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鉅鹿之戰——項羽與秦朝的決戰

解析鉅鹿之戰——項羽與秦朝的決戰

項羽在鉅鹿之戰中破釜沉舟,消滅了秦王朝的主力部隊。一舉扭轉了整個戰局。

解析鉅鹿之戰前,先看一下大秦帝國最後一根救命稻草——章邯。

秦二世元年七月,陳勝在大澤鄉舉起伐無道、誅暴秦的大旗。天下群雄紛紛響應。是年九月,項羽乃隨叔父項梁收吳中精兵八千起事。東陽人陳嬰率兩萬義軍,歸附項梁軍。不久,黥布、蒲將軍之義軍亦歸之。楚軍達六七萬人,駐軍下邳。

項梁起事之後,陳勝率領的義軍也勢如破竹,迅速發展到幾十萬人。周文曾事春申君,精通兵法。陳王與周文將軍印,使其率兵車數千乘,卒數十萬西進伐秦。秦令章邯為將,在修築驪山的七十萬刑徒和奴隸中,精選二十萬精壯迎戰,大敗楚軍,周文戰死。周文兵敗,是反秦起義中,義軍遭受的第一次重大挫折。

陳王使人賜田藏令尹印,為上將軍,軍滎陽。田臧使李歸守滎陽,自引精兵西進,與秦軍戰於敖倉,田臧身死軍破。章邯進兵滎陽,拔之,李歸戰死。田臧兵敗戰死,是義軍遭受的第二次重大挫折。

至此,陳勝派出的兩路伐秦大軍皆覆沒。章邯也把秦國二十萬烏合之眾錘鍊成精銳之師。

陳王遣鄧說將兵據郯,伍徐將兵守許。章邯率軍擊許,伍許兵敗走陳;擊郯,鄧說兵敗走陳。

章邯繼續進兵,擊陳,上柱國房君戰死。章邯又進兵擊陳西張賀軍,此役生死攸關。陳勝親自督戰,楚軍大敗,張賀戰死。陳勝敗走,其車伕莊賈殺陳王以降秦。

陳王故人將軍呂臣攻陳拔之,殺莊賈,復陳之張楚。

陳勝兵敗身死,是反秦戰爭中遭受的第三次重大挫折。陳勝死後,各路義軍群龍無首,秦嘉背陳王而立景駒。項梁進兵擊秦嘉,秦嘉死而兵降。

項梁採用了范增的建議,立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為王,依舊稱楚懷王,以號令雄。但事實上,項梁才是各路義軍真正的領袖,自號武信君。

章邯攻打項梁,項梁率全部主力抵抗。楚軍全軍覆沒,項梁戰死。

項梁戰死,是反秦義軍遭受的第四次重大挫折。

九戰九捷的章邯率20萬大軍北上。與王離的20萬長城兵團合擊趙國。趙軍戰敗後,退入鉅鹿城。各路義軍紛紛馳援鉅鹿。

出征凱旋的項羽回到楚地。才得知項梁被殺,楚軍主力全軍覆沒。楚懷王命宋義、項羽率五萬楚軍北上鉅鹿,支援趙國。

解析鉅鹿之戰——項羽與秦朝的決戰

此時,攻打鉅鹿秦軍由於連戰連勝,士氣高漲。各路救援鉅鹿的義軍心裡很矛盾:一方面,很想消滅秦軍。另一方面,又畏懼秦軍。

項羽勸宋義主動出擊。攻打秦軍。宋義畏戰。項羽殺宋義,自立為上將軍。

王離與章邯的職責是,王離率20萬長城兵團全力攻打鉅鹿城。章邯的二十萬秦軍職責有二:一是負責運輸糧草箭矢。二是牽制馳援鉅鹿的各路義軍。保護長城兵團的側翼安全。

很多人認為,項羽只打敗了王離的長城兵團。並未打敗章邯軍,章邯下破了膽,才投降的。其實不然,鉅鹿之戰,項羽首先擊敗的就是章邯軍。

項羽第一戰,先派蒲將軍渡河,小勝秦軍。搶灘成功,站穩了腳跟。然後,項羽率全部楚軍渡河,破釜沉舟。只帶三天干糧。與章邯20萬軍決戰。這是秦末戰爭中第一場最硬的硬仗。士氣如虹的楚軍以一當十,章邯軍戰敗。

