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許多的文物拍賣公司是“騙子公司”嗎?

你知道許多的文物拍賣公司是“騙子公司”嗎?

文物拍賣會

中國的文物拍賣公司產生於20世紀90年代,目前的數量多得數不過來。

國內雖然有幾家信譽良好的文物拍賣公司,他們每年的春秋大拍成為文物交易的盛世。

但更多的文物拍賣公司則是不折不扣的騙子公司,他們依仗著我國文物拍賣公司對拍賣品真偽的“不保證條款”,大肆欺騙買賣雙方;因為這一霸王條款,許多文物拍賣公司都出現過各種各樣的欺騙醜聞,而這些欺騙醜聞多半是拍賣公司故意所為。

如將送拍的真品文物調包者有之,將真品文物損壞後迅速恢復者有之,與作偽者合夥專門拍賣高仿品者有之,所有的這些下三濫的手法已為人知,且無文化及技術含量。最新流行的一種不良文物拍賣(文化)公司則是一種極富文化及技術含量的欺騙平臺。

他們建立欺騙平臺一般有兩種模式:一是依賴網絡文物商店做平臺;二是利用微信自創平臺。

你知道許多的文物拍賣公司是“騙子公司”嗎?

模式一

依賴網絡文物商店做平臺的模式。

他們派人在各類網絡文物商店上尋找一些等級中上的文物真品,然後直接跟店主打電話。

通常的對話方式是:“你好,我們看上了你網店上的某件文物,如果你同意,我們公司可以幫你高價拍賣。”

如果店主問高價是什麼價,回答一定是天價。

比如說一隻在文物市場價值3000元行情價的宋代吉州窯茶碗,對方給出的可能性成交價一般不會低於30萬元。

如果你這時還不醒悟、頑固地做著發財美夢的話,則接下來的全是貨主的悔恨、怨氣和淚水。

具體步驟是:送貨、預交成交價2%的保證金,然後回家等消息。

你知道許多的文物拍賣公司是“騙子公司”嗎?

元青花

模式二

微信於人們當代日常生活的便利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它同時為騙子們提供了一個極端隱蔽的平臺。

2015年5月至8月,微信上出現了一批“佚名”的關於清代銅幣(俗稱銅板)的文章,文章有依有據、圖文並茂地介紹了清代銅幣的鑄造情況,同時有鼻子有眼地捏造了大量清代銅幣的鑄造情況,同時有鼻子有眼地捏造了大量清代銅幣的成交記錄,其成交價動輒百萬元以上。文章後面附有微信號。百度中同時出現了一批相關文章,文中別有用心地說清代銅幣價格很高,但有價無市,當前及市面上出現的清代銅幣真品少而贗品多。這話等於是對微信文章的及時呼應及補充。

許多擁有清代銅幣的人還是忍不住追蹤微信號找進騙子公司,其中文物商販居多,因為行外人對此類文章一般不會過多關注。

這類騙局的核心在於高昂的鑑定費。

你知道許多的文物拍賣公司是“騙子公司”嗎?

清代錢幣

總結

許多錯誤出現在別人身上,我們會覺得很幼稚,但面對同樣的錯誤,我們自己卻往往難以繞開。

理論上講,這類騙局都不可能在現實生活中成立,因為對方開出的意向價位太離譜,一般都超出了同類文物的年度拍賣價,有的更誇張到超出了市場價位的幾百倍。

騙局得以成立的根源在於:貪婪屏蔽了所有的理智。

你知道許多的文物拍賣公司是“騙子公司”嗎?

被“貪婪”控制的人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