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化石,人人都可以收藏的遠古歷史

收集化石是一個富有趣味性的愛好,近幾十年間越來越流行。它之所以誘人,是因為:化石的發現帶來的興奮,不但能給你帶來收集和整理化石標本的樂趣,同時在學習化石鑑定中會投入學術挑戰,讓自己更瞭解生物演化歷史和地球的風雨變遷。

古生物化石,人人都可以收藏的遠古歷史

地質年代圖

一位化石愛好者通過發現,收集化石,也許能對我們的歷史和知識作出重要貢獻,這是任何其它科學學科都不能與之相比的。

英語"fossil"(化石)源於拉丁文的“fossils"(意思是從地下挖出的)原指任何埋於地底的物體,不僅包括化石的動物遺體,而且包括礦物,岩石還有鑄幣等人工製品。現在,化石一詞專指保存於地層中古代生物遺體和遺蹟,包括糞便,腳印等。

古生物化石,人人都可以收藏的遠古歷史

菊石

化石是什麼?這個問題曾長期使人迷惑不解。古希臘哲學家認為,化石是一種奇特的形成與地下的自然現象,和鐘乳石,礦物結晶形成類似。馬丁·路德認為,發現于山頂上的化石是《聖經》裡記載的“大洪水”的證據。達芬奇的筆記中也有記載認為是一度生存過的生物遺體的記述,他這一看法當時被認為是異端邪說,所以長期擱置,直到十九世紀才公開發表我國在公元前4世紀就有對脊椎動物化石的詳細描述。古代人還會把恐龍化石做成中藥治病。17-18世紀人們逐漸意識到化石的真面目。當時出版了些化石收藏方面的書籍,加之人們對自然界廣泛深入的瞭解,逐步揭開了化石成因之謎。號稱“底層之父”的史密斯發現一個重要的規律——不同層位的岩石存在不同種類的化石,它對第一幅的編制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並由此產生了現代古生物學和地層學。現今,古代生物學以生存於10000年前的動物植物化石為研究對象。那麼,化石是什麼呢?化石是保存在地層中的地質歷史時期動植物的遺體和遺蹟,或是生物體本身,或是它們在沉積物上留下的痕跡,或是生物活動的遺蹟,如爬跡。死後迅速被埋葬是化石形成的必要條件,以後經歷化學變化發生礦物質交換,如果沒有經歷這一過程,生物體也可能通過其它方式被暫時保存,但不會變成化石。石化作用是一個依賴於有利條件的複雜過程,絕大多數生活過的動植物都消失的無影無蹤,沒留下化石記錄,只有極少量生物的骨骼和硬體保存下來變成化石,這一石化作用使得化石比圍巖更堅硬。

古生物化石,人人都可以收藏的遠古歷史

三葉蟲

古生物化石,人人都可以收藏的遠古歷史

恐龍蛋

從今天起,我會慢慢講解各種種類化石的特點,價值,和產地等,希望大家關注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