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蘿蔔與高檔大餐”-從接地氣的角度,詳細分析購車選擇

作者:咖加用戶-竹老闆

“胡蘿蔔與高檔大餐”-從接地氣的角度,詳細分析購車選擇


文章的開頭,我想用一幅多年前看到的漫畫作為鋪墊:分叉的公路上有兩個指示牌,一邊畫著一桌高檔大餐,另一邊畫著一堆胡蘿蔔,一隻小兔子在路口猶豫不決。

這個漫畫是大約十六七年前,在某個知名IT雜誌上刊登的某篇文章裡的插畫,本意是想表達未來IT界的多樣化發展給當下的用戶帶來了選擇困難。十多年後的今天,這幅漫畫完全可以用來表達國內購車用戶在選擇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與糾結。產品力、需求、品牌價值、使用成本、保值率這些名詞纏繞著每一個理性購車的用戶,每個用戶都想選到最適合自己的車。那麼現在,本文將站在消費者購車最實際的角度,儘可能全面、理性的分析購車選擇(本文無圖,流量用戶可放心食用/土豪請無視本文,選擇你最喜歡的就好)。

一、關於找準需求

購車的用途是什麼,這是用戶在購車之前,在需求層面需要理順的問題。不知道自己的用途,盲目選擇或者盲目聽從別人的意見,往往都是買了就後悔。

簡單進行分類,買車的用途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本文的出發點是基本是買車人=開車人,不過多考慮有專門司機的情況):個人代步用,個人個性座駕,家用,商務接待用。商務通用。其中是作為基礎屬性,涵蓋於到。而到每個點與每個點之間都可以存在交叉,甚至多個點交叉,一輛車需要同時滿足這多個方面的作用,以下一一分析。

人代步用:這是汽車最基本的用途,提供個人代步屬性,幾乎所有的汽車都可以滿足這一需求。從實際出發分析,這類用戶對車的需求相對較低,滿足正常使用即可,對車也不是特別有興趣,僅需要提供一個代步工具功能。依據經濟條件的不同,這類用戶通常會選擇A00級-B級轎車/SUV,不追求特別突出的駕駛感受與空間,僅僅要求好開、好用、好養。典型的車型如鈴木奧拓/比亞迪F0(A00級轎車)、大眾POLO/本田飛度(A0級轎車)、本田XRV/長安CS35(A0級SUV)、豐田卡羅拉/大眾朗逸(A級轎車)、豐田RAV4/日產逍客(A級SUV)、雪佛蘭邁銳寶XL/現代索納塔九(B級轎車)等。

個人個性座駕:這是個人代步用車在個性方面的進階需求升級。此類用戶不滿足於汽車提供的基本功能,對駕乘感受、外形、內飾有相對明確的需求,購車成本相對來說也高於個人代步用車的用戶。此類用戶通常追求充沛的動力、良好的駕控性能、符合自己審美的外觀內飾,特別是對駕駛相關性能有著很高需求,或著要求有能夠野外玩樂的越野基礎,能夠為自己提供樂趣及一定社會認可的附加價值。他們通常也是對汽車有著明確愛好與興趣,並對汽車有一定深度的瞭解。依據經濟條件的不同,這類用戶通常會選擇A級-D級轎車/SUV,會依據車型的綜合產品了力,尤其是駕控方面的產品力進行選擇。典型的車型如:大眾高爾夫GTI/本田思域(A級轎車)、馬自達CX-4/領克01(A級SUV)、寶馬3系/馬自達阿特茲(B級轎車)、凌志NX/寶馬X3(B級SUV)、奧迪A7/奔馳CLS(C級轎車)、豐田普拉多/寶馬X5(C級SUV)、保時捷帕拉梅拉/瑪莎拉蒂總裁(D級轎車)。跑車及其他特殊車型類本文暫不列舉涉及。

家用:這是個人代步用車在實用性方面的進階需求升級。這類用戶通常著重於車輛的實際乘坐/儲物空間,要求能儘可能多的滿足一家或兩家人出行的需求,同時在車輛駕乘舒適性、隔音降噪、使用成本方面有一定的升級。依據經濟條件的不同,這類用戶通常會選擇A級-C級轎車/SUV/MPV,以空間實用性作為第一考慮。典型的車型如:日產軒逸/吉利帝豪(A級轎車)、本田CRV/哈弗H6(A級SUV)、豐田凱美瑞/本田雅閣(B級轎車)、豐田漢蘭達/別克昂科威(B級SUV)、凌志ES/沃爾沃S90(C級轎車)、本田奧德賽/大眾途安(家用MPV)。

