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基金旗下南方產業活力“三個和尚沒水吃”,投資者或陸續離場

南方基金旗下南方產業活力“三個和尚沒水吃”,投資者或陸續離場

文/《號外財經haowai.com》厲山

股票市場的風雲莫測縱使是老牌基金公司,或資深基金經理,也在大多數時候都顯得無奈。比如南方基金公司旗下擁有6年經驗的張旭,其管理的南方產業活力,從成立至今累計虧損達15%,而近三年的累計虧損更是將近三成。儘管其風格為大小盤股、藍籌與成長搭配,但每個年度業績都虧損,堪稱投資者的夢魘。

南方產業活力上演“三個和尚沒水吃”

風格平衡搭配反而連續虧損

要說南方產業活力也算是一朵奇葩,該基金從2015年初成立以來持續虧損達15%,而且連年業績都為虧損。根據《號外財經haowai.com》瞭解,其在2015年上半年,因為偏重成長股,曾經讓業績上漲高達一倍,淨值在最高時接近兩元。但在下半年大小盤股分化後,也獲得了50%的收益,可能也正因此,讓其在2016年加大了成長股的配置,然而悲劇就此上演。

2016年四個季度的前十大重倉股顯示,其分別重倉ST中南、和而泰、德威新材、迪馬股份、永清環保、巨化股份、美盈森、賢豐控股、三力士、星河生物;ST中南、和而泰、德威新材、東阿阿膠、冠昊生物、美盈森、特發信息、星河生物、永清環保、三力士;ST中南、星河生物、美盈森、驊威文化、達實智能、和而泰、芭田股份、冠昊生物、東阿阿膠、特發信息;T中南、驊威文化、星河生物、德威新材、中廣核技、廣東明珠、冠昊生物、通產麗星、東方鋯業、華中數控。

雖然並沒有頻繁換股,但多數都為中小創股票,而這一年在A股下跌中,正是中小創板塊為慘烈,由此也讓該基金虧損了21.56%。

在年報中,基金經理表示:“本基金在圍繞改革紅利的投資主線佈局同時,會結合市場環境關注具有真實業績增長、行業復甦帶來的投資機會,以及新興產業中股價經過較長時間迴歸,基本面依然具有成長空間的個股,把握業績逐步兌現後估值修復的投資機會。”

可成長股的估值修復沒等來,藍籌股卻在2017年成為領漲的龍頭,只可惜,南方產業活力在遭遇成長股危機後,加大了大盤股的配置,比如中國石化、湘電股份、中廣核技、中興通訊、招商銀行、中國鋁業、露天煤業、神火股份等,其中多數都是週期股。不過,雖然對大小盤股進行了平衡配置,還是完全錯過了消費股行情,讓南方產業活力在2017年牛市下,還竟然虧損了3.64%。

在2018年,基金經理後知後覺的買入了養元飲品、美的集團、格力電器、涪陵榨菜等昔日的熱門股,可誰知又遭遇了高位回撤,估值回調的行情,加之其他成長股更是遭遇大幅下跌,最終讓南方產業活力又在2018年虧損了27.58%。曾經在成立之初的輝煌早已不再,該基金近三年虧損接近三成,累計虧損達15%以上。

6年基金經理無優勢

投資者或陸續離場

《號外財經haowai.com》獲悉,南方產業活力的基金經理為張旭。其2008年加入南方基金,曾任金融及地產行業研究員、高級策略研究員、南方盛元基金經理助理;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任南方消費基金經理、2012年11月至今,任南方盛元基金經理;2015年1月至今,任南方產業活力基金經理。

在南方產業活力的糟糕業績下,其規模也持續下跌,在2015和2016年時,該基金規模還曾有超過二十億元,但此後就一路下跌,直到去年底僅剩下了9.06%億元。在投資者憤然割肉的同時,仍然在堅守其中的人也對張旭毫無信心,紛紛表示這是一隻坑人的基金。

南方基金旗下南方產業活力“三個和尚沒水吃”,投資者或陸續離場

的確,從張旭目前管理的3只基金看,除了2012年底的南方盛元紅利混合的業績尚可以外,其餘兩隻基金都讓人無奈,然而即使是南方盛元紅利也依然跑輸了同類均值接近一半。

張旭管理的另一隻基金南方轉型混合,但累計虧損達32%,其中11%由張旭獨自“貢獻”,另外的21%由張旭和林樂峰共同締造,而林樂峰至今僅有2年多的管理經驗。

不過南方轉型混合的股票配置與南方產業活力差異明顯,其更青睞大盤股、週期股的配置,比如建材、銀行地產、煤炭等資源股、但從2016年下半年成立至今,業績幾乎是一路走低,兩位基金經理的合作可以稱簡直是行業的發麵典型。

由此也讓該基金從10億元以上的規模下跌到如今的不到3億元,看來老牌基金公司旗下也並非都是好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