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全覆盖!2市聚焦首责多措并举提升监督质效

邢台:聚焦监督第一职责 提高监督效能

2018年以来,邢台市纪委监委在做实做细监督第一职责上进行探索创新,推动定位向监督聚焦、责任向监督压实、力量向监督倾斜,着力构建全覆盖的监督网络,不断提高监督质效。

围绕“一个中心”,抓实抓细政治监督。该市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强化党的意识,加强党的领导,严肃查处违反党章党规党纪、违背党的政治路线、破坏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问题。2018年,全市共立案查处违反政治纪律问题47人,其中涉及乡科级及以上干部19人。紧扣党委中心工作,立足监督专责,用好问责利器,共问责党员领导干部853人。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纪检监察工作全过程,既查清违纪违法犯罪事实,进行精准处置;又善于用政治思维进行引领,实现政治效果、法纪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2018年共对4名干部容错免责,努力营造勇于改革创新,敢于担当负责的良好环境。

聚焦“两项职责”,实行监督检查和审查调查分设。市纪委监委调整增加监督检查室数量,有效弥补监督力量不足的短板,监督检查室专司监督,审查调查室负责执纪审查和依法调查处置。在线索管理上,信访室和案件监督管理室对收到的问题线索,除特殊情况外,均及时移送监督检查室。监督检查室原则上每半月提请召开一次线索处置专题会,听取监督检查室关于问题线索的综合情况汇报,逐一分析研判,确定处置方式。监督检查室直接管理线索,确保对监督对象的“画像”更精准,对政治生态的把握更全面。

突出“三个统筹”,开展县(市、区)委统筹巡察。为解决县级巡察“人情干扰重、人手较少”“巡不深、察不透”等问题,探索开展县(市、区)委统筹巡察工作,坚持“三统筹一突出”,“三统筹”即统筹人员力量、统筹方式方法、统筹成果运用,由市委巡察办牵头,从市县抽调力量,组建20个统筹巡察组,混合编组、异地巡察;“一突出”即突出县(市、区)委主体责任和主导作用,县(市、区)委确定巡察计划,听取巡察情况汇报,强化巡察结果运用。2018年,该市组织20个统筹巡察组分两批对56个乡镇(办)、93个县(市、区)直单位进行巡察,发现问题线索1702件,涉及1732人,有力发挥巡察利剑作用。

强化“四项措施”,构建全覆盖的监督网络。该市加强日常监督,持续深化“两谈一会”,在原有提醒谈话、组织约谈、民主生活会基础上,增加运用诫勉谈话、警示教育会、纪律检查建议书、监察建议书等手段,科学践行并丰富和发展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有力压实党委主体责任。进一步整合优化监督力量,改进完善“扎捆滚动”监督模式,在市直单位,县(市、区),县直单位,乡镇,村5个层面扎捆组合、滚动监督,有效破解监督力量薄弱和“熟人监督难”问题。进一步织密监督网络,继续发挥派驻纪检监察组“探头”作用,组织5个市委巡察组对25个市直单位进行常规巡察,组织15个专项巡察组对各县(市、区)和41个市直单位进行专项巡察,发现问题943个。进一步延伸监督触角,加强基层纪检组织建设,在县直单位设立机关纪委委员,村级设立专兼职纪检员,补齐监督短板,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邢台市纪委监委)

承德:一体推进 构建“四个全覆盖”监督格局

2018年以来,承德市纪委监委牢牢扛起监督这一首要职责,定位向监督聚焦,力量向监督倾斜,责任向监督压实,一体推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巡察监督、派驻监督,构建“四个全覆盖”的权力监督格局,不断提升监督质效,推动全市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一年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处置问题线索5776件,立案2721件,结案2655件,党纪政务处分3231人,同比分别增长24.8%、15.6%、12.7%、18%。

