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一千零一夜》开始的地方——北非摩洛哥之旅

“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一点,因为我们始终要失去它。”

——尼采

走进《一千零一夜》开始的地方——北非摩洛哥之旅

摩洛哥这个名字,在我来之前是非常陌生的。是《一千零一夜》里的故事匣子?是《北非谍影》中暗流汹涌的Rick’s Café?是小王子的出生地?还是三毛认定的前世的故乡?这个北非阿拉伯国家,在那些故事与传奇中,像是情感满溢的容器。

但对于某些地方和某些人,故事开始就在某一个瞬间,你看到了某个旅行者定格的某个须臾,你看见的是定格的时间,然后这个时间在你看见它的瞬间开始无限延展开,它缓缓氤氲到你的整个世界,填满了你满心满眼的渴望。

走进《一千零一夜》开始的地方——北非摩洛哥之旅

【记忆之城——卡萨布兰卡】

飞机在卡萨布兰卡落地,排了很久的队伍才入境,排在后面的统一深色衣袍的信徒们,黝黑黝黑,让我们不敢直视;排在前面的俩美女却让我们不忍移开视线,禁不住感慨:摩洛哥的女子真是越看越漂亮,每一双女子的眼眸都闪烁着星星的光芒,在浓密卷翘的睫毛映衬下,愈发夺目。卡萨只是中转站,我们下午就得赶往马拉喀什,所以直奔哈桑二世清真寺。

这里的出租车漫天要价,我们早有耳闻,原本只需要20迪拉姆,他却能开价到80,原本语言不通,还价到40迪拉姆,便赶紧上了车,到达目的地,抬价到50迪拉姆,谁让我们是外乡人呢,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也就照付了。

虽然打车让我们扫兴,哈桑二世清真寺却让我们惊叹,我们11:58赶到了售票处,12:00入场。我们脱下鞋子,放进绿色的无纺布袋,小心翼翼地走进清真寺,里面空旷浩大,没有任何多余之物,静谧与祥和,大厅正中悬空建起两条平行的长廊,这是专供穆斯林妇女祈祷的位置。长廊的柱子和壁板都是用本色的杉木雕成,精雕细刻,圆润温柔。

走进《一千零一夜》开始的地方——北非摩洛哥之旅

周围高大的墙壁呈现的则是阿拉伯马赛克镶嵌工艺。镂空木窗透进来的阳光更是让整个大厅蒙上了神秘色彩,大厅的地面全都是有摩洛哥自己生产的方法大理石铺就。大理石下面铺设了。电热力供暖装置。巨大的中央屋顶可以开启和关闭,天气晴朗时,祈祷大厅的屋顶开启,蓝天当空。

在清真寺的下面还有巨大的地下城,顺着阶梯下去,在眼前展现的是供穆斯林信徒小净的莲花喷泉。数量之多,叹为观止,那么多的莲花喷泉足以满足一两万人净手,净面。

走进《一千零一夜》开始的地方——北非摩洛哥之旅

逛完内部,我们在外围转了一圈,拍照留念。清真寺旁边就是波涛汹涌的大西洋,据说这个构思来自于哈桑二世的一个梦,他梦见祖先乘风破浪从海上来到摩洛哥。于是,他发誓要在水上为祖先建一座清真寺。他说要让穆斯林信徒们来这里祷告时,面对真主赐予的天空和海洋,更深切地缅怀祖先远征而来的丰功伟绩。

卡萨布兰卡是一座记忆之城,一部《卡萨布兰卡》,诱惑过多少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爱情栖息于此。

“A kiss is still a kiss,a sigh is just a sigh,the fundamental things apply,as time goes by .”

据说《小王子》的作者及飞行员安东尼·德·圣埃克絮佩里在往返撒哈拉沙漠送邮件等邮件时,会坐在卡萨的酒吧里消磨时间,我们时间有限,就没有多停留。

【千年的喧嚣——马拉喀什】

在卡萨稍作停歇,我们马不停蹄奔向下一站。前往马拉喀什的火车晚了十分钟,一等车厢虽然简陋,但相比二等座的拥挤和体味充斥,已经非常满足了。一等座是六人的小包厢,我们可以利用这四个小时好好休息。醒来拉起窗帘,此时已是夕阳西下,田野上泛起了点点金光,有种大漠孤烟直的错觉。

走进《一千零一夜》开始的地方——北非摩洛哥之旅

入夜,四只24寸的旅行箱咕噜噜地转动着,我们做好了一百二十万分的心理准备,来迎接传说中的惊险和刺激。不得不说,我们是幸运的:当我试图用英语和出租车司机砍价的时候,青儿瞥见了举着酒店牌子的司机,此刻的欢欣鼓舞无以言表。

