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袁紹你到底瞭解多少呢?袁紹真有那麼失敗?

關於袁紹你到底瞭解多少呢?袁紹真有那麼失敗?

其實袁紹並不是像小說野史還有話本當中描寫的那樣優柔寡斷,也並不是眼光短淺之輩。在東漢末年時期也是一個受到曹操尊敬的響噹噹大人物。袁紹在那個時代攪弄風雲,讓其他軍閥勢力都不禁聞之色變。

(一) 德行高尚

說起出身,袁紹可是出身東漢名門“汝南袁氏”。在其他亂世軍閥當中,他的身世還是最顯貴的,他的祖上連續四代人位至“三公”。“三公”指的是太尉、司空、司徒。他的父親袁逢官職便是司空。雖然身份尊貴,家族勢力雄厚,可他的家族卻一向廉正清明、公平正義,對待下士也很有禮儀,在東漢朝廷上廣受大家的讚賞。他的家族可謂是當時超級的“名門望族”了。

別看他的家世顯赫,但是他在他的家族地位卻不是很高。他並不是嫡出,而是父親與一個小老婆所生的“庶出”,在古代那樣法度森嚴,嫡庶有別的環境中,袁紹自然不受自己家族的重視,可見他日後的成功,都是靠自己的聰明才智還有其他諸多因素達成的。不過家族的顯赫也為他日後成功提供了政治背景因素。

他還十分有孝心,當他的母親過世時,他便為母親守孝三年。之後沒過幾年,父親也去世了,他便為他的父親也守孝了三年。前前後後為父母守孝了一共六年,這等孝心與誠意同常人來說,也是不容易做到的。

關於袁紹你到底瞭解多少呢?袁紹真有那麼失敗?

請輸入圖片描述

關於袁紹你到底瞭解多少呢?袁紹真有那麼失敗?

請輸入圖片描述

(二)膽識過人,廣收良兵

袁紹以禮待人,所以招附了很多的良兵,手下人才濟濟。而他同父異母的兄弟袁術,雖然貴為“嫡長子”手下卻沒有那麼的良兵良將,還很想不通這到底是為什麼,在早年的混戰當中,袁術還氣不過的說到:“全國的人才都怎麼了?憑什麼人才都去他那裡了?他只是我們家的一個庶出的而已!”由此看出來他有過人的長遠目光,懂得廣納賢才,擴充自己的實力。就連當時的梟雄曹操也曾和他私交甚好。

提起袁紹,那我們也提一提他年少時候的好兄弟,曹操。曹操出生大宦官家庭。當時應該宦官勢力同朝臣勢力是不對味的,可以說是敵對關係。但是曹操敬重袁紹的為人處事,覺得

袁紹為人不錯,品德高尚,值得結交。他們還曾是上下屬關係,在袁紹成為高級軍官之後呢,曹操還做過他的下級,一起討伐董卓。

(三)殺伐果斷,有勇有謀

在當時軍閥割據時代,袁紹有遠見之明的把當時腐朽頑固的宦官一族連根拔盡,為東漢剷除了毒瘤,使東漢文官們的情況轉危為安。雖然這個也被後人諸多詬病,說他畏懼背後的皇權威嚴。

在他討伐董卓的過程中,他被推舉為“盟主”也是不是沒有道理的,當時他被很多人所認可,這與他的家世背景,人品是分不開的,可謂是人之所向啊。而在討伐董卓的聯軍分散後,各路軍閥也開始割據一方,不斷擴充自己的勢力與地盤,而在征戰北方的時候,最具代表性的兩個人物便是袁紹和曹操。

關於袁紹你到底瞭解多少呢?袁紹真有那麼失敗?

請輸入圖片描述

關於袁紹你到底瞭解多少呢?袁紹真有那麼失敗?

請輸入圖片描述

那說了這麼多,袁紹最後還是兵敗官渡了。雖然他這個人聲名顯赫,名動天下。可是他也是有致命弱點的,他這人太自負了,根本聽不進逆耳之言,而且好面子,認為自己都是對的,沮授的話也沒有聽進去多少。對戰曹操的時候,張繡主張投降,劉表則岸壁上觀,坐山觀虎鬥,他們二人態度也影響了袁紹,讓他不敢立馬出戰討伐曹操。

因為之前的輝煌戰績,擁護他的人也越來越多,使他得意自滿,自以為是,漸漸的也不復之前的睿智果敢。即使袁紹家大業大,他自己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是也不能一直風光無限的,在他死後不久,袁家也沒經過幾代就已經消弭了。一個人受到的吹捧越多,難免出現紕漏。身邊阿諛奉承的人那麼多,即使是缺陷也被掩蓋在光輝之下了。而且曹操疑心甚重,袁紹比他更勝一籌。對於袁紹這個戎馬一生的大人物,最後在官渡之戰敗於曹操之後從此一蹶不振,鬱鬱而終,這樣的結局對他來說還是有些可惜的。

最後,我認為評判任何一個歷史人物都不能簡單片面的從小說中或者其他野史中選取證據,那些或多或少都是帶著個人感情色彩來描繪一個人物的。縱使一代梟雄袁紹沒落,也不能否認他的豐功偉績,他為當時東漢的混亂割據局面也做出過很大貢獻,並不能憑小說字句便簡單抹殺那麼一個曾經鮮活的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