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爽文甜文信手拈来 看诗中吕布的彪悍人生!


有这么一个人:


论武,万军丛军取上将首级,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论文,玩豪迈,玩柔情,无不信手拈来,被誊为“词中之龙”,与苏轼、李清照等量齐观。

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爽文甜文信手拈来 看诗中吕布的彪悍人生!


番外篇


“阿疾,知道我为什么常常带你来此山头登光望远吗?“ 残阳如血,耸立孤崖上有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拐着拐杖,正目光慈祥的对一个少年问道。


”知道,南方才是我们的家,才是我大宋的大好河山。“少年略带倔强和坚毅的眼神望向南方。


老人略带赞许的微微一笑,摸着少年的头道:“不错,虽然我们身在金国,但我们永远留着大宋的血。现在脚下的这片土地,原本就是我大宋的江山,如今却被金人占了去,身为大宋子民,教我等有何颜面以对列祖列宗。“


老人说到这样,激动地突然咳了几声,少年连忙轻轻的抚着他的背。老人轻轻摆了摆手,接着说:”虽然祖父迫于形势,一直在金国为官,但其实身在曹营心在汉,只不过是留着这有用之躯,希望有朝一日能复我大宋大好河山,祖父也好尽点心力。本来,我大宋岳武穆大破金兵于朱仙镇,欲直捣黄龙,我等也与岳爷爷商议好了,只等里应外合,一举击溃金人,收复失地。但可惜的是,朝廷误信奸人所言,十二道金牌将你岳爷爷召回,致使功败垂成,实在让人扼腕长叹啊!“


少年握紧了拳头:”祖父,岳爷爷自是大大的英雄,孩儿日后必当效仿之,方不愧于生于这天地间!“


老人听到这,会心一笑:”阿疾,我老了,可能是看不到克复中原的那天了,你是我们家的千里马,希望你能永远记得,我们身上流着大宋的血,杀金贼收复我大好河山。如果有那么一天,千万记得告祭我一声,我就心满意足了。“


少年握紧老人的手,坚毅地说:”孩儿定当铭记于心,克复中原,还我河山。“


斜阳余晖落下,照在一老一少身上,那个老人叫辛赞,而那个少年,叫辛弃疾。


此后,这个少年用尽一生的心力矢志收复中原的大好河山,八千里路云和月,三十功名尘与土,用毕生谱写了壮丽华美的乐章。


1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敌占区”的汉人不堪金人压榨,奋起反抗,纷纷组织起义军。


辛弃疾就是其中一支,当时他居然拉了一个叫义端的和尚入伙,原因很简单,这和尚手下有支千人小部队。


辛弃疾说服这义端和尚一起投奔了耿京帐下,深得耿京所赏识,但只看到了他的文学才华,任命其为机要秘书。


然而事实证明,头上没毛的和尚不一定都是慈悲心肠的唐三藏,义端和尚在起义军中只呆了一段时间后——背叛革命了!

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爽文甜文信手拈来 看诗中吕布的彪悍人生!


没错,这花和尚挨不住苦,跑掉了!


这不是打脸了吗,跑就跑吧,居然还偷走了义军大印,准备献给金人当见面礼,求取荣华富贵,要知道,这印信可是辛弃疾所保管的,这不坑爹吗?


尼玛,士可忍孰不可忍,老辛不发威,当我是病猫了?


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爽文甜文信手拈来 看诗中吕布的彪悍人生!


辛弃疾顿时爆了,当下立下军令状,三天之内,保证夺回义军大印。


惨淡月光下,少年驰马飞奔,纵马千里,日夜兼程,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终于在第三天追回义端。眼见无路可逃,义端也是狠角色,提马回刀俗作最后挣扎。少年更不答话,跃马空中,手起刀落,剑光闪,秃头落。


少年“呸”的一声,向地上吐了一口唾沫,鄙夷道:“当什么也不好,非要当叛徒!”


说罢拔马回头,径直单骑回到军中。当义端的头颅扔在耿京面前,义军的阵营顿时炸了。“厉害炸了!““牛X””辛日天!“年轻而热血的军士大喊,”真乃关云长再世也!“领导耿京赞叹道。


那一年,热血少年辛弃疾21岁,青春年少,意气风发。


2


少年阿疾不但文武双全,还很有战略眼光,深知这种小打小闹的起义军并非长久之计,于是向领导耿京建议,主动与临安当局取得联系,向正规军靠拢。


这耿京也非草莽之辈,只知胡乱蛮干,一听此言甚合心意,当下拍板:“阿疾,你是文化人,长得又一表人才,联系朝廷这个艰巨的任务,就交给你了!“


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爽文甜文信手拈来 看诗中吕布的彪悍人生!