走进《一千零一夜》开始的地方——北非摩洛哥之旅

错综复杂的老城区是个让地图沦为废纸的地方,不眠广场的四周围有无数条蛛网小径,用心良苦的民宿小伙都为我们一一想到了,在路口等候我们。毫不夸张地说,我都有点儿热泪盈眶,一颗心在陌生的异乡里忽冷忽热的,就像过电一样。这仅仅是我们在马拉喀什的第一个小时。

在不眠广场附近犒赏完味蕾,已经十二点多,奔波了一天,我们慢悠悠走在回民宿的路上。之前听闻过这个城市的最大的特产——少年带路者,他们已在角落里伺机良久。小巷子里的灯光昏暗,我们都看不清他们的脸,三五个少年围堵过来,七嘴八舌地表示要帮我们带路,我们明确表示:NO!我们不觉加快脚步,他们紧追不舍,纠缠不休,嘴里不时冒出粗暴的话。

走进《一千零一夜》开始的地方——北非摩洛哥之旅

“这是一片什么都能发生的土地。”我惊慌极了,不知所措。正在这时,一声厉喝,让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转角处出现了一个模糊的身影,紧接着就听到原先的少年向我们解释:我们之间什么事情都没有。顾不上其他的了,我们逮到机会就立刻开跑,直到民宿门口才停下。转头一看,穆罕默德呢?我瞬间惊呆了,下一秒,只见他竟阔步向我们走来,问他怎么了?他说:怕那些人是一伙的,会追上来,我断后。

这句话,如今回想起来,都觉得特别暖心,要知道:他也只是一个17岁的少年。

第二天一早,民宿热情招待我们,丰盛的早餐让我们大饱口福,实在吃不下的,还都厚着脸皮打包带走了。

走进《一千零一夜》开始的地方——北非摩洛哥之旅

我们包车前往伊尔福德(义工活动目的地),遇见了两个新朋友——嘉嘉和Patrick(“造谣”君),都是非常nice 的伙伴,有他俩相伴,我们接下来的活动更增不少欢声笑语。

途径阿伊特本哈杜筑垒村,《权力的游戏》的取景地,拍摄过20多部好莱坞大片。它建于800多年前,是当地柏柏尔人用来抵抗阿拉伯人入侵的堡垒。顺着山势依次而建,层层叠叠,外沿有一道城墙,城墙外还有一圈沟壑,所有建筑浑然一体,颇有异域风情,体现出柏柏尔人民打垒建筑的高超工艺,如一抹隐约的静静地苍凉在天地之间。

走进《一千零一夜》开始的地方——北非摩洛哥之旅

旅行部分告一段落,接下来一周是义工活动,我会另开一篇来写。

活动中,我们结识了更多朋友。在我看来,萍水相逢是浪漫的,各奔天涯也是浪漫的。彼此分享美好,彼此珍藏怀念,很快的,大家有各自散去,天南地北,永不相见,瞬间迸发的情感是一种令人眩晕的记忆。

走进《一千零一夜》开始的地方——北非摩洛哥之旅

【神话世界——非斯】

《西班牙旅行笔记》中有这样一段迷人的描写:“摩洛哥的菲斯,是令所有的旅人欣喜的地方,因为整个城市是一个活着的天方夜谭,要是有一张载着阿拉伯人的飞毯突然飘起来,你也不会感到奇怪,人们还维持着那神话里的生活。”

走进《一千零一夜》开始的地方——北非摩洛哥之旅

具有法式浪漫的非斯,每一幢房屋的围墙上都盛开着各种鲜花,一簇簇,一丛丛。华灯初上的蓝门集市,有着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极具特色的小吃,夜晚逛一圈,买些纪念品,写张明信片,再惬意不过了。

旅途中,我们遇到了各色各样的人,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事。但我们仍然相信:每一颗糖都去了该去的地方。引用萨克雷的一句话:“这世界是一面镜子,每个人都可以在里面看见自己的影子。你对它皱眉,它还给你一副尖酸的嘴脸,你对着它笑,跟着它乐,他就是个高兴的伴侣。”

不论下一站是哪里,笑容将与我们同在。

在不断奔波的路上,每天有五六个小时在车上,伙伴们聊得热火朝天,我通常就躲在最后一排,有时记录经历的点点滴滴,有时望着窗外。

窗外的景色并不单调,有城镇、山谷、农田,有辛勤耕作的农妇,甚至有几座废弃的古堡,我任由思绪飞散,从历史到现状,从旅途到人生,最终这些思绪都汇于一点:一段发生在摩洛哥的传奇故事。

走进《一千零一夜》开始的地方——北非摩洛哥之旅

世界再大,总大不过心中的梦想,旅途或有遗憾,回忆却能完整无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