章邯軍被擊敗後,王離軍糧道被斷,側翼還失去了保護。項羽又進攻王離軍。項羽猛攻王離軍時,困守在鉅鹿城內的趙軍發起反攻。救援鉅鹿的各路義軍士氣大振。一部分主動出擊,與項羽合擊王離軍。這是秦末戰爭中的第二場硬仗。另一部分義軍牽制敗退的章邯軍。章邯雖然戰敗,20萬主力尚存。不可小覷。

此時,戰局逆轉。章邯想反攻項羽。但有諸侯義軍的牽制。章邯軍隊雖然戰鬥力強於義軍。但秦軍剛被項羽打敗,士氣低落。義軍則士氣高漲。

章邯應當做過估算。估算的結果是章邯軍在攻破義軍防線之前,楚軍和趙軍就已經消滅了20萬長城兵團。最後章邯的20萬秦軍也被包圍。

章邯做出了唯一正確的選擇,見死不救。欲退回函谷關固守。秦朝雖然滅亡,秦國作為一個諸侯國,繼續苟延殘喘。

但秦二世要讓章邯主動進攻。如果不進攻或戰敗。都要治他的罪。

章邯進退兩難。再進攻,此時長城兵團已經被消滅。孤軍奮戰必敗無疑。正在章邯猶豫不決之時,項羽派遣一支軍隊,再次攻擊章邯,章邯再敗。此時秦軍士氣為零。

解析鉅鹿之戰——項羽與秦朝的決戰

章邯不得已投降。

我認為,秦末三大名將:項羽第一,章邯第,韓信第三。

章邯還具有戰略頭腦。知道進退。秦國朝廷若以章邯之意。20萬秦軍退回函谷關。據險堅守。秦朝會滅亡。但秦國作為一個諸侯國,還能再堅持幾年。

當然,諸侯已經同仇敵愾。再加上戰神項羽。函谷關也是遲早被攻破。當年函谷關就被齊國名將匡章攻破過。

最後再說一點,救援諸侯的義軍被我們無視了。其實,他們在鉅鹿之戰中起了重大作用:

一是義軍也想攻打秦軍。解鉅鹿之圍。但秦軍戰鬥力太強。他們打不過。

二是項羽大敗章邯軍後,斷了王離軍糧道。諸侯義軍士氣大振。便與項羽合擊王離軍。【估計有四分之一的義軍】

三是除了與項羽合擊王離軍外。大部分義軍的職責是牽制已經戰敗的章邯軍。這些義軍【估計有四分之三】從鉅鹿之戰開始,到結束。始終作壁上觀。他們也功不可沒。正因為他們的牽制,章邯軍才不敢救援王離。章邯一旦救援王離,這些義軍鐵定會誓死抵抗。其一、他們士氣高漲。其二、所有義軍都在奮戰,他們沒有臉面苟且。如果考慮士氣因素,章邯軍可能無法擊敗這些義軍。

故司馬遷書其坐壁上觀,卻為史實。但埋沒其功,太史公無理。

項羽大封諸侯,自號西楚霸王,統轄九郡,都彭城。封劉邦為漢王,王巴、蜀、漢中。三分秦地,立章邯為雍王,王咸陽以西,都廢丘。田榮數負項梁,又不肯出兵救援鉅鹿,故不予封。其他救援鉅鹿的十餘路義軍皆被分封為諸侯。說明項羽深知‘坐壁上觀’的各路義軍功不可沒。

鉅鹿之戰中真正的決戰,是項羽率領的五萬楚軍與困守鉅鹿城內的趙軍,以及部分義軍。合力夾攻王離的長城兵團。最終全殲長城兵團。

但鉅鹿之戰的勝負點,卻是項羽擊敗章邯大軍。章邯兵敗撤退後。使王離四面受敵。長城兵團已經成為甕中之鱉,必敗無疑。從這個意義上講。鉅鹿之戰真正的決戰,是戰役初期項羽破釜沉舟,以五萬楚軍擊敗二十萬章邯軍。

項羽神勇,千古無二,此言不虛。

附錄:章邯敗退後。王離糧道被斷。長城兵團只剩幾日糧草。正常情況義軍應當把秦軍困死餓死。但項羽不等王離彈盡糧絕,就主動進攻。急於與秦軍決戰。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項羽顧忌章邯的20萬秦軍。擔心遲則生變。趁義軍士氣高漲之際。一鼓作氣,全殲長城兵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