兵速神速,说干就干,辛弃疾和战友贾瑞立即收拾行李,快马加鞭直奔南宋都城临安府。 所有的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老辛不负领导重望,果然马到成功,凯旋而还。


然而,归来途中,一个晴天霹雳般的坏消息传来,差点没让辛弃疾吐血。


老上司、老领导耿京,居然被一个叫张安国的叛徒给杀害了。真是:叛徒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事实证明,起义是个技术活,不但得防敌人,更得防着自己人——大哥,从来就是用来出卖的。张安国不但出卖了大哥,还砍下大哥的脑袋投靠了金人,算纳了投名状。


老大耿京被杀,起义军群龙无首,人心涣散。由于情况不明,很多人劝辛弃疾躲起来,容后再图大事。


但此时的辛弃疾血气方刚,艺高人胆大,直言道:“躲是不可能的,怕更是不存在的。今日且看我如何拔剑擒贼!众儿郎,且随我万军中杀此不忠不义之鼠辈。”


于是,一场大宋版本的特种部队式的斩首行动就此开始。辛弃疾亲率50骑兵夜袭金营,此时的叛徒张安国正与金将happy喝酒吃肉好不快活,辛弃疾马作的卢飞快,50骑直闯中军帐下,于万军丛中活捉了叛徒张安国,并连夜狂奔千里,将其押解到临安正法。


这样的战绩,怕是上古名将也难以做到,而少年辛弃疾做到了,这不仅仅是恃勇斗狠,否则还没等你摸到中军帐前就可能嗝屁了,不经过精心的策划、精巧的布置和完美的执行力,是不可能成功的,包括掳人后退的路线,如何摆脱追兵,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可能万劫不复。


所以,这种技术活你不服不行,放到现在来说,比什么美国大兵们可牛多了,当时可没什么高精间的精密电子设备、各种牛B武器可以辅助。


玩特种作战,老辛早在800多年前就玩过了,厉害了word哥。

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爽文甜文信手拈来 看诗中吕布的彪悍人生!


正如他后来《鹧鸪天》中所写:“壮岁旌旗涌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后夜娖银胡騄,汉箭朝飞金仆姑。“——豪情万丈!


然而,辛弃疾没有想到,这段时间成了他杀敌最惬意,最豪气万千的时光。


3


如此表现,自然引起了临安当局的重视,也使辛弃疾名扬天下,年少的辛弃疾自然也踌躇满志,憧憬着能像偶像岳飞岳鹏举一样提兵跃马,收拾旧山河,为此连上《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但理想很美好,现实往往很骨感,宋高宗赵构接见了这位锋芒毕露、英姿勃发的年轻人,很是一番赞赏,但最后却给了这个年轻人一个江阴签判的文职,这个职位相当于市委书记的秘书。


从小就想着统兵一方,征战沙场的辛弃疾被授了个文职,也许在赵构看来,已经是重用了,因为大宋自立朝以来就是重文轻武,给你这个年轻人一个这么重要的文职,锻炼一番,他朝未必不可成为一方大员。

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爽文甜文信手拈来 看诗中吕布的彪悍人生!


生活就是如此无奈,然而年少的辛弃疾并没有放弃努力,始终想着有朝一日能报效国家,抵御外敌,言必称抗金、克复中原,可现实却再次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


南宋官场偏安于一方,始终毫无进取之心,收复中原之念,而南宋的官场更是一个只懂享乐的大染缸,主和派始终占了上风,有理想有抱负的干部没有出路,主战派更是没有立身之地。“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京。“正是当时南宋上下的真实写照。


当年岳武穆被冤死风波亭后,主战派更是没有市场,对于这样一个不识趣的刺头,自然在波澜诡谲的政坛上饱受排挤、打压,于是这个年轻人从1181年到1207年,被频繁调任达37次之多,在被黜、调任之间蹉跎了岁月,催老了白发!


这世道竟容不下一颗单纯杀敌之心,在福建、浙江、江苏等地的为官生涯,往往时间不长就以罢官草草收场。这朝廷并不想再出现一个岳飞式的人物,幸亏还有很多人跟他志同道合,担忧着这个国家的未来,希望拯救这世道人心。


公元1175年6月,首届中国哲学高峰论坛上江西省上饶铅山县的鹅湖寺隆重举行,参会人员都是当时的名流大咖,除理学大师朱熹之外,还有著名学者吕祖谦、陆九龄、陆九渊等。


论坛取得圆满成功,从此鹅湖之会成了名流大V们纷纷向往的圣地,此时的辛弃疾却感到一阵莫名的空虚,文学上的成功并不能平息他那颗恢复中原的心,每每登高远眺,壮怀激烈却无处排遣,“如今识得愁滋味,却道天冷好个秋。”


而个中滋味,只有挚友陈亮最能体会,为了排遣好友的寂寞,每年都会发动朋友圈中的三二知己好友,与老辛共同煮酒论天下,慨当以慷。


1188年秋,好友陈亮建了一个“统一大业”的微信群,相约冬天再聚铅山商讨大计。


那年的冬天特别寒冷,辛弃疾身染恶疾,无法下床,而朱熹因档期排不开,未能前来赴约。 陈亮是否会来,辛弃疾也吃不准,正思量间,陈亮在群中发来信息:“阿疾,傍晚时分,我必至,等我!”——好基友,一生的!


