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農村過年,“怪象”頻出,老農說了5件事很扎心,更多是無奈

在農村,孩童時還記得,每到過年心裡總掩不住激動的笑容。其實現在在想,那就是一種期盼,由於以前經濟條件不好,平時很少能吃上好的零食,比如說瓜子花生等,雖然現在很多人會不屑。其實更重要的因素,就是到了年底能收到壓歲錢,父母給買新衣服,還能走親串友。雖然說,年齡小不懂事,但是也喜歡熱鬧,喜歡放鞭炮、看熱鬧等。

近年農村過年,“怪象”頻出,老農說了5件事很扎心,更多是無奈

還記得,一進入臘月,那時候學校還沒放假,就會掰著手指頭數日子。總想過的快點,回到家時不時就會問父母,什麼時候過年,還有幾天啊。很多留在孩童時的記憶,逐漸消散,但有些依然記憶猶新。過年,不僅僅是一家人團聚,也是過的一種情誼和味道。

近年農村過年,“怪象”頻出,老農說了5件事很扎心,更多是無奈

如今近些年,農村經濟發展提高了很多,以前農村到處都是土路,現在都修了水泥或者柏油路;以前農民為吃飯溫飽發愁,如今到家家戶戶豬肉、雞、魚等不斷;以前農民出門靠自行車甚至步行,現在村裡轎車遍地走,甚至出現堵車現象等等。以上種種變化,都是社會進步和農村發展的必然。按理說,生活條件好了,農村過年會更有意思,但近年很多農民說,年味淡了,以前的味道已經“消散”,不復存在,成為過去式。如今在農村又開始興起新的怪象,對此老農用5句話總結,很到位,讓人感慨萬千,又無可奈何。

近年農村過年,“怪象”頻出,老農說了5件事很扎心,更多是無奈

1、過年回家走過場,像過了個週末一樣。過年親人團聚,應該敘敘家常,聊聊心裡話,但現在聚會吃飯像去吃快餐一樣的感覺。而且初一早上還熱鬧,到了下午就靜靜的了。而且從初三開始,就有人陸續離家,十五沒到,村裡都快空了;2、農村走親戚像演戲,一天走完親不在少數,而且很多都是禮放下、飯不吃就走。甚至出現了“斷親潮”,有的是真斷了,有的是“假斷親”,就是不想走親戚;3、年後大批農民返程找工作,農村又出現留守現,不少婦女成了“假寡婦”,丈夫變成“留守夫”;4、每個地方方言多少都點不一樣,不過這幾年在外時間長了,學會說普通話以及所在地區的音調,但回到農村之後,卻不再說家鄉話,這種不少農民很反感不自在;5、反向過年行為,按理說過年在外的都要回到老家,但這幾年出現子女帶父母到城裡過年的現象,這樣一來,農村的年味更淡了,因為人少了。

近年農村過年,“怪象”頻出,老農說了5件事很扎心,更多是無奈

筆者還發現,有網友說了這樣一段話“以前過年整個正月商店都不開門,過了二十就開始蒸饅頭炸丸子燉肉酥魚,然後打掃房間找人寫春聯貼春聯,都忙到三十,初二便開始忙著走親戚同時招待親戚一直到十五。現在物質豐富了初一商店都開門,饅頭什麼的也不蒸了,春聯也不寫了都買現成的,來親戚也不做飯了直接下飯店,一天走好幾家親戚成了一個形式。以前的孩子三五成群一塊轉悠著放鞭炮,現在都抱著手機憋屋裡不出門……小時候喜歡的那個年已不復存在。”這也是年味變淡的一個因素。

近年農村過年,“怪象”頻出,老農說了5件事很扎心,更多是無奈

如今馬上快到了元宵節,過了十五這個年也算真正的過去了。而且十五之後,大多數農民都返城了,農村又冷清起來了。生活的提高,一些過年習俗和味道,慢慢的存在於記憶當中了,很難再回去了,這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繼農村年味“消散”後,老農這5句話,讓人感慨萬千,又無可奈何,那麼對此你是怎麼看的呢?歡迎留言您的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