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農民軍領袖張獻忠死後,他的“四大義子”最後是什麼結局?

說起張獻忠,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是與李自成齊名的明朝末年農民軍的領袖,成都大西政權的建立者。

明末農民軍領袖張獻忠死後,他的“四大義子”最後是什麼結局?

​張獻忠出身貧寒,從小便跟著父親到處遊走做小生意。他的性情十分剛烈,在崇禎年間,組織了農民軍起義,後在成都建立了大西政權,年號大順。

明末李自成、張獻忠率領農民起義軍多次轉戰入川,對四川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張獻忠率軍幾進幾齣四川,最後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其影響更為巨大。在1646年,清軍南下,張獻忠被流矢擊中而死。

明末農民軍領袖張獻忠死後,他的“四大義子”最後是什麼結局?

在歷史上,農民軍領袖張獻忠收了四個義子,分別是: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和艾能奇,這四個人後來都被張獻忠委以重任。那麼,張獻忠死後,這四個義子的結局是什麼呢?

明末農民軍領袖張獻忠死後,他的“四大義子”最後是什麼結局?

孫可望,可以說是張獻忠的義子之首。出生年不詳,卒於1660年,陝西米脂人。孫可望於1630年跟隨張獻忠起兵,為人勇敢,能識文斷字,頗得張獻忠賞識,被收為義子。張獻忠戰死鳳鳴山以後,孫可望和李定國遵循張獻忠聯明抗清的遺志,率軍南下,加入到南明永曆帝的陣營。不過,孫可望被永曆帝封為秦王后,逐漸擺起了皇帝的架子。隨著權勢的變化,孫與李的矛盾也日益激化,終於引發內訌。1658年,戰敗的孫可望投降清朝,不久便遭到了“兔死狗烹”地待遇,不但爵位被收回,連他的死因也頗為可疑。

明末農民軍領袖張獻忠死後,他的“四大義子”最後是什麼結局?

李定國,張獻忠的第二個義子。他公元1621年出生於陝西榆林,九歲被張獻忠收為義子。李定國驍勇善戰,張獻忠死後歸順南明,領軍8萬進軍湖南,逼得清軍藩王孔友德自殺,使南明朝廷在南方站穩腳跟。儘管一再受到孫可望排擠,李定國卻始終堅持抗清。1661年,吳三桂在雲南用一張弓弦勒死永曆帝,李定國悲憤不已,於次年病死。

明末農民軍領袖張獻忠死後,他的“四大義子”最後是什麼結局?

劉文秀和艾能奇,張獻忠的另外兩個義子,也都是善戰之人,張獻忠死後一起投靠南明小朝廷,分別於公元1658年和1647年去世。艾能奇去世較早,而劉文秀與李定國一樣,堅持抗清都最後一刻,至死沒有“降清”。從這點來看,孫可望的“朝秦暮楚”就顯得不那麼光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