傍晚时分,雪后初晴,夕照辉映白雪,辛弃疾在瓢泉别墅扶栏远眺,一骑红色从驿道急疾而来,正是陈亮,顿时欣赏若狂:“阿亮,你果不负我!”,病痛居然消散。


急忙策马相迎,两人在村前石桥上久别重逢,感慨万端,伫立石桥,沐浴雪映斜阳,纵谈国事,不由悲从中来,拔剑斩坐骑,盟誓为祖统一大业奋斗不止。


两人此次会晤,瓢泉共酌,鹅湖同游,长歌以对,成为文坛佳话,每每转发朋友圈,皆引来百万加的点赞,史称第二次”鹅湖相会“,如今的铅山县,仍然留有这对好友情谊的见证——斩马桥、斩马亭。


相别陈亮,辛弃疾做诗《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中发出了”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呐喊,何等豪情壮志!


4


南归宋之后,辛弃疾再也没有机会奔赴疆场,为国尽忠了。英雄无用武之地,只能将自己的满腔壮志豪情寄于笔端,泼洒于笔墨之间。

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爽文甜文信手拈来 看诗中吕布的彪悍人生!


然而,不管身处何时,所在何地,他都始终“一颗红心,两手准备”,时刻将大宋的统一大业装在心中,时刻铭记祖父的敦敦教诲与岳武穆“尽精报国”的拳拳之心,哪怕只给他一次机会,哪怕一次就好!


在湖南当安抚使时,尽管这个职务跟军队一点也沾不上边,他还是创办了2500名的“飞虎军”——纳尼,没听错,“

飞虎军”,现在的“飞虎队”不知道山寨西贝货,取名的时候问过老辛了吗? 在福建,在江西,不管身居何职,只要给他一点阳光,他立马就能灿烂,千方百计练兵,始终不忘统一大业,时刻准备着朝廷的一声召唤,哪所用尽这一生的时间!


每个午夜梦回,似乎都能听见: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爽文甜文信手拈来 看诗中吕布的彪悍人生!


时光飞逝,岁月无情,他已不再年轻,花发早生。无处排遣之下,他开始写诗作词,当时的词坛早有苏轼、柳永、李清照等众多大咖珠玉在前,写词,对半路出家的辛弃疾来说,只能是玩玩票了。


可是,于无声处听惊雷,词坛小白辛弃疾硬是砸开一条大道,出道既巅峰,从此再也没下来过,后人尊其为“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爽文甜文信手拈来 看诗中吕布的彪悍人生!


写壮志豪情,他有《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写报国无门,他有《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写婉约柔情,他有《青玉案·元夕》: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爽文甜文信手拈来 看诗中吕布的彪悍人生!


几十年的郁郁不得志,却成就了他的文学地位。虽然,这并不是他真正想要的,他想要的只是手提三尺青锋,上阵杀敌而已。然而,这个没有什么信仰的国家,却让他深深的失望了。


5


南宋开禧三年(1207年)秋,朝廷终于再次起用辛弃疾为枢密都承旨,令其火速回帝都临安赴任,可惜当朝廷的诏令到达铅山时,这位老人已病重卧床不起了。


但听到朝廷的诏令,老人一把跳起,策马出了府邸,他要去找回那些和他一起矢志复国的好兄弟、好战友,去一起完成那毕生的夙愿,去接过岳武穆的钢枪,还我大好河山。


廉颇虽老,尚能杀敌;黄忠虽老,犹可上阵。他要向世人证明:老辛仍可一战!


夕阳西下,一骑绝尘而出,白马银盔,手持三尺青锋,满头白发随风飞扬,但却意气犹自风发如少年,这位老人仿佛又回到了那金戈铁马、肆意挥洒的年轻岁月——夙愿未完,我不能倒下。


祖父的声音仿佛又在耳畔响起:够了,阿疾,你做得够好了!历史会记下你的,该歇歇了。


老人泪流满面:”不,我还行!克复中原的统一大业还等着我去完成,我,不,能,倒,下......"


话未说完,白马嘶叫,白发老人倒于马下。


他已用尽一生最后的心力,最终只能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他还不甘心,慢慢站起身来。手指北方,大叫三声:灭那鸟国!杀贼!杀贼!杀贼!



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爽文甜文信手拈来 看诗中吕布的彪悍人生!

那一刻已永远镌刻于历史之中,历史会记得,我们会记得——辛弃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