商務接待用:這部分用戶有著相對比較固定的車型選擇範圍,相對應的車型也有著較高的市場和社會認同度,是一個幾乎不需要過多解釋的分類。這部分用戶普遍需求車輛擁有較高的社會認知度、乘坐舒適寬敞、隔音靜謐性好,俗稱“有面子、舒服”就行。依據實際情況的不同,這類用戶通常會選擇B級-D級轎車/MPV,購車預算相對充裕。典型的車型如:別克君越/大眾邁騰(B級轎車)、寶馬5系/奧迪A6(C級轎車)、奔馳S級/寶馬7系(D級轎車)、別克GL8/豐田埃爾法(商務接待MPV)。

商務通用:這類用戶也有著非常廣泛的基礎,尤其在中小城市、縣鄉居多。他們的需求是一臺能夠滿足一般商務乘坐/貨運兩用的大空間、保養維修簡單方便的汽車,購車預算相對有限,把裝載能力與使用成本放在比較突出的位置。這類用戶通常的選擇就是10萬元級別以下的各類商用MPV,典型如五菱宏光/寶駿730/長安歐諾/風光360等,甚至包含長城風駿/五十鈴DMAX等皮卡產品。

以上就是本文簡單梳理歸類的主流購車需求,在買車之前,一定要先想清楚自己屬於哪一類用戶,對車有什麼樣的要求。梳理清楚購車思路,建立屬於自己的需求體系是購車最基礎的環節,離開這一環節,幾乎不太可能選到合適自己的車型。

二、關於新車綜合產品力

理清了購車需求,下面我們就來談談新車綜合產品力。我先用並不專業語言對這個詞語下一個定義,如果不準望大家多包涵:

新車綜合產品力是指在完全新車的狀態下,車評人在靜態及動態兩個方面,對汽車進行測試,包括但不限於加速、剎車、底盤、轉向操控、油耗、隔音降噪、乘坐空間、前後座椅體驗、車內儲物空間、後備箱空間、外形、內飾、車機系統、人機工程學、配置、賽道體驗等。最後根據測試的數據結果與使用感受,結合車型本身的定位定價,給出的關於整車綜合素質的評判。

新車綜合產品力對汽車本身的影響是絕對致命的,新車綜合產品力不能貼合目標定位人群的車型註定是失敗的,而一些綜合產品力不強,但卻能在某幾個重要方面完全貼合目標定位人群的車型卻有可能會在市場上取得成功。作為用戶,瞭解新車綜合產品力最快捷的方法就是閱讀車評人的測試報告。車評人的測試報告大多比較詳盡全面,相當於“你沒去試車,但是有人給你試過了”。至少這些測試報告可以讓你頭腦裡形成對某車型的一個具體概念,足夠讓你決定要不要把它列入試駕備選名單。

試駕是在觀看車評人的測試報告後,進一步全面實際的瞭解新車綜合產品力不可缺少的部分。關於試駕的重要性甚至超過觀看測試報告。說的直白點,車是自己花錢買給自己用,每一次選擇都應當儘量謹慎。不去試駕的話,始終只會對車有概念而沒有體驗。而試駕是絕大多數用戶把車評人給出的結論帶到實際駕駛中去體驗的唯一途徑。試駕時候的手緣、眼緣對購車的影響也是十分關鍵的,經過了試駕這一關,才能具體知道這個車是否適合自己。

