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人的鄉愁:一碗螺螄粉

柳州(壯文:Liujcouh)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北部,地形為“三江四合,抱城如壺”,故稱“壺城”。又叫龍城,龍城的名字源於南朝梁。

柳州人的鄉愁:一碗螺螄粉

柳州是一座壯族、漢族等30多個民族相聚而居的城市,其中壯族和侗族是柳州最古老的土著氏居民族,多分佈於市郊和郊縣,他們分別屬於先秦百越不同的越系分支後裔。

柳州民族風情獨具神韻,壯族的歌、瑤族的舞、苗族的節和侗族的樓,堪稱柳州“民族風情四絕”。

柳州人的鄉愁:一碗螺螄粉

柳州是南中國古人類“柳江人”的發祥地。

古人類文化遺址有白蓮洞遺址(舊石器晚期──新石器早中期,距今約30000─7000年)、大龍潭鯉魚嘴遺址(新石器早中期,距今約7000年)、蠻王城遺址(父系氏族公社時期,距今約4000年)以及柳江兩岸臺地、藍家村臺地、九頭山、甘前巖等古人類文化遺址。

柳州人的鄉愁:一碗螺螄粉

柳州人喜好美食,口味重,偏辛辣,且擅於融會吸收各種外來風味,形成自己別具一格的飲食文化。

酸筍黃豆 船丁魚

酸筍黃豆船丁魚是柳州的傳統風味美食,船丁魚是一種總在船隻周圍遊走的小魚仔,並且長得像造船用的釘子,因而得名。也有一些餐廳叫這道菜為黃豆酸筍燜魚仔。將炸至酥脆的小黃魚與酸筍、黃豆一同炒制,酸辣可口,非常美味。

柳州人的鄉愁:一碗螺螄粉

酸魚酸肉

酸魚酸肉是柳州的傳統特色菜,不過如今只有融安和三江侗族自治縣一帶還保留著醃製酸魚酸肉的傳統,因為醃製週期長,從而具有非常獨特的風味,產量也並不是很高,所以來到柳州可不要錯過這難得的美味。

豆花

豆花,有些地方也叫豆腐花、豆腐腦、腦豆腐等,這是一種著名的傳統小吃,各地風味都不相同,柳州的豆花算得上是最有花樣的了,有黃豆豆花、黑豆豆花、西瓜冰豆花、紅豆豆花、紫薯豆花等等,風味獨特,來了柳州可別忘嚐嚐這親民美味。

柳州人的鄉愁:一碗螺螄粉

螺螄鴨腳煲

在柳州,“螺絲鴨腳煲”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基本上可以和螺螄粉相提並論。選用鴨腳、酸筍、辣椒、紫蘇等煲煮而成,鴨腳充分吸收螺絲的鮮美,酸辣過癮。

螺螄粉

螺螄粉是柳州最為有名的小吃米粉,更是當地人早餐的必選項目之一。它風味獨特,湯料選用螺螄肉、辣椒、肉桂等熬煮而成,配上柳州獨特的酸筍和腐竹,也許您第一次步入螺螄粉店時,會覺得“臭臭的”,但是嘗上一碗後便會想念它的鮮、酸、辣、爽。

柳州人的鄉愁:一碗螺螄粉

馬打滾

這個有趣的怪名小吃,據說為融安人發明,後來在柳州也普遍出現在國營小吃店裡,該品種用糯米粉、豆粉、芝麻、黃糖粉製成,狀如湯圓。食用時在黃豆粉中滾幾滾即可,熱而嫩滑,香味可口。

炒田螺

田螺與石螺不同,它的特點是殼薄肉厚。與一種叫紫蘇的芳香草同炒,便會產生一種香中有辣,辣中帶甜的怪味。這一怪味,不但南方人喜歡,連北方人、港澳同胞以及外國朋友都十分喜歡,常常在街頭小食檔(也可在高級賓館酒樓裡),圍著小木桌津津有味地品嚐紫蘇炒田螺。炒時,還可放上辣椒、蔥或蒜、豆豉、鹽等調味料品,使其味道更佳。

柳州人的鄉愁:一碗螺螄粉

冬菇湯包

柳州的冬菇湯包,脫胎於鎮江湯包和武漢四季美湯包,又區別於上述湯包的風味,它有吸收了鎮江湯包和四季美湯包的精髓,加以改進提高,形成具有柳州獨特風味的冬菇湯包。

除此以外,柳州的八婆豆腐、辣椒骨、茶葉飯、蒸葉糕、牛肉串、涼拌粉、雞絲柚皮、侗鄉肉串、龍城燒蔗、釀豆腐、煮乳狗、竹串蝦、糟香肥腸、侗族打油茶等都極具當地特色。

柳州人的鄉愁:一碗螺螄粉

柳州旅遊資源豐富,如: 石門仙湖景區,貝江景區,大侗寨景區,程陽風雨橋,馬胖鼓樓,丹洲古鎮,中渡古鎮,香橋巖等,最佳旅行時間為每年的5-10月。

在柳州還有一個地方,愛酒之人不得不去——柳州市國酒文化博物館。坐落於北站路上的柳州市國酒文化博物館可謂鬧中取靜,若是不細心觀察,怕是難以發現這一方天地。沿著大門往裡走,一座古樸、典雅的建築赫然在前。

柳州人的鄉愁:一碗螺螄粉

柳州市國酒文化博物館是由民間人士李敏先生於2014年創辦的。博物館登記在冊的藏品共有2000多件,這些都是博物館的寶貴財富,館內的藏品都是館長的私人珍藏,而且大多來之不易。

館中有一瓶董酒,產於1991年,是董酒廠改制前生產的,董酒廠改制後這瓶酒卻沒有保存下來,如今,市面上已經很難找到。

柳州人的鄉愁:一碗螺螄粉

柳江為柳州市境內最大河流,發源於貴州獨山縣更頂村。其上游為都柳江、尋江和融江。融江在柳城縣鳳山與來自貴州的龍江匯合後稱為柳江。柳江自露塘進入城區,其穿越城中的一段,將柳州城北部半島繞成壺形。

柳州山川奇特,有山奇、水曲、洞幽、潭清、瀑美之說。明代柳州名士王啟元說過:“柳州山川甲天下,蓋天地開闢而已然矣!”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遊覽柳州山水,在遊記中稱為“芙蓉倩水之態”。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