,限時辦結2333件,限時辦理率100%,全省排名第一位。

2018年元至11月,全市新增各類市場主體13321戶,新增註冊資本金181.12億元,為364戶企業辦理了簡易註銷,為企業和個人減輕負擔2926萬元,有效激發了市場活力。加大“減證便民”力度,全市各級政府、各部門單位共查看法律法規300多部,梳理出上位法確定服務對象提供材料事項213項,建議取消69項。

改善服務 讓群眾和企業辦事“一趟清”

對照行政權力、公共服務和便民服務等事項,認真梳理群眾和企業到政府“網上辦理”事項清單,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繁等問題。目前,全市31個部門單位上報網上辦理事項554項,市級先後兩批次公佈“最多跑一次”事項337項,六縣區兩批次公佈“最多跑一次”事項1963項。

為加快推進行政審批便民化改革任務,市審改辦對市、縣、鄉、村四級政務服務事項進行全面梳理和比對規範,彙總形成了《張掖市群眾和企業到政府辦事事項指導目錄》1072項並予以加載公佈,實行清單式動態管理,接受社會監督。

全面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務”,在市級按照“一廳三中心”佈局,以辦事方便利民為原則,分類設立投資項目審批、市場監管、社會管理、農林水牧、公安事務等綜合窗口,對辦件量少的辦理事項設立其他事務代辦窗口,縣區重新組建集行政審批、公共服務、便民服務為一體,面積不少於2000平方米的政務服務大廳,市縣區累計為企業和群眾辦理各類政務服務事項超過120萬件,服務功能和效率明顯提升。結合“群眾辦事百項堵點疏解行動”,對中國政府網五批公開徵集的100個堵點問題進行有效化解,目前已解決87條,還有13條主要涉及需省上政策調整及政務信息資源整合共享等原因尚未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