對於購車流程,我個人的建議如下:首先是在確定需求購買方向的基礎上,通過查閱媒體資料/聽取身邊人意見/外觀內飾初篩的辦法,確定出一批備選車型。第二是觀看各路車評人對這些備選車型的測試報告,瞭解這些車型的新車綜合產品力。可以多看一些車評人的測試報告,每個車評人對車的理解和測評都有一些區別。然後找出他們觀點不一致的地方,把你認為會對你使用造成影響的部分重點記錄下來,帶到下一步試駕中。第三,通過前兩步的工作,相信一定能夠找出2-4個相對心儀的選擇了。這時候就需要去試駕(動態靜態一起)。試駕的時候,重點體驗兩方面:你自己對這輛車的駕駛與乘坐感受,俗稱手緣眼緣。車評人觀點存在激烈衝突的地方。比如A車評人說這座椅很舒服,但是動力響應差;B車評人說這座椅糟糕,但是動力開起來還可以。這些衝突的觀點請全部帶到試駕中,以你自己的感受來實際評判。最後,經歷了試駕,就可以考慮購買細節了,如4S店的優惠條件、金融貸款政策、提車週期等、甚至你去哪個4S店更方便都可能成為影響選擇的一根關鍵稻草。在細節方面再次進行一次比對,最終確定購買。

三、關於使用成本

使用成本分為兩大類:燃油費用與保養費用(保險/維修費用在各個消費層級都相對固定,有少數例外,本文就不展開細說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單獨交流)。

燃油費用可以說是車主們關心最多的一方面,而影響燃油成本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但不限於發動機排量大小、動力匹配水平、動力絕對值、車重、風阻係數、輪胎規格、使用燃油類型及標號、日常綜合路況、個人駕駛習慣。而很多第一次購車的用戶並不能清楚的瞭解這些方面,對於這部分首次購車用戶,我建議從第三方油耗統計軟件裡獲取目標車型的綜合油耗數據。雖然這個數據是綜合結論,並不能完全的反映出每個車主各自不同狀況的油耗值,但是也有合理的上下限數據區間,對於首次購車的用戶完全可以起到一定參考作用。而工信部油耗基本代表著這個車在完全一致(並且相對低負載)的環境下所能達到的油耗水平,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是不能完全作為參考依據。多數小排量增壓發動機面對工信部油耗測試通常都能取得不錯的成績,然而實際綜合油耗水平卻差強人意,所以,單看排量估算油耗是完全錯誤的做法,渦輪增壓也並不能一定比自然吸氣省油。列舉一些常見的、不同層次的,但在其相應的動力水平下,油耗表現較為突出的動力總成:兩田混動,通用混動,馬自達創馳藍天1.5/2.0/2.5搭配6AT,本田L15B1.5T搭配CVT,豐田M20 2.0搭配CVT/A25 2.5搭配8AT,大眾三代EA888/EA211搭配DQ系列DCT,寶馬B48 2.0T搭配ZF8AT。

關於燃油費用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年行駛的里程數。一個一年行駛1萬公里的用戶,和行駛3萬公里的用戶,對所選擇車型的油耗會有著截然不同的敏感性。年行駛里程越長,通常越是要求有較低的油耗水平。這個問題在買車之前也要考慮到,在經濟條件不是特別突出的情況下,估算一下自己的年行駛里程,如果較少,可以適當考慮一些油耗一般但是其他產品力表現更突出的產品,只看單車油耗水平可能也是會錯過適合自己的好車的。

保養維修費用方面。先說保養,我先糾正大家普遍存在,甚至很多老司機都普遍存在的一個認知誤區:對於大多數保養費用正常的車型而言,在汽修店保養並不會比在4S店保養省下很多錢。為什麼這麼說,肯定有人要問了:我的車小保養一次,在4S店報價是600,在汽修店只要400就能搞定,為什麼你會說不省錢?對,沒錯,每次大保小保如果在汽修店做,都會比在4S店省出三五成的費用,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常年在汽修店保養的車輛,將無法提供詳盡的4S店保養記錄,甚至2-3年才進一次店,提供的保養記錄與車況記錄根本無法作為二手車交易時候的參考。在二手市場,無論面對收車的商戶,還是懂行個人買家,能否提供完整的4S店保養記錄將對收車價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一個記錄完整的車,和一個只有首保進店記錄的車,哪怕車況完全一致,二手售出價都會有數千元差別,車價越高,這個差別會越大。你在汽修店保養所省下的每一筆錢,都會在賣車時候一一體現,在哪裡保養,最終你支出的金錢幾乎是一樣的。

