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學院最新研究:如何點燃你的inner fire?

哈佛商學院最新研究:如何點燃你的inner fire?

2018年9月,哈佛商學院的弗蘭西斯卡·吉諾(Francesca Gino)做的最新研究表明,多數突破性的發現和重要發明都來自於一個核心要素驅動——好奇心

以產品人為例,當他擁有極大的向世界表達的慾望時,就會把自己的語言凝聚成產品的特性、精神,從而讓產品更具有吸引力。

然而,在這個“與外界交流、探索”的過程中,我們通常也會面臨著溝通的障礙,比如過度捍衛自己的觀點,比如缺乏說服力,甚至導致權威的喪失。

針對這一問題,這項研究進一步指出,如果想要有效減少判斷的失誤,避免在判斷過程中的證實偏差(confirmation bias)和刻板印象,有針對性地強化好奇心的驅動可以起到很大的幫助。

究竟怎樣才能有效避免這種阻礙,激發好奇心,讓產品人從內心深處,充滿對於產品打磨的熱忱,並且能讓這種熱忱更加持久呢?

抓住以下這三點


01

被剝奪感(deprivation sensitivity)

產品人的不滿足感

2013年6月,小米耳機創下了20秒售罄2萬條耳機的記錄;進入市場2年,銷量突破1300萬條。在國內,這樣的成績足以用“恐怖”形容。


哈佛商學院最新研究:如何點燃你的inner fire?

這很大程度上源於萬魔耳機(小米生態鏈企業)創始人謝冠宏“不滿足”的產品人精神。這位老牌富士康產品經理, 在對待產品細節上,常處在把自己“逼瘋”的狀態。

為了一個耳機繞線器,他兩個月都沒睡好覺:模具前後改了50多遍,最後還要放地上踩都不能壞。

硅膠表面一條條細細的紋理,每一條都要清晰不能粘在一起,手指觸摸的質感要很光滑;

為了解決耳機線普遍容易被拉斷的問題,他用上了10萬塊錢音箱上才有的高級振膜材料……

他拿做蘋果產品的那套標準,用在生產耳機身上。

那段時間,謝冠宏熱衷於“自我折磨”,他說自己從來沒有如此貼近客戶聲音。

每天早上六點起床,他第一件事就是上網看評論,看網友有什麼疑問,看他們又罵了什麼。

有網友在微博上反饋,耳機在衣兜裡忘了拿,被洗衣機洗壞了。客人說,我常常洗,能洗不壞嗎。謝冠宏回,好!我們研究看看。

於是幾百項測試做完後,又添加了一個“洗衣機測試”,洗一遍、烘一遍,反覆三次才出廠。

還有一次,網友用一句流行語誇了他家的耳機“有毒”。謝冠宏沒明白,特別認真的回覆道,“我們的產品都是經過瑞士SGS認證的,可以放在嘴裡嚼,無毒。”

謝冠宏經常是看評語看到睡不著,等心情平復些,再把挑剔評語都摘出來,根據評語去測去改,改到對方沒有差評為止。

謝冠宏意識到,

只要像阿甘一樣,就沒有天花板。

這種心理就好像時刻在安靜的環境裡,一旦不小心弄出很大的聲音,腦海裡就會自動浮現別人對於噪聲的反感的想象。

正是腦海中不斷出現的外界可能對我們發出的負面評價,敦促著我們不斷地進行自我修正。

這項源於伯萊因和盧文斯坦的研究,指的正是當一個人面對這樣的境況時,填補差距的空白有助於神經的舒緩。

這種動因的出現不一定讓你感覺良好,但可以推動你去堅持不懈地解決問題。

梁寧在產品思維裡不斷提及的所謂“不爽感”,或者說在獲得愉悅過程中的“不滿足”,也正是說的這一點。

一旦產品人對於產品出現了不滿足的情緒,這種不滿足就可以推動產品人持續努力獲得愉悅,並尋找更優化的解決方案。

如果形象地去比喻,就好像在產品人的心中、腦海中,有一雙挑剔的眼睛,一直謹慎地給予著鼓勵。任何一點產品的瑕疵,這雙眼睛都會發現,產品人都無法從這雙眼睛裡看到肯定。

抓住這雙眼睛給自己的感覺,有助於我們不斷地錘鍊自己的不足,擁有看待產品的更高的角度。

02

為快樂探索(joyous exploration)

產品人的擴張慾望

一個人可以對世界的種種奇妙感到驚歎不已,這是一種令人愉悅、興奮的狀態。

通過新的刺激激發創意和活力,有這種動因的產品人會更容易享受到生活的樂趣。

三隻松鼠的“萌文化”就是這一動因的代表。

2012年,零食品類就已經是紅海一片;5年後,三隻松鼠成了“網生”堅果品牌裡面最大的一家。


哈佛商學院最新研究:如何點燃你的inner fire?

