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之道在於...

高深博學之道在於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於使人認知更新,使人的道德達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了要達到的高深境界才能志趣堅定,志向堅定才能讓自己清淨,排除干擾,心神清淨了才能心性安定,心性安定才能思慮周詳,思慮周詳才能有所收穫,每件事物有頭有尾,每件事情都有開始有終結,知道了本末始終的程序就透析事物發展規律了。

古代那些志在宏德廣播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在此之前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管理家族前要先修養自身的品性,修養自身品性前先要端正自己的本心,要端正本心需要先讓自己意念真誠,讓自己意念真誠前先多的知識,獲取真知的途徑在於深入其中探究萬物的運行規律。

清楚萬事萬物運行規律後具備知識,有了知識才會有敬畏而真誠,因為真誠才能端正本心,端正本心才能修養德行,德行提升才能家族安平,家族太平則國家會治理的很好,治理好國家天下才能太平。

從天子至庶民,皆以修養德行為根本,德行不佳則其他均亂了,不過本末倒置,忽略自己德行的修養,那麼治理好家族和國家是不可能的。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如果能夠一天新,就贏保持天天新,新了還要更新。品德高尚的人無處不追求完善。

做國君的要做到仁愛,做臣子的要做到恭敬,做子女的要做到孝順,做父母的要做到慈愛,與他人交往要做到講信用。

做學問如加工骨角,不斷切磋,修煉自己入打磨美玉,反覆琢磨,行事嚴謹胸懷寬大,光明顯赫,品德高尚達到最完善的境界,從而使人難以忘懷。

要獲得知識就必須接觸事物而徹底研究它的原理,人的心靈都具有認知能力,而天下萬事萬物都有一定的原理和規律,因為原理和規律沒有被徹底認識,所以使得知識顯得有侷限,所以要用資金已有的知識去進一步探究,徹底認識萬事萬物的原理,經過長期用功,總有一天會豁然貫通。到那時,萬事萬物的裡外鉅細都會被認識的清清楚楚,而自己內心的一切認知能力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再也沒有閉塞,這就叫萬事萬物被認識了,知識達到了頂點。

意念真誠的意思是不要自己欺騙自己,一切發自內心,哪怕一個人獨處時也要謹慎,品德低下的人私底下無惡不作,一見到品德高尚的人就躲躲閃閃,掩蓋自己所做的壞事而自吹自擂,殊不知,別人看你自己,就像能看到心肺肝臟一樣清楚,掩蓋有什麼用呢?內心的真實一定會表現到外表上來,曾子說十隻眼睛看著,十隻手指指著,難道不令人畏懼嗎,品德可以修養身心,使心胸寬廣而身體舒泰安康,品德高尚的人一定是自己意念真誠。

修身先要端正本心,因為心有憤怒就不能端正,心有恐懼就不能端正,心有偏好就不能端正,心有憂慮就不能端正,心思被不端正的念頭困擾就會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無味,所以修身必須要端正自信, 戒除憤怒、恐懼、偏好、憂慮、正其心而誠其意。

要治理好家庭先要修養自身。因為人們會因為種種情感和認知偏差對於自己所親愛的人會過分偏愛,對於自己輕賤和厭惡的人會過分輕賤和厭惡,對於自己敬畏的人會過分敬畏,對於自己同情的人會過分同情,對於輕視和怠慢的人會過分輕視和怠慢,所以,喜愛某人同時又知道那人的缺點,厭惡某人同時又知道那人的優點,這種人天下很少見了,由於溺愛人不知道自己孩子的過失,由於貪得,人看不到自己莊家的茁壯,這就是不修養自身不能治好自己的道理。

連自己的家人都不能管教好而能管好別人是不可能,有修養的人不出家門就能完成對整個國家的教育,孝順父母可以侍奉君主,恭敬兄長可以用於侍奉尊長,慈愛子女可以用於對待民眾,內心真有這種仁愛的追求及時達不到目標也不會相差太遠,一句話可以 敗壞大事,一個人可以安定國家,堯舜用仁政統帥天下,老百姓跟著學仁愛,如果命令和實際做法相反,別人是不會依從的,所以品德高尚的君子,總是自己先做到,然後才要求別人做到,自己先不這樣做,然後才要求別人不這樣做,

君子首先注意修養德行,有道德才會有人擁護,有人擁護才能有土地,有土地才會有財富,有財富才能供使用,道德是根本,財富是枝末,聚斂財富民心失散,散財與民,民心凝聚,行善會得到天命,不行善會失去天命。有仁德的人能愛護好人,也能憎恨壞人,發現賢才而不能選拔,選拔了而不能優先重用,就是輕慢,發現惡人而不能罷免,罷免了而不能驅逐遠遠的就是過錯,喜歡眾人所厭惡的,厭惡眾人所喜歡的,就是違揹人的本性,災難必定落到自己身上。

做國君的人有正道,必定遵循忠誠信義,以獲得天下,若驕奢放縱,便會失去天下,要讓生產財務的人多,消費財務的人少。要讓生產財務的人勤奮,消費財務的人節儉,這樣國家財富變會充足,仁愛的人散財以提高自身的德行而得民,不仁的人不惜以性命為代價聚斂財物,國家不應以財利為利益,應以道義為利益,做了國君還想著聚斂財貨,必然是小人在誘導,國君還以為這些小人是好人,讓他們去處理國家大事,結果是天災人禍一起降臨,雖有賢能的人卻也沒有辦法挽救了,所以,一個國家不應該以財貨為利益,而應該以道義為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