那麼還是能不能在汽修店保養呢?答案也是肯定的,包括我個人在內,有些車也會選擇在汽修店保養。原因很簡單:總成本一樣,但是汽修店更方便快捷,老闆更熟悉,而且能提供較為個性化的服務。比如我自用的車都是半年進4S店保養一次,但是由於長期在路況較差地區行駛,灰塵也很大,我的空調濾芯基本是三個月需要換一次,每年也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做一到兩次四輪定位與動平衡,這在汽修店做顯然比進4S店要方便的多,4S那邊只需要留有正常間隔的保養記錄,儘量不要出現異常間隔就行。

四、關於二手保值率

其實二手保值率這個話題,本身也應歸類為“使用成本”一欄,但是因為本身相對的特殊性和獨立性,所以本文單獨拉出細說。

保值率其實分為兩大類:價格保值率與二手市場交易活躍度。價格保值率是指一個汽車,在使用一定年限之後,當前二手市場平均成交價格/當前新車含稅價的比率。二手交易活躍度是指一個車型,在二手交易市場,每個時間週期內的成交量。兩個數據看似沒有關係,其實是相互影響,息息相關。基本可以認為,當前市場保有量大的車型,即月銷量高且上市時間長的的車型,一定擁有較好的二手市場交易活躍度,並且價格保值率不會太差。

市場交易活躍度高的車型,非常受到車商的追捧,典型的如哈弗H6與福特福克斯,本身保值率一般,沒什麼突出特色,但是二手市場交易活躍度特別高,車商非常喜歡收,收來也能很快出手,保證賺到一筆快錢。我曾經目睹過一位二手車商的一個交易,一位賣家帶著本身車況尚可的H6來出售,而很快一位來看車的買家剛好看中,車商收了一筆整備/過戶費用,當場成交。價格保值率高的車型,典型如凌志ES與豐田漢蘭達,二手車價非常堅挺,貨源緊張甚至供不應求,需要提前和車商溝通訂車,幫忙尋找貨源(這又分為兩類看,如ES之類是因為新車售出量低,二手市場需求倒掛;而漢蘭達之類是綜合產品力太強,實際二手使用價值高)。這類車型也是非常受到車商追捧的,收來不愁賣,單車利潤高。而市場交易活躍度低的車型,通常價格保值率也不怎麼樣。典型如去年我的一位朋友需要出手一輛馬自達CX-7,開到車商那裡,詢問他“槓七”的收車價時,老闆看了半天竟然問了一句“這是什麼車?”可想而知,給出的收車價是有多麼悲慘。

關於價格保值率的重要性,我舉一個非常極端的例子,5年前花了接近價錢買了豐田漢蘭達和納智捷大七的用戶,現在換車出售的時候,二手成交價的差距是非常非常非常驚人的,這個價值差距能夠橫跨主流B級車到 入門C級車的範疇。再舉一個比較常見的例子,二手市場同年份/里程,車況接近的豐田卡羅拉與雪鐵龍C4L,儘管新車價格十分接近,但是二手市場成交價卻有著跨層級的差別。選擇保值率高的車型,無形中會為車主省下一大筆錢。

限於篇幅,本文無法詳細為大家介紹哪些車保值率高,哪些車交易活躍度高,只能給大家一個提醒:只要是對資金敏感的用戶,買新車時候千萬不能忽略這個問題。市場保有量大,新車銷售好的車型通常擁有不錯的保值率與交易活躍度,建議大家在購車的時候,儘可能的去了解一下目標車型的二手市場狀況,如果沒條件去了解,那麼儘量在幾個目標車型裡,選擇品牌及車型保有量大的產品,俗稱“隨大流買”,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擇,但卻擁有相對靠譜的二手保值率基礎。

另外再說一點,一個車型的二手市場保值率,幾乎都是“低配保值率大於高配”。因此,結合實際使用,儘量選擇廠家利用明確配置層級區分,指向購買的走量車型。典型如本代君越20t精英版/28t豪華版、寶馬320Li時尚版/320im運動版、凱美瑞八代2.5G豪華版/HG豪華版、領克01型pro版,既有不錯的配置基礎,也是各自車系裡保值率相對較高的產品。

五、典型購車案例分析

介紹一個非常具有典型代表的推薦購車案例。今年6月,我的一位同事需求購買車輛,預算在裸車15萬內,主要需求是上下班代步與家用出行,屬於家庭首次購車,想要一個合資品牌