用好纪律监督这把尺子,筑牢底线强免疫

该市纪委监委把严明政治纪律放在首位,加强对各级党组织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执行“六大纪律”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制发了《关于纪检监察机关加强政治监督工作的意见》,组织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共严肃查处贯彻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不坚决不到位、违反政治纪律的党员干部78人。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精准有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着力在用好第一种形态上下功夫,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去年,运用第一种形态处置的问题线索占比为55.7%。把谈话函询作为运用第一种形态的重要抓手,制发《加强和规范谈话函询的实施细则》,对谈话函询基本原则、适用情形、操作流程和后续处置等作出明确规定,设计18种制式表格模板,进一步规范谈话函询工作,让监督长“牙”带“电”。去年,开展谈话函询1311件,了结632件,处理轻微违纪问题642件,转初核37件。

同时,强化警示教育,采取公开通报曝光、分系统警示、融入教育阵地等方式,以案明纪、以案说法,用身边案例教育身边人,推动纪律教育常态化。召开全市全面从严治党暨中央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和政治性警示教育大会,通报剖析9起违纪违法典型案件。全年通报脱贫攻坚、生态环保等领域典型违纪问题21批次142件212人。组织开展纪律处分执行情况专项检查,督促各发案单位做实做细处分决定宣布工作,把处分决定“一张纸”变为警示教育“一堂课”。

突出监察监督这个专责,纪法贯通实现“1+1>2”

去年以来,该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扎实稳步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注重理顺关系,有效整合力量,划转编制和转隶力量向监督执纪倾斜,市县监督执纪部门占比均达到80%以上,使监督力量空前加强。

用好纪法“两把尺子”,对线索处置、谈话函询、初步核实、立案审查、案件审理和监督管理等关键环节梳理细化、流程再造,制定调查措施使用规范、移送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11项,配套制定常用文书70多种,初步实现执纪审查和依法调查、党纪处分和政务处分、党内问责和监察问责的有序对接。在办理承德仲裁委员会原秘书长崔晨严重违纪违法案件中,规范使用留置等5种调查措施,移送审查起诉后相关证据均得到检察机关的采信。完善执纪监督、审查调查和案件审理工作相互协调、相互制约机制。通过开展执纪监督检查、模拟执纪执法谈话、评估剖析“留置第一案”等活动,在实战中促进思想契合、工作磨合和力量整合,推动实现“1+1>2”的效果。去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全要素试用“12+3”调查措施725人次。

该市纪委监委积极协调市编制部门对开发区(园区)纪检组更名等有关机构编制事宜作出批复,由市监委向开发区(园区)及市直工委派出监察组,各县(市、区)均出台了《关于加强乡镇纪检组织建设指导意见》的相关文件,推动监察职能向开发区(园区)、乡镇延伸,打通监察监督的“最后一公里”。

用好巡察监督这把利剑,靶向发力增实效

该市聚焦“六个围绕、一个加强”,突出“两个维护”根本政治任务,坚定不移深化政治巡察,查找政治偏差,推动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去年以来,该市在对30个市直单位和承德高新区开展常规巡察的基础上,重点对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突出的扶贫领域和生态环保领域开展专项巡察,着力惩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仅在扶贫领域,市县两级联动开展专项巡察,先后巡察228个单位,发现问题线索262件。

构建科学的巡察体系,规划未来五年巡察工作路线图,修订完善《市委巡察工作流程》《巡察问题整改及问题线索办理监督检查督办制度》等制度规范13项。与此同时,坚持见人见事见问题见效果,统筹推进中央和省委巡视反馈及市委巡察反馈意见整改,做好巡视巡察“后半篇文章”。

擦亮派驻监督这个“探头”,延伸触角除盲区

该市纪委监委注重强化对派驻纪检监察组的领导,建立执纪监督室联系派驻纪检监察组制度,实行网格化管理,定期听取工作情况汇报,对聚焦主责不够、零办案的纪检监察组组长进行约谈。制定考核办法,对派驻纪检监察组进行单独考核。

同时,注重发挥派驻纪检监察组“驻”的优势,督促驻在部门查找廉政风险关键环节和部位,有针对性地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各派驻机构还通过参加会议、调研走访、廉政谈话、受理信访举报等形式,加强日常监督,强化“融入式”监督,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早处置。

据统计,去年各派驻纪检监察组共开展廉政谈话3189人次,下发工作提示函293份、监察建议书33份,回复廉政意见1290人次;处置问题线索394件,初核259件,立案59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和组织处理155人。(承德市纪委监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