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站,遇見三山島

“先有三山島,後有蘇州城。”

這一站,遇見三山島

三山島素有小蓬萊之稱,位於蘇州西南太湖之中,這裡是吳文化的發源地,空氣清新,正值橘子成熟之際,滿山遍野,碩果累累。我們一行的20多個人,浩浩蕩蕩地出發。

這一站,遇見三山島

一、乘船登島:

清代詩人吳莊有詩讚曰:“長圻龍氣接三山,澤厥綿延一望間。煙水漾中分聚落,居然蓬萊在人寰。”這樣更讓我們對這次行程滿懷期待。

一路通暢,於8:20抵達長圻碼頭。湖上的風撲面而來,神清自然氣爽。陽光也趁這個放假髮發嗲、刷刷存在感似的。

這一站,遇見三山島

接下來就是輪渡。平日的渡輪是有班次的,每天上島四班,出島四班,週末各五班。按點發船,錯過不候。特別是出島,錯過了末班船,就只能等明天了。上三山島是要買門票的,在碼頭現買是每位78元。船票只能到碼頭現買,每位單程20元,下車往前走約100米就是售票處。

白色的遊輪停泊在碼頭上,上船的遊客已經寥寥,艙內已經爆滿,即將開船。我們不敢耽擱,急急趨步上船!九時許,船開了。窗外除了藍天就是碧水和青山,色彩變得簡單起來,色調變得統一起來,心漸漸沉靜下來,孩子們也靜靜地望著窗外。20分鐘後,船停靠在先奇碼頭,我們預訂的碧波山莊的老闆娘將自行車送到碼頭,迎接我們。

之所以選擇這家農家樂,第一次是偶然,第二次是巧合,第三次就是必然。老闆娘和我差不多年齡,乍一看其貌不揚,卻極具才情,讓我發自內心的欣賞和喜歡。讀她的文字,實在太美好,是一種心靈的享受。

這一站,遇見三山島

二、環島騎行:

大傢伙結伴騎行環島遊,4人一輛或是2人一輛,自由組合。別瞧這車子看著挺穩當,可要真騎起來還是很需技巧性的,4人得同心協力步調一致才行,否則,頻率高者便會承擔所有的源動力,哼哧哼哧累得慌,而頻率低者則只能空踩踏板而有力使不上。大部隊分別騎7輛車,一路浩浩蕩蕩地出發了,小騎手們勇挑重擔,一路上你追我趕。大家談天說地,笑聲連連。

這一站,遇見三山島

騎得累了,停下來拍照休息。島上果樹眾多,島上居民以種果樹為主,幾乎家家戶戶都種著果樹,故而四季瓜果飄香不絕。春季的枇杷、楊梅、桃子;夏季的棗子;秋季的白果、板栗;冬季的橘子。金秋十月,正是桂花開的時候,那種濃郁的香氣已不是清淡可以形容。

這一站,遇見三山島

時不時還會經過村莊,只見一個清水小池塘,老婦正在池邊的階石上淘洗,一群鴨子在水中嬉戲覓食,忽而潛下,忽而浮起,忽而撲楞翅膀,忽而嘎嘎歡叫。所謂山村的生活氣息大概就是這個樣子的吧。

這一站,遇見三山島

三、共進午餐:

騎行來到碧波山莊,一片鬱鬱蔥蔥。山莊附近都種了棗樹,行道樹也是棗樹。打聽下來,樹齡短一點的百來年,長一點的三四百年,有的還是明朝時種下的。第一次這麼真切地看到如此魁偉的棗樹,對,用魁偉來描述是絕對貼切的。看到棗樹,腦中又一次想起魯迅的《兩棵棗樹》,眼前的棗樹,不似魯迅家後院門前那兩棵的蒼涼與蕭索,都是鬱郁蓊蓊的,遒勁著,勃發著。

這一站,遇見三山島

老闆娘把飯菜準備好,剁椒魚頭、草菇雞湯、太湖三白、桂花年糕……蠟蠟黃的雞蛋,雪雪白的銀魚,碧碧綠的小白菜,生生脆的土豆絲,篤篤鮮的茭白。

這一站,遇見三山島

當然少不了味道鮮美的大閘蟹,肉質細嫩,膏黃肥美似凝脂。飢腸轆轆的我們,風捲殘雲,兩桌皆光盤,回味無窮。

這一站,遇見三山島

四、結伴爬山

三山島是由北山、行山、小姑山三峰相連,旁邊又有澤山、厥山島嶼組成三山群島,總面積2.8平方公里。沿碎石鋪就的小徑拾級而上,峰迴路轉,遠望湖山,心舒情怡。行至板壁峰,那是是小姑山上的一個孤峰,前後左右都有小路可行,你可以從各個面觀賞。所謂風景,其實是留心處處皆風景。一塊普通的石頭,你橫看成了嶺,側看成了峰,也就看出個“趣”字來了。

這一站,遇見三山島

從板壁峰往山頂爬,中間有一塊“四世同堂”石,是四個不同地質年代不同石質的石頭混雜在一起的一塊巨石。再往上是人山橋,相映坡,我估計是取心心相印之意,是人山橋下一片石頭的空壙地,適合觀景,也適合在此合影。一路行近觀景平臺,卻找不到下山的路了。“行到山窮處,坐看雲起時”,且向無路處覓芳徑。好在山不高,行不多時,豁然開朗,那人群聚集的地方,就是山底了。

其中一線天是從山頂去往山的東面的一條陡直石階步道,不長,但確實陡,左右有鐵環拉手可以借力,有驚無險,小有氣勢。

這一站,遇見三山島

五、依依揮別:

我們回到先奇碼頭,這裡是遊客的集散地,也是各種小攤位的聚集地。有賣橘子、大閘蟹、蝦乾、珍珠、茶葉和雞柳、茶葉蛋等小吃。看著剛剛採下的橘子、棗子,好不新鮮,10塊錢一提籃,紛紛帶了一些回程。響應一種小朋友們的呼籲,我們乘坐快艇回去,起初並不快,湖風拂面,浪花飛濺。不一會兒就開足馬力,風馳電掣般向前駛去,海面像被一把利劍劈開,浪花沿著快艇兩邊急速翻滾,一次又一次兇猛地拍打著,呈“Y”字形向遠方蔓延開去……這一路的“乘風破浪”,讓孩子們不禁歡呼雀躍起來。

這一站,遇見三山島

回首再望三山島了,這個在水一方的伊人在藍天碧水間有如貴妃出浴,體態豐腴,風姿綽約,不矯自帶三分媚,不揉更添七分秀。

這一站,遇見三山島

感嘆不是旅行的必需品,出發才是。因為“凡是到達了的地方,都屬於昨天。”世上有不絕的風景,願我們都有繽紛的心情,期待下一次一路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