SUV,不考慮轎車。那麼在與她進行溝通後,我確認了她對車輛使用的經濟型與便利性非常看重;其次是空間要滿足家庭的正常使用,同時包含了偶爾帶父母家人外出自駕遊的需求;對外觀要求是儘可能的漂亮時尚;對駕駛性能沒有要求;短時間內沒有再增添新車或換車的計劃。根據之前的需求分析,她需求完全屬於個人代步/家用兩個層面。最初她的目標是馬自達CX-4自動最低配,價格剛好處在預算上限。我十分理解她的最初目標,因為對於年輕的妹子來說,CX-4動感活潑的外觀實在太有吸引力了。然而CX-4的主要產品力方向在於駕駛性強,輕鬆好開(這一點她完全不在意),空間實用性相對是短板(我當時判斷出她的車後排利用率會較高,目前來看確實如此),儘管創馳藍天2.0/6at的動力總成依然有良好的經濟性,但整體來看並不適合這個完全對駕駛性沒有需求的妹子。

我給她開出了三個選擇:探界者535T自動領界,繽智/XRV1.5或1.8,逍客2.0自動豪華(剛好是中型、緊湊型、小型三種,產品力都貼閤家用,經濟實惠。而外觀內飾則有著完全不同的風格,車身尺寸也有較大差距。在推薦購車時可以在初期給出一些相對跨度較大的選擇,再根據對方的反應找準具體方向)。在經過長時間的對著電腦介紹講解各個車型的特點後,妹子做出了第一個選擇,PASS掉我首推的探界者,理由很簡單,外觀太粗獷不喜歡,駕駛技術並不好也沒有信心去駕馭這麼一個大車。OK這沒問題,畢竟車買來是自己用的,外觀不喜歡或者覺得難以駕馭都是致命問題,我非常理解認同她的選擇。

在繽智/XRV與逍客之間,我告訴她兩車的保養維修費用、保值率、質量口碑都不錯,但我更建議選擇繽智/XRV。理由如下:儘管小一個級別,但是車內空間並不小,而且不管是1.5還是1.8的車型,都比逍客2.0更省油,價格也更低。而且車長短不少,便於駕馭,好停車。後來很戲劇,妹子路遇一輛停在車邊的逍客,繞車觀察一週,外觀上再次PASS。

至於選擇繽智或是XRV的問題,解決的異常輕鬆,妹子家離東本的4S店比較近,去做保養維修更方便。那麼就毫無問題了,繽智直接PASS,擇日去試駕XRV。既然準備試駕XRV,那麼車型就要進一步細分了。XRV的1.5版本只有手動/自動的兩個乞丐版,配置實在太素,1.8EXI自動舒適版(次頂配)增加了前後頭部氣囊、全景天窗、無鑰匙系統、發動機啟停(這一點我單獨說明,包括我在內很多人是喜歡使用啟停的,非極限擁堵跟車路況都能夠正常使用並且能結結實實的節省燃油),無論從安全性、易用性角度都有較大提升。儘管1.5的發動機更新更好,但車型太少是個無法避免的問題,沒有十全十美的選擇。況且1.8EXI自動舒適版也屬於全系車型當中的走量型號,提車方便,未來保值率有保障。

試駕與訂車十分順利,這種走量的車4S一般也不會玩什麼花招,正常優惠水平,送了一些東西與保養。妹子在試駕後當場付錢訂車,沒有任何疑慮,落地價比原先預計的15萬裸車預算更低。目前妹子對車十分滿意,首保已過,沒出現任何故障,油耗大約7.5升/百公里左右的水平,與她最初購車的目的完全貼合。

六、結語

在本文的最後,還是想再對大家說一句,購車之前一定要想好購車是為了什麼,找準需求是理性消費的基本前提。正如本文開頭糾結的那隻小兔子,“胡蘿蔔與高檔大餐”是個問題,也不是個問題。選擇的時候可以不要那麼拘泥於“高大全”的標準,只要產品力方向適合自己的需求即可。沒有十全十美的選擇,賣或賣都要拿得起放得下,車是改善生活的工具,在選擇上糾結太多反而得不償失,錢既然花了,當然是自己或家人開心就好。

說了這麼多關於購車選擇的問題,希望能夠對朋友們有所幫助,願大家一起在咖加車評提供的平臺上互相交流學習,共同進步。

“胡蘿蔔與高檔大餐”-從接地氣的角度,詳細分析購車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