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就是現在 我們該怎麼教小孩?


AI時代,就是現在 我們該怎麼教小孩?

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GI)去年底發佈的報告,預估2030年將有4億至8億個工作(約全球工作15%至30%)會被自動化取代、0.75億至3.75億勞工(約全球勞動力3%至14%)被迫面臨工作轉換及技能提升。

自動化帶來便利,但也讓人擔心,工作是不是會被取代?根據今年發佈的調查,包括生產製造、操作維修、客服門市、資材物流和行政總務等五大類工作,是未來十年最容易被智慧機器人取代的工作;研發、醫療保健、經營、教育和傳播等最不易被取代。

★未來10年哪些行業很可能被智慧機器人取代:

1.「生產製造/品管/環衛類」(53.6%)

2.「操作/技術/維修類」(52.9%)

3.「客服/門市/業務/貿易類」(39.5%)

4.「資材/物流/運輸類」(39.1%)

5.「行政/總務/法務類」(24.3%)

★未來十年,哪些工作依然是智慧機器人無法取代:

1. 研發相關(43.6%)

2. 醫療保健服務類(42%)

3. 經營人資(32.2%)

4. 學術教育輔導類(28.5%)

5. 傳播藝術設計類(27.8%)

數字時代出生的孩子 主修AI的家長也不會教

StraaS & LIVEhouse共同創辦人、iKala執行長程世嘉

AI快速發展,不少家長困惑不知道如何教育下一代,更擔心學校教育跟不上科技發展。史丹佛計算機碩士專攻人工智能的StraaS & LIVEhouse共同創辦人、iKala執行長程世嘉,就曾在臉書透露,不知道該如何教育他自己三歲的女兒。

在程世嘉看來,下一代的孩子,應該以數位學習為主;而且不只是下一代要學AI,大人也要適應。因為成人的職涯也會受到影響,中高齡就業,低技術會被取代。

AI時代要培養學生什麼能力?

因應這股AI浪潮,大學校園紛紛開設相關課程。助理教授李宏毅一堂教機器「深度學習」的AI課程,曾有400名學生同時修課。

但問他,AI時代要培養學生什麼能力,他的答案竟是:「我幾乎沒辦法回答」。因為AI技術進展太快,即使今天有一個答案,下個月可能會覺得這個答案很荒謬。

AI進步太快 三年前教的新技術 今天已落伍

李宏毅2015年起,在開授深度學習相關課程(AI的關鍵技術),但才短短三年,他今年的授課內容,已經和三年前第一次開課時,沒有任何重迭。他說,剛開課時教的是教當時最前瞻的技術,但現在回過頭看,卻已經非常落伍。「未來教育最重要的,是不斷學習最前瞻的技術。」

面對AI新趨勢,學界、業界怎麼說?

教授葉丙成:培養孩子願意學習掌握新事物、新技術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助理教授葛如鈞:重複性高、不需創意和熱情的工作會被取代,要把人訓練得更像人。

IBM全球企業諮詢服務事業群總經理李鬱靜:相對過去的白領、藍領,現在更需要有跨域能力的「新領」人才,這是學校教育要加強的地方。

PTT創辦人、人工智能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PTT創辦人、人工智能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創客(Maker)精神是教育制度最該增加的元素,學習場域不再侷限學校,學生可以多參加Kaggle平臺競賽、hackathon等,學校把相關成果列入學生綜合評鑑。

Google中國研究院前院長、HTC健康醫療事業部總經理張智威:最缺整合硬件、演算架構的系統人才,大學若要訓練AI人才,可能要從國外尋找真正的名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