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波戰爭2:蘇俄成立西方面軍
在蘇聯和俄羅斯論述上個世紀一、二十年代蘇維埃俄國國內戰爭的著作中,都使用了一個模稜兩可的概念:“武裝干涉蘇維埃俄國”。
之所以說這個概念模稜兩可,就在於它模糊了蘇維埃俄國領土當時的實際情況。
這個概念涵蓋了當時的蘇維埃俄國、蘇維埃烏克蘭、蘇維埃白俄羅斯,甚至還囊括了波羅的海三國和芬蘭。
而這時,蘇維埃俄國的領土並不包括烏克蘭、白俄羅斯、波羅的海三國和芬蘭。
蘇俄紅軍中國支隊
蘇維埃俄國只是通過紅軍的軍事行動,在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建立了“蘇維埃政權”,而且這樣的政權風雨飄搖,動盪不定。
但是,在蘇維埃俄國國家領導人的眼中,這些國家和土地應是屬於蘇維埃俄國管轄範圍之內的。
烏克蘭和白俄羅斯與蘇維埃俄國非一個國家的情況,列寧1920年2月2日在第七屆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的報告中就有過闡述。
他說,蘇維埃俄國對鄰國執行的是“緊密聯盟的政策”:“不言而喻,我們對烏克蘭共和國執行的也是這樣的政策,而且更加完善了。這裡問題比較簡單,因為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和烏克蘭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之間以前就訂立了條約。這個條約意味著兩個共和國在反對帝國主義國家的鬥爭中結成了親密的聯邦關係。”
一個“聯邦關係”揭示了蘇維埃俄國與烏克蘭最初的實質性關係——“鄰國”。
至於波羅的海三國和芬蘭,它們在政策和文件上是被看成“獨立”國家的,而在實際上它們又常常被視為蘇維埃俄國有權干預的土地。
蘇維埃俄國雖然是十月革命的產物,而在俄波領土問題上卻持有頑強的歷史觀點。
儘管蘇維埃政府於1918年8月29日頒佈法令,宣佈:“由前俄羅斯帝國與普魯士和奧匈帝國政府締結的、涉及瓜分波蘭的條約,因其與民族自決的原則、與承認波蘭人民的不可剝奪的自主和統一的俄羅斯人民的革命法制意識相違背,由本法令予以徹底廢除。”
而在實際上,蘇維埃當局卻一直把波蘭與烏克蘭和白俄羅斯西部的邊界看成是“俄波邊界”,與此同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組成的波蘭皮爾蘇茨基政府也試圖為奪回波蘭在歷史進程中被四鄰瓜分去的領土而訴諸武力。
蘇維埃俄國政府當然不會坐視不顧,它成立了西方面軍。
西方面軍負責愛沙尼亞、立陶宛、拉脫維亞、白俄羅斯和波蘭的軍事行動。
總的決策是:為了掌控這些民族的領土,為了在這些領土上設防,來維護蘇維埃俄國的利益。
西方面軍的建立表明蘇維埃俄國政府不會在“俄波”歷來的邊界問題上作出讓步。
但是,波蘭皮爾蘇茨基政府卻偏偏要在邊界領土問題上作文章,它顯然以為蘇維埃俄國已經從北極熊退化成可愛的泰迪熊了。
波蘭皮爾蘇茨基政府想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曾經瓜分過波蘭的大國的削弱,向東西方擴大自己的疆土。
皮爾蘇茨基認為,現有的邊界是大國強加於波蘭的,到了波蘭人回到自己原先的歸屬地的時候了。
1918年秋天,皮爾蘇茨基就開始從東部邊界著手,聯合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的反蘇維埃的“白俄”力量,試圖將波蘭的東部邊界向東推移。
對於波蘭政府和波蘭民族來講,這是一種愛國主義的表現與迸發。
重建波蘭,甚至是“大波蘭”,就成了印有皮爾蘇茨基符號的“波蘭愛國主義”。所以,皮爾蘇茨基出兵蘇維埃俄國在波蘭國內並沒有引起強烈的反對。
閱讀更多 一世明哥私家歷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