現在來看,創始人

章燎原帶領下三隻松鼠似乎每一步都在踩“點”,例如電商的強勢運營、“萌”文化、口碑營銷、IP……

這很大程度上源於章燎原的“擴張慾望”。

電商起家的三隻松鼠的主要優勢就是中間環節少,價格相對便宜,如何更快更準確地讓消費者get到呢?要打廣告。

在互聯網流量性價比很高的2012年,三隻松鼠的廣告“鋪天蓋地”,廣告投放關鍵字的選擇上也是圍繞“包郵”“低至三折”“堅果”這幾個詞,最後導致只要是上網購物的人,無論鼠標點哪兒,基本上都能看到三隻松鼠的廣告。而這確實為三隻松鼠帶來了很多用戶,搜索流量也疾速飆升。

但是低價只是來吸引消費者,如果想要形成一個品牌促進消費者不斷購買和傳播,就需要從剛需過渡到一種愉快的享受型消費。

三隻松鼠開始推崇“萌”文化,稱用戶為“主人”。用戶買不買東西不重要,要讓“主人”覺得“爽”才對。每一個“小松鼠”(客服)的任務是和“主人”聊天,可以撒嬌賣萌聊心事,甚至可以去談戀愛。

因為在互聯網的虛擬空間中,人們看不見對方,就可以卸下偽裝,暢所欲言,而三隻松鼠就是要放大這種想象空間,將互聯網虛擬的劣勢轉變成它的優勢,並最終形成了三隻松鼠的IP。

因為這種“擴張慾望”,三隻松鼠抓住了時機,也抓準了互聯網下用戶的消費心理,2017年,三隻松鼠銷售額接近70億。

這個動因和個人的愛好、興趣具有更高的貼合度,這種推動力也和被剝奪感不同,是一種被外界的樂趣深深吸引的動力。

換句話說,正因為產品人看世界擁有了有趣的眼睛,所以用戶在世界裡看到了有趣的產品。

哈佛商學院最新研究:如何點燃你的inner fire?

就好像孩子之所以創造力迸發,是因為他們會把世界上所有的事物賦予靈魂,因為他們對於整個世界的生命深深地感興趣。

於是在孩子眼裡,每一樣事物都可以被喚醒活力,每一樣事物都變得格外有趣。

如果在產品人眼裡,每一樣事物都可以擁有新的信息,也就等同於它們擁有了新的樂趣和生命力,那麼這些樂趣和生命力也可以在他的產品裡自然而然地發生。

03

社交好奇(social curiosity)

產品人與世界的交流

這源於雷納的研究,是指通過與他人談話、傾聽和觀察,瞭解對方的想法和行為。

產品人的產品,就是它們的語言。

產品人把和世界溝通的語言匯聚集中在一件產品上,然後交付給世界的意義,就好像我們冥思苦想出一句我們最想表達的話,把它說給最重要的人聽。

2018年12月21日,微信在APP Store 發佈了7.0版本。新版本微信在首次運行的時候,開屏動畫是藍天背景下的一枝花,配上的文案是:因你看見,所以存在。暗示著這次改版和用戶的視覺有關。


哈佛商學院最新研究:如何點燃你的inner fire?


微信7.0版本所做的新功能,用戶在沒有開始使用的時候,不會受到任何騷擾,也不會遭遇各種提示,原來該怎麼用現在還是怎麼用。但偶然間發現之後,用戶又能瞬間融入其中,就像新功能一直在那裡一樣。

當所有人都在大談短視頻的時候,微信經過多個版本迭代,突然直接殺入了即刻視頻,採用了story模式;當所有人談論微信公眾號紅利消耗殆盡,打開率下降,要“學會流量分發”的時候,微信依然堅持自己去中心化的產品思路,弄出一個誰也沒想到的新玩法——把看一看變成了朋友圈BBS,以此解決公眾號的活躍問題。

2011年的1.0版本到2018年的7.0,從圖文聊天、語音對講、社交平臺、內容生態、生活服務、微信紅包到即刻視頻的一路迭代,張小龍和他的微信團隊始終傳遞著強有力的信號:1.他們知道問題在哪裡;2.他們要用微信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

在聊天群朋友圈強行推廣、做一個算法推薦,這在很多人看來簡單直接的辦法,他們偏偏選擇另外的路,看起來與眾不同的路,堅持通過產品來跟用戶對話,不去套路用戶

因此可以說,社交好奇的作用,就是幫助產品人通過產品建立與人的關係,與用戶的關係。通過產品來服務人,本質也就是讓用戶通過你的服務得到滿足。

換句話說,最令產品人興奮的,就是能夠把一樣產品真正打入用戶的心裡,讓用戶聽到產品人真實的聲音。


哈佛商學院最新研究:如何點燃你的inner fire?

讓一個產品擁有好的開端,需要體會各種人的情緒和潛意識,需要繞過用戶的意識建立的防禦,看到他們的內心深處。

洞悉人角色背後的真實需求,這條路曲折漫長。想要把產品交付到有需要的人手上,不僅僅考驗產品人敏銳的同理心和洞察力,還有不屈不撓的韌性和耐力。

充分調動內心這三大動因,讓耐力自內而外的生長,在這條漫長的路上不斷前進,相信每一位產品人定能滿意地向世界交付出